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全国通用版练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3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全国通用版练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3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全国通用版练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3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全国通用版练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
展开专练二 动态数据分析型(2019·湘赣十四校高三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1~2题。1.下列表述和图示对应正确的是( )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B.图示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C.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2013年与1995年相比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D.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2013年与1995年相比聚落面积没有变化2.对图示区域聚落的描述,最可能的是( )A.该区域聚落民居屋顶多平顶B.该区域聚落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C.该区域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D.该区域聚落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答案 1.B 2.B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个数增多的区域明显不是面积增大区域,A错;聚落个数和聚落面积分别以某一海拔高度为中心点向两边高海拔和低海拔呈正态分布,B对;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在海拔200~300 m之间,该区域聚落个数变化明显,C错;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在海拔300~400 m之间,聚落面积变化明显,D错。第2题,从聚落分布的海拔高度来看,该区域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平顶屋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A错;南方低山丘陵受地形影响较大,而且夏季高温,房屋需注意通风散热,B对;四合院是北方典型民居,C错;窑洞是黄土高原区域的典型民居,D错。(2019·陕西联考模拟)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内流湖,湖中盛产裸鲤,近年来水位有所上升。经研究发现,该湖蒸发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公元1000~2000年之间青海湖盐度和流域内某地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3~4题。3.1500~1600年间青海湖盐度变化及主要影响是( )A.升高——湖面冰期延长B.降低——湖面不易结冰C.升高——裸鲤数量减少D.降低——鸟类数量增加4.近年来青海湖盐度呈减小趋势,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流域内降水量增加B.流域内蒸发量减少C.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D.流域面积增加,入湖水量增多答案 3.D 4.D解析 第3题,1500~1600年间,湖水盐度降低,水生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以鱼为食的鸟类数量增多,D正确。第4题,流域面积一般是以高大的山脉为界,因此流域面积不会增加,D正确。(2019·河南高中第一次质量预测)读“1952~2005年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产量变化图”,完成5~7题。5.与辽河流域相比,西北内陆棉花集中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A.光热充足 B.土壤肥沃C.劳动力丰富 D.农业技术先进6.该时段,我国棉花生产( )A.播种面积扩大B.播种面积持续缩小C.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D.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降低7.导致该时段我国棉花播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 B.土地退化C.城市化 D.市场变化答案 5.A 6.C 7.D解析 第5题,与辽河流域相比,西北内陆地区夏季光热充足,A正确。第6题,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C正确。第7题,市场决定农作物的生产类型和规模,D正确。(2019·山东日照模拟)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口迁出和迁入省份的“推力”和“拉力”;二是人口迁出省份的迁移能力,包括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三是迁移成本,其中交通成本与迁移距离呈负相关。下图示意“201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及预测”。据此完成8~9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不足百万B.201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速度放缓C.2020年和2025年的迁移人口规模相差最小D.2010~2030年上海迁移人口规模超过2 000万9.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变化是由于( )A.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B.人口出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C.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D.教育事业发展,人口受教育年限延长答案 8.B 9.C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超过百万,A错误;2010~2030年我国省际分阶段人口迁移规模减小,说明人口迁移速度放缓,B正确;2020年和2025年的迁移人口规模相差较大,2015年和2020年相差最小,C错误;2010~2030年上海迁移人口规模约1 500万,D错误。第9题,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变化是由于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人口迁移规模减小,C对;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不是迁移规模减小的原因,A错;人口出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与迁移规模减小无关,B错;教育事业发展,人口受教育年限延长,迁移规模可能增大,D错。(2019·天津联考模拟)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下图为“1984~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时段新生婴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 )A.1966~1973年 B.1973~1980年C.1980~1990年 D.1990~2020年11.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 )A.1998年 B.2008年C.2018年 D.2028年答案 10.B 11.C解析 第10题,结合图示信息1991~199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下降最快,一般上大学的年龄是18岁前后,可推测1973~1980年新生婴儿数量下降最快,选B。第11题,一般入读大学的年龄为18岁前后,根据材料,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18年后即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缓解,选C。(2019·湖南衡阳模拟)下面图1为“我国某省1990~2015年六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单位:km2)变化图”,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该省三种不同地形某时期水域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12.该省最有可能是( )A.青海省 B.台湾省C.江西省 D.江苏省13.甲、乙、丙对应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丘陵 高原 盆地 B.山地 丘陵 平原C.平原 山地 高原 D.盆地 山地 丘陵答案 12.C 13.B解析 第12题,该省耕地、林地面积比重非常大,排除青海省、江苏省;从图可以看出,从2000年之后,该省城乡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可以判断该省从2000年之后城市化迅速发展,不符合台湾省城市化进程,C正确。第13题,从水系分布形态与密度来看,甲、乙为山地和丘陵,丙为平原。从水域变化情况来看,甲水域面积显著扩大且沿谷地分布,可能是由于在山地修建水库所致;乙河流数量显著减少,可能是由于在丘陵地区开垦耕地或者增加建设用地;丙水域面积明显减小、河流数量减少且变为直线形态,可能是由于围湖造田以及修建排灌系统所致,B正确。(2019·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1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答案 14.D 15.C解析 第14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2016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当时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第15题,2000年至2016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正确。2000年至2016年,0~5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A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2019·湖北名校模拟)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16.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7.相对来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风速 B.气温C.降水 D.土壤18.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 )A.属常绿阔叶林 B.根系发达C.不耐盐碱 D.为地带性植被答案 16.A 17.B 18.B解析 第16题,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多大风,更容易出现风沙天气。图中也显示春季风速较大。第17题,读图可知,夏季蒸腾速率大于春季和秋季,但夏季风速小于春秋季节,说明气温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比风速大;胡杨生长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壤季节变化不大,故降水和土壤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小。第18题,胡杨生长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夏热冬冷,为落叶乔木;为了获取水分,干旱地区的植物普遍根系发达,耐盐碱;胡杨生长在荒漠中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为非地带性植被。(2019·湘赣十四校高三联考)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回答19~20题。19.关于我国耕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变化速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20.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退耕还林还牧C.中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开发宜农荒地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答案 19.D 20.A解析 第19题,我国耕地整体是东部在减少,西部在增加,重心在西移,D对;耕地变化速率最大的是东部地区;面积变化最大的也是东部地区;东部耕地减少的速度在变缓,西部耕地增加的速度在增加。第20题,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A对;西部耕地在增加,应该是开垦而不是退耕还林还牧,B错;中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开发宜农荒地会使耕地面积增加,C错;农业结构的调整中,粮食作物、蔬菜和花卉面积不影响耕地面积变化,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