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试卷(一)
展开模块综合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9·广西南宁三中期中)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迁入为正,迁出为负)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
A.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B.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C.人口总数先减少后增加
D.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2.造成该地区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本地大量人口迁出
C.高素质人才外流 D.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影响该地人口总数的因素是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地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0,即人口总数持续增加。第2题,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A错误。该地前期人口迁入率较大且呈上升趋势,说明经济较为发达,因此B、C错误。造成该地迁移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该地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人口迁入减少。
(2019·河北邢台期中)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非常严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2004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21.18,其后的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在120上下。我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 )
①生育政策 ②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③“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④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⑤环境污染越来越重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⑤
4.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 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 ⑥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一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三是受生育政策的导向,四是社会性别的不平等,五是科技手段的滥用。婚姻地域范围广阔、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环境污染与人口性别比失调无关。第4题,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只能改变出生率不能调节性别比,①错误;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与性别比无关,②错误;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性别比无关,③错误;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可以减少因性别鉴定不如意带来的人为影响,④正确;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可以加强对新生儿性别的监管,⑤正确;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可以减少传统生育观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⑥正确。
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下图为“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比重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6.图中Ⅳ阶段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比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
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城市化后期停止建房 ③第一产业快速发展 ④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根据题干材料,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段应该就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段。图中Ⅱ时段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的比重上升最快(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城市化进程最快。到Ⅳ时段,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呈下降趋势,城市化进程缓慢,但这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选D。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到Ⅳ时段时,城市化水平最高,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因此导致大量人口由市中心迁往农村地区,人们对城市中房屋的需求减少,同时由于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比重不断下降,故①④正确,选B。
(2019·河南九校联考期中)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7~8题。
7.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8.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连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8题,东京是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10.“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A.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地租水平的差异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从图中知该功能区人口早晨流出、黄昏流入,是住宅区,D正确。第10题,住宅区白天车辆外出,车位多,其他功能区白天车辆多,车位少,“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A正确。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完成11~12题。
| 评价类别 | 农作物A | 农作物B | 农作物C |
满足 程度 | 热量满足率 | 22 | 22 | 16 |
水分满足率 | 79 | 84 | 84 | |
土壤养分满足率 | 84 | 84 | 84 | |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 76 | 29 | 42 | |
资源利用率 | 光合潜力利用率 | 11.3 | 4.4 | 4.5 |
光温潜力利用率 | 51.0 | 20.2 | 29.0 | |
气候潜力利用率 | 64.2 | 24.1 | 34.7 | |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 76.4 | 28.7 | 41.4 |
1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1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B和C B.农作物C
C.农作物B D.农作物A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从表格可以看出,该地多种因素中,热量满足率最低,因此,其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是热量,选B。第12题,从表格信息可知,农作物A各项指标利用率相对较高,最为适合,选D。
兰卡斯特县位于美国棉花产区中心位置,曾是美国有名的纺织业重镇。从19世纪末到2007年,纺织业一直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到了2007年,随着最后一家纺织工厂迁往拉美,当地的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2014年我国科尔集团选择在该地建设分厂生产工业棉纺,产品大部分运回中国销售,小部分供应美国本地和周边市场。据此完成13~15题。
13.兰卡斯特县纺织工厂迁往拉美,主要是因为拉美( )
A.原料丰富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廉价 D.科技先进
14.兰卡斯特县吸引科尔集团建设分厂的主要优势是( )
A.交通便利 B.工业基础好
C.技术发达 D.市场需求大
15.由于科尔集团的标杆效应,已经有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其他一些纺织企业计划到兰卡斯特县投资,这些企业的目的在于( )
A.获得集聚效益 B.扩大美国市场
C.塑造品牌效应 D.提高科技含量
答案 13.C 14.B 15.A
解析 第13题,兰卡斯特县纺织工厂位于棉花产地,美国的市场广阔,科技先进,但与拉美相比,拉美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纺织厂耗用劳动力多,所以迁往拉美,选C。第14题,交通、市场、科技都不是兰卡斯特县的优势条件,但兰卡斯特县曾是纺织名镇,纺织工业基础好,吸引了科尔集团的投资。第15题,中、印纺织业聚于此地,可以共同利用其原有设施,获取集聚效益。
浙江舟山跨海大桥的通车,使舟山进入“半岛时代”,这座富裕岛屿的生产力也得到第二次大解放。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哪项不是舟山跨海大桥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 )
A.台风 B.海水腐蚀
C.冬季积雪 D.地震
17.宁波—舟山港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 )
A.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大
B.港口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深水良港和避风良港
C.上海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D.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运输量增长迅猛
答案 16.C 17.A
解析 第16题,浙江舟山跨海大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海水腐蚀性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些都是大桥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舟山跨海大桥所处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雪很少,积雪不是其主要考虑的因素,选C。第17题,宁波—舟山港的陆域条件不断改善,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展,近年来发展迅速。选A。
18.陕西省天然气大量供应给京、津两地消费,“陕气”进京、津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答案 B
解析 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气体,通过铁路、公路运输,损耗高、安全性能差,运用航空运输成本高,而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因此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依据图中信息,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
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临近河流,聚落呈团块状分布
D.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日趋严重
20.该区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建筑物增多,季风受阻减弱,降水增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过度樵采,荒漠化加剧
D.占用耕地,粮食自给率下降
答案 19.B 20.B
解析 第19题,由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区域最有可能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南坡为迎风坡,故南坡降水多;沿河聚落呈带状分布。第20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受人口因素影响较大。为平衡人口,国家鼓励并推动人口向中部和东部地区(西伯利亚地区)迁移。下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单位:人/平方千米)和迁移方向图。
材料二 1970~2010年俄罗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曲线。
(1)根据材料一,描述俄罗斯人口的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90年后俄罗斯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并提出缓解措施。
(3)近年来,俄罗斯人口向中部和东部迁移。简述俄罗斯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乌拉尔山以西人口稠密,以东人口稀疏(欧洲地区人口多,亚洲地区人口少);莫斯科人口密度最大。
(2)人口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延迟退休年龄等。
(3)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中部和东部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资源开发;缩小与西部经济的差距。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材料和图示分析可知,俄罗斯人口整体分布不均匀,乌拉尔山以西人口稠密,以东人口稀疏;莫斯科人口密度最大。(2)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的人口问题。读图分析可知,从1990年开始,俄罗斯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说明人口呈负增长,因此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延迟退休年龄等措施。(3)由材料可知,俄罗斯人口主要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迁移,而结合俄罗斯的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可判断,其亚洲部分人口密度较低,但资源丰富,国土面积辽阔。人口迁入可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其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等,推动城市化进程,缩小与西部经济的差距。
2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时间 | 1月 | 2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平均气温差/℃ | 5.2 | 6.0 | 5.4 | 6.0 | 5.5 |
(1)指出1995~202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阶段,并说明该阶段的特点。
(2)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画出城郊间16时(近地面和高空)污染物的迁移方向,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中期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特点: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城市建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水质变差;改变地表状况,影响水循环环节;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城市热岛、雨岛效应。
(3)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面积;加大宣传,禁止郊区作物秸秆的焚烧;减少郊区工业常规能源的使用,发展新能源。(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从1995年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30%左右上升到75%左右,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因此,此时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该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城市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性质、水文状况、气候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表性质的改变,影响大气环流,形成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城市建设,会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城市建设过程中,会改变自然河流,会产生断头河和死水河,从而导致水质变差,影响水循环环节。(3)由于市区温度高于郊区,因此城区为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城区的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郊区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因此高空的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的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由以上分析可知,城市的污染空气容易随着高空气流到达郊区上空,然后下沉到近地面,再随着郊区到城市的气流,进入到城市,因此当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防止污染气体随着近地面的气流进入到城市,加重城区的污染;可以提高郊区绿化面积;加大宣传,禁止郊区作物秸秆的焚烧;减少郊区工业常规能源的使用,发展新能源。
23.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乳畜业与普通意义上的畜牧业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市场是乳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饲料是基础条件。与大牧场放牧业不同,乳畜业一般不分布在草原上,其分布区往往人口稠密。欧洲西部地区不仅人口稠密,而且人们有饮用牛奶、食用奶制品的习惯。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料示意图。
(1)西欧乳畜业发展的饲料条件有何优势?试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2)为什么说西欧乳畜业发展市场广阔?
答案 (1)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2)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1)西欧乳畜业发展的饲料来自天然牧草和饲料作物。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2)乳畜业的市场主要是城市,而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过去,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造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7年独立后印度造船工业才获得了新生。1956年,印度将当时的大中型造船厂收归政府管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造船工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印度通过技术引进,建造“利安德”级护卫舰成为一个重要里程碑。到1992年,印度才拥有自行建造常规动力潜艇的能力。印度船舶工业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船厂接到的新船订单不断增加,2002年接单总额大约为150亿卢比,到2006年9月已达到1 370亿卢比,4年间翻了9倍,预计2018年还将增至8 100亿卢比。下图示意印度主要船厂的分布。
(1)描述印度主要船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印度发展造船工业的优势条件。
(3)有人认为“印度应该将马扎冈造船厂打造成世界第一造船厂”,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位于沿海,海运便利(可实现海陆联运),便于船舶出口;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2)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漫长,位置优越;政府政策支持;国内外市场对船舶的需求大增;将现代技术与造船相结合,产品质量好;印度政府扩充海军装备,为造船业提供了契机。
(3)赞同。理由:印度钢铁工业发达,具有丰富的原料;造船技术先进,社会协作条件好;印度人口众多,可以更好地安排居民就业;造船工业经济效益好,从业人员工资高;国内外市场对船舶的需求量大。
或不赞同。理由:现在船厂分布均衡,如果无限扩大马扎冈造船厂规模,必然会影响到其他造船厂的生存;可能会增大铁矿的开采,给资源、环境带来压力;面临设备改造,产业升级的需求,造成资金紧张,工人素质提升困难;现代化造船技术不高。
解析 (1)从图中看,印度船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船舶体积庞大,陆地运输不便,应从交通、市场两方面来回答。(2)分析工业的区位优势应结合材料和图从地理位置、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来分析。(3)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有利影响是赞同的理由,不利的区位条件和不利影响是不赞同的理由,可结合材料和图来分析。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试卷(三):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试卷(二):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