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8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练习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八)(建议用时:40分钟)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正确判读气压带和风带名称的是 ( )A.①是极地低气压带 B.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甲是极地东风带 D.乙是西南信风带2.因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的气压带是 ( )A.① B.②C.③ D.④1.C 2.D [第1题,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判断图中①是极地高气压带,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甲是极地东风带,乙是盛行西风带。第2题,图中④处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3~4题。3.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 b c d B.b d c aC.a c b d D.d c b a4.b与d之间是( )A.副热带高气压 B.副极地低气压C.干冷的气流 D.盛行西风带 3.B 4.D [第3题,水平方向上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垂直方向上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场相反,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第4题,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b与d之间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西风。]下图为局部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B.乙地为东北信风带C.丙地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D.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丙地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5.C 6.A [第5题,图中甲位于赤道,受太阳辐射量多,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乙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应为东北信风带;丙位于30°N,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的形成是动力因素而不是热力因素。第6题,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又因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所以该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7.(教师独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在B、D、F代表的风带内画出风向箭头。(3)低纬环流圈(除高空风外),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风带有________(填字母)。[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第(1)题,读图判断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东北信风带,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盛行西风带。第(2)题,风带的风向从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向右偏。第(3)题,北半球低纬环流圈近地面由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组成。[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2)略(3)A C B(教师独具)下图中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箭头表示大气环流的方向,读图,完成8~9题。8.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9.若南半球出现类似上图的环流,下列模拟绘制的甲气压带两侧风带的分布,正确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8.C 9.C [第8题,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9题,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是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因此低气压带为空气辐合处,高气压带为空气辐散处,图①无法表达高低气压带;图②表示高气压带,但风向偏转方向不同;图③表示南半球的高气压带;图④表示低气压带,如赤道低气压带,但两侧风向错误。](教师独具)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然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10~11题。10.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A.盛行西风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11.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B.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C.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皮肤D.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10.D 11.B [第10题,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多热带沙漠气候,是常年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第11题,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地面多沙漠,白色衣服对太阳辐射反射强、能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教师独具)下图为“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①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 ( )A.多上升气流 B.多下沉气流C.多气旋控制 D.寒流影响13.图中②处的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东南风12.B 13.A [第12题,读图,根据图示的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图中①处对应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受其影响降水偏少,B对。上升气流、气旋控制区是多雨区,A、C错。寒流影响导致沙漠延伸到西海岸,不是降水量少的主要因素,D错。第13题,读图,根据纬度,图中②处位于40°S~6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范围内,盛行风向是西北风,A对。]14.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题,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B地从高纬流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A地从低纬流向高纬,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至纬度60°附近时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第(4)题,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