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后实时训练:(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展开
(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下题。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3.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2、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两题。1.上图所示的中心事物“甲”最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
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时期的地理环境类似的是( )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
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4、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象变化
C.森林被破坏
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5、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6、读下面“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3.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7、“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下左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
2.图左中甲自然带为图右中( )
A.① B.② C.③ D.④8、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9、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A.洋流 B.降水 C.大气环流 D.地形2.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降水条件 C.地形 D.陆地的纬度分布10、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完成1一2题。 1.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针叶林 D.阔叶林
2.图中④与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太阳辐射、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 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11、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______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12、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__现象,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B; 3.C 2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C 3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D; 3.A解析:1.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析如下: ①当地地形起伏较小,植被为森林;②当地中部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当地中部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形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形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迎风坡多雨,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侧没有形成沙漠;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迎风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故D项正确。
3.地理环境中的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C 5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C 6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B; 3.B 7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B 8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B解析:1.图中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判断处于温带地区,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上界北坡比南坡高,推断北坡为迎风坡,由此该地应位于南半球。故选C
2.该图中还没出现雪线,以雪线(0℃)计算,山体相对高度=×1000=2000米,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9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D解析:1.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非洲西海岸为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2.非洲35°S以南地区为海洋,不可能有陆地自然带。 10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B
解析:1.⑨代表的植被位于温带地区,且靠近寒带地区,所在区域干燥度并不是很高,最可能是针叶林。
2.图中④代表的植被为热带荒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⑧代表的植被是温带荒漠,是深居内陆、获得海洋水汽较少所致。 11答案及解析: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条件; 热量条件 ; 中纬度
3.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草原 ; 耐干旱、善奔跑解析:1.据图分析: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C为温带荒漠带。
2.自然带的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热量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据图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耐干旱、善奔跑。 12答案及解析:答案:1.南极洲;该山脉可能升高。原因: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2.非地带性; 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 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整体性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可能会横贯大陆东西;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会消失;亚马孙河可能向西流,注入太平洋。
4.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5.森林被砍伐,其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解析:1.根据板块分布,南美州安第斯山脉西部每域位于南极洲板块,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可能升高。
2.受地形影响,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山脉东侧形成荒漠景现,属于非地性现象。引起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形抬升,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南美洲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可能会横贯大陆东西;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会消失;亚马孙河可能向西流,注入太平洋。
4.D处的植披为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为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晌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5.结合亚马孙河渡城森林被砍伐引起涵养水源自助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渡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泥,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