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一线指导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二章测评
展开第二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与之有关的主要是( )
A.③ B.⑤ C.⑥ D.⑦
2.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解析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④表示大气辐射,⑤表示地面辐射,⑥表示大气逆辐射,⑦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第1题,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与图示中③所示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有关。第2题,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是因为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与图中的⑥有关。
答案1.A 2.D
盛夏季节,某地区形成一次比较稳定的热力环流过程,如果图中丙地为陆地,丁地为海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热力环流垂直气流的起点或终点位置。读图,完成第3~4题。
3.属于高压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甲、丁
4.正确表示热力环流气流方向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甲→丙→乙→丁 D.乙→甲→丙→丁
解析第3题,由题意可知,此时为盛夏,丙位于陆地,气温高,为低压,丁位于海洋,气温低,为高压;高空正好相反。第4题,盛夏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丙地气流上升,丁地气流下降,近地面丁地空气流向丙,高空甲地空气流向乙。
答案3.D 4.B
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完成第5~6题。
5.对于图中的气压、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减 ②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③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④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因而气压数值越低,气温也越低;图中等压线、等温线数值自下往上递减。第6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等温线弯曲状况,确定同一高度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气压,风从甲吹向乙,此时吹谷风,应为白天。
答案5.A 6.B
读世界部分区域某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完成第7~8题。
7.图示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a地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第7题,由图示等压线数值变化可知,澳大利亚处在低气压控制下,印度洋处在高气压控制下,是南半球的夏季。第8题,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的,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吹西南风。
答案7.A 8.D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0.图示时期,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太平洋形成低气压中心,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西北风。第10题,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跟着南移。
答案9.C 10.B
下图所在国家,每年春天都会吹起令人烦恼的“五旬风”,来自南方的风向北方吹,长达两个月。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五旬风”最可能的风向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2.“五旬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大量降水 B.沙尘暴
C.台风 D.寒潮
解析第11题,由海陆轮廓可知该国为埃及。春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第12题,埃及位于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沙漠气候,每年3—5月便会刮起狂风,将沙尘、黄沙刮起。
答案11.C 12.B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示气压分布状况时正值北半球的(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D.秋季
解析从图中经纬度的分布可知,图中的①位于亚欧大陆,结合①地的气流可知此时①为高压中心,此时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答案13.A 14.B
读美国部分城市分布图,完成第15~16题。
15.库比蒂诺附近地区的瓜果较甜,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冬季多晴天,光照充足
B.全年高温,促进葡萄成熟
C.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
D.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16.与图中西雅图的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是( )
答案15.C 16.D
2019年1月3日晚间,纷纷扬扬的雪花降落在菏泽大地;4日凌晨,菏泽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2019年悄然而至的第一场雪送给菏泽市民一个雪白的世界。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此次降雪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受下面图中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18.关于题中所示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
C.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D.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解析第17题,北方冬季的降雪多受冷锋影响形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C图符合。第18题,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答案17.C 18.A
某日,小程在微信群聊“只有歌声能表达”上看到各位安徽宣城好友当天发的微信:
甲:我的黑夜比白天多
乙:北风那个吹
丙:坐看青竹变琼枝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该日,下列诗句最符合宣城季节特征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该日,宣城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
解析第19题,“黑夜比白天多”,说明昼短夜长;“北风那个吹”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坐看青竹变琼枝”是雪盖住了青竹而呈现白色,说明此时为冬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春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夏季;“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描写秋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描写冬季下雪。故选D项。第20题,冬季我国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多冷锋天气。故选C项。
答案19.D 20.C
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第21~22题。
21.若图中出现锋面天气系统,则锋面出现的位置及锋面的类型是( )
A.①—冷锋 B.②—暖锋
C.③—冷锋 D.④—冷锋
22.有关图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地区一定出现沙尘暴天气
B.天津将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
C. M点的气压值为995百帕
D. ④处风力较②处小
解析第21题,低压槽处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在③处形成冷锋。第22题,③处冷锋将向偏东方向移动,受其影响天津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
答案21.C 22.B
(2019全国Ⅱ卷,6~8)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23~25题。
23.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4.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25.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解析第23题,考查热力环流。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水汽凝结成积云;气流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天气晴朗。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不能连续分布,而形成间隔团块状,C项正确。第24题,考查降水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热带雨林带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积云。其他地带上升气流发生的频率较低,形成积云频率较低,D项正确。第25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垫面温度越低,对流运动形成积云的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A项正确。
答案23.C 24.D 25.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结合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 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3)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贵阳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
B.贵阳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贵阳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解析第(1)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以推知温室外部气压高,近地面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顶部气流由温室内部流向外部。第(2)题,温室大棚改变的是热量条件。第(3)题,贵阳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条件差,不利于温室大棚的发展。
答案(1)图略(工作门处,底部箭头从外向大棚内,上部箭头由大棚内部指向外部)。
(2)热量(或温度、气温) 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透过温室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多;玻璃(或塑料)阻隔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
(3)B
27.(10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 ,其形成原因主要与 有关。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 ,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 ,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④地的气候特征为 。
(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解析第(1)(2)题,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④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①②地。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③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③地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要南移。
答案(1)④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①②地 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3)③地 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4)高温多雨
(5)如图,要求一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
28.(10分)下图为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亚洲夏季的是 (填“甲”或“乙”)图。
(2)读图,完成下表。
| 图 甲 | 图 乙 |
气 压 | 亚欧大陆是高压 | 太平洋是 压 |
A地风向 |
| 东南风 |
(3)分析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夏季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第(2)题,冬季东亚盛行西北季风。第(3)题,东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答案(1)乙
(2)
| 图 甲 | 图 乙 |
气 压 | 亚欧大陆是高压 | 太平洋是高压 |
A地风向 | 西北风 | 东南风 |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9.(12分)下图为2019年3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城市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
(2)图中AB天气系统是 ,请把该天气系统的剖面图画出来。
(3)AB天气系统在 季对我国影响最大,它给我国带来 天气。
(4)图中D天气系统习惯上被称为 。把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在下图中。
(5)D天气系统对我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解析第(1)题,冷锋主要在锋后降水,暖锋主要在锋前降水,由图示等压线及锋面气旋的分布可判断:石家庄位于冷锋前,哈尔滨位于暖锋后,扬州位于暖锋前,长沙位于冷锋后。第(2)题,AB为冷锋,画图时注意气流运动方向、冷暖气团位置、云系及雨区等。第(3)题,冷锋在冬季往往带来大风、降温等灾害性的寒潮天气。第(4)题,D位于海洋之上,气压很低,往往形成台风;画图时注意气压、气流的分布等。第(5)题,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会对我国造成巨大威胁。
答案(1)扬州、长沙
(2)冷锋 见下图
(3)冬 大风、降温等灾害性的寒潮
(4)台风 见下图
(5)狂风、暴雨、风暴潮等会对我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
30.(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
(1)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大气中的CO2能吸收来自地面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第(2)题,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们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吸收量。
答案(1)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气温上升。
(2)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利用新能源;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国际合作;⑤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⑦植树种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