![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练习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下图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莱茵河与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差异很大,主要是图中________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 B.②C.③ D.④2.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成无直接关系的是( )A.⑤ B.⑥C.⑦ D.⑧1.A 2.C [第1题,莱茵河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黄河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两河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莱茵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于夏季,因此黄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疏松易被侵蚀。箭头⑦是土壤对气候的作用,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成无直接关系。]高山嵩草“站”在青藏高原“等风来”,风一来嵩草全面生长。回答3~4题。3.“等风来”中的风主要是指( )A.东北季风 B.东南季风C.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4.上述地理现象主要体现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空间性 D.综合性3.D 4.A [第3题,影响青藏高原降水的风,主要是夏季的西南季风,“等风来”中的风主要是指西南季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一般影响不到高原内部。东南季风受横断山脉阻挡,对高原影响小。第4题,风来、雨降、草长,上述地理现象主要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5~6题。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6.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5.B 6.A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比较三个阶段陆地自然带的变化可知,该地所处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没有变化,变化的主要是地形,而引起地形变化的可能因素是地壳运动,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图示中看不出来。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因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中A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所示的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8.图中所示过程参与的物质循环是( )A.水循环 B.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循环 D.生物循环7.B 8.D [第7题,图示绿色植物吸收CO2,放出O2,应为光合作用过程。故选B项。第8题,光合作用参与的物质循环是生物循环。]9.距今2 000多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下隆起,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隆起后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3)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指示方向并结合各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即可回答。第(2)题,由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区各要素的变化皆是由地壳隆起、海拔升高引起的。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答案] (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2)地壳隆起,海拔升高。(3)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青藏高原地壳隆起,海拔升高(地势高),气候变得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为主;动物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等级过关练]10.近年来,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建设防护林提倡多种树木搭配,主要是为了( )A.追求森林产品的多样化B.美化林区环境C.降低防护林工程成本D.增加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建设防护林提倡多种树木搭配,可使防护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复杂化,从而增加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考察团在非洲考察时发现东非高原(图中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护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11~12题。11.猴面包树适应当地什么样的环境变化( )A.全年干旱少雨 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C.干湿季明显 D.全年高温少雨12.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 )A.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大C.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D.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11.C 12.D [第11题,图中甲地为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猴面包树要适应干湿季明显的环境变化。第12题,德班位于沿海,其东部的海洋上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通过对我国的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较强,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在第二类厄尔尼诺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富。材料二 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海温示意图。(1)下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请选择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a.西 b.东 c.海平面上升 d.海平面下降 e.升高 f.降低 g.干旱少雨 h.湿润多雨(2)结合上图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及其结果分析说明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点。(3)材料一显示的我国的河西走廊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中,发生的气候的异常变化是夏季均温________,降水________,此时段内,河西走廊的________短缺现象会更明显。(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对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什么?[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二分析,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原因在于赤道东南信风减弱,南美洲西海岸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必然打破原有的大气环流状况,结合所给的选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填写。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第(3)题,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中,河西走廊的降水减少,夏季高温,干旱加剧。第(4)题,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但是增加了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结合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可知秘鲁附近沿海上升流减弱,从深海带来的营养盐减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减少,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答案] (1)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b d c f e g h (2)整体性 (3)升高 减少 水资源 (4)沿岸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