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复习浙江专用版练习:13非选择题专练(十三)
展开非选择题专练(十三) (建议用时:25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Ⅰ为中亚区域图,图Ⅱ为图Ⅰ中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该区域某干旱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1 500万hm2。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图Ⅲ示意该地区某区域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1)影响本区域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2)分析甲、乙两地明显的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原因。(3)某日,甲地(74°E)日出时间是8点(北京时间),该日甲地的夜长约为__________。请在下图中绘制该日甲地某平地直立旗杆的日影(方向、长短)变化图,并用箭头表示日影的运动方向。(4)根据图Ⅲ,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干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解释该区域发生水灾时,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解析:(1)读图,图示区域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不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2)甲、乙两地明显的气候特征差异主要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从气温、降水角度分析。甲地年均气温低于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甲地冬季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季节变化大;因此年均气温低于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甲地深居内陆,冬季受大陆高压控制,降水较少;乙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降水稍多。(3)该地日出为北京时间8点,计算可得,地方时为4点56分,夜长为9小时52分。(4)读图可知,该地粮食产量与干旱受灾面积为负相关关系。该区域气候干旱,发生水灾时,受灾面积小,未受灾面积较大;未受灾耕地的水分条件得到改善,粮食增产。答案:(1)水源(不足)(2)差异:甲地年均气温低于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甲地冬季降水量小于乙地。原因: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季节变化大;因此年均气温低于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甲地深居内陆,冬季受大陆高压控制,降水较少;乙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降水稍多。(3)9小时52分 日影图见下图。(4)负相关。该区域气候干旱,发生水灾时,受灾面积小,未受灾面积较大;未受灾耕地的水分条件得到改善,粮食增产。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为某区域简图和某酒庄生产示意图。材料二 延庆和怀来之间的延怀盆地(盆地内的官厅水库为北京的水源地之一)处于北纬40°至45°之间,刚好处在世界葡萄酒“黄金生产带”内,京冀两地合作计划在此建150个葡萄酒庄。已建成的多数酒庄分布在沙土地带,酒庄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和国外著名酿酒师指导,采用人工除草和生物防虫,许多产品得到了国际“有机认证”。(1)概括该地区葡萄酒庄产业的特点。(2)结合材料,简析该地适宜葡萄酒生产的气候条件。(3)与种植谷物相比,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对北京环境的有利影响有哪些?(4)简述燕山山脉对该区域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解析:(1)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分析能力。对图文信息进行解读和加工即可得出答案。(2)该地处于季风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从光照、热量、气温日较差等方面分析即可。(3)与种植葡萄相比,种植谷物时灌溉和开垦土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水环境;在沙地上种植葡萄可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扬沙危害,净化水质。(4)从山脉对聚落密度、规模、布局和对交通线密度、走向和布局方面的影响分析即可。答案:(1)葡萄种植、加工(酿造)和观光等产业为一体;(庄园化)大规模经营;生态农业(有机生产);技术水平高;商品化生产(自主销售)。(2)葡萄生长期内热量充足;光照强,光照时间长;沙质土壤,昼夜温差大。(3)种植葡萄可提高沙地植被覆盖率,可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水库和河流的泥沙含量;沙土得到植被覆盖,可减轻沙尘危害,提高北京的空气质量;净化水质等。(4)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成为南北交通的屏障;山脉南侧的河谷(冲积扇)利于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发展;该区域由于燕山的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密集且交通线大致呈东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