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后实时训练:(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展开(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2.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
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有反射作用
D.大气比热容大,容易降温
2、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果冷却或水汽继续增加,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若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 雾就形成了。2016年12月9日,昆明城区内出现大雾天气,致使居民出行困难.城区内汽车行驶缓慢。下图为城区某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下列各题。
1.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很是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是(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3、下左图为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比②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4、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热岛强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2.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热岛强度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6、读亚欧大陆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地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图中,与A地相比,B地( )
A.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B.风力更小
C.气压更高 D.气温更低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某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材料三 某地连续两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示意图。
(1)图甲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_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如此的主要原因是该层含有_______吸收紫外线。
(3)图丙两条气温曲线中,代表晴天的是_______ (填字母A或B)
(4)造成该地连续两天白天气温差异的原因与左图中的_______作用有关,而夜间温差的形成则与图乙中的_______作用有关。(一律填字母)
8、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风,乙地的风向是 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 ,原因是 。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解析:1.本题考査大气受热过程图的判读。图中③的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为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的能量,转化为②,大部分返还地面,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为大气辐射;大气指向地面的①为大气逆辐射;④大部分被地面吸收,还有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为太阳辐射。C正确.
2.本题考査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的保温作用是由于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转化为自身的能量,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B正确;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错误;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C错误;如果大气比热容大.则应不易降溫,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A
解析:1.本题考查雾的形成条件,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有降溫条件。昼夜溫差较大,夜晚水汽易遇冷凝结,是有利于雾形成的降溫条件,A、B、C错误;该季节晴好天气多, 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大气中凝结核多,D正确。
2.本题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一般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红、绿光波长相对较长.不易被散射,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传播得较远.A正确,B错误;大气中光线没有被遮挡.C错误: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得很少,D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图b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甲地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大,乙地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小判断,甲地的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地的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故B项正确
2.由于该区域所在南北半球未知,故ac无法判断(地转偏向力方向不能确定);b处近地面为高压,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错误。D处近地面为低压,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根据图示曲线可知,该城市晴天热岛强度在12时左右低于阴天,A错误;阴天时仍存在热岛效应,只是热岛强度较小,B错误;晴天上午8时左右,热岛强度最大,C错误;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D正确。
2.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根据曲线数值,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①正确: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不是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城市热岛效应与海陆热力环流无关,③错误;峰值时刻与早晚上下班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④正确;故选B。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解析:1.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A位于高压中心的东部,因此为西北风,故B正确.
2.本题考查风速的判断.与A地相比.B地等压线密集,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A正确,B错误;读图可知,A地气压为1028〜1032hPa,B地气压为1020-1024hPa,B地气压低于A地,C错误;B地纬度低,且有青藏高原对冷空气的阻挡,因此B地气溫更高,D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臭氧; 3.A; 4.B; A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图略,丁为高压中心,丙为低压中心。2.西北、东南; 3.大、甲地区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比乙地大;
4.丙、丁
解析:1.本题考查高、低压中心的判读。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可以判断,图中丁处附近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丙处附近气压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
2.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如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偏锐角即可。北半球向右偏转,故甲地风向为西北风,乙地风向为东南风。
3.本题考查风力大小的比较。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故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不考虑其他因素,近地面气压高则气溫低, 近地面气压低则气溫高,故丙地气溫相对较高;近地面为高压,则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故丁地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