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案: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基础过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水资源日益紧张,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取用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水,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据此回答1~3题。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D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解析:目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较易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D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解析: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3.针对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C )A.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B.植树造林,增强地表水下渗量C.增加地下水抽取量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解析: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塌陷等危害。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省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人们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致使沧州市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已达1.68米。据此回答4~5题。4.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A )A.引起地面沉降,危及建筑物安全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C.加剧土壤盐碱化D.导致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解析:地下水漏斗群导致地下承压力减小,会引起地面下沉,导致地面建筑倒塌。5.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该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B )A.禁止发展需水量大的工业B.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水漏斗区C.向地下灌入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D.向地下水漏斗区灌水泥,防止沉降解析:本题可结合排除法分析,需水量大的工业不可能禁止发展;向地下灌入海水,会使得地下水水质变差;用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不仅没有可行性,而且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故B项最为合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储存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储存的雨水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根据材料完成6~7题。6.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影响了水循环各环节中的( D )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解析:拦蓄雨水,改变了地表径流。7.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矛盾中的( B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解析:拦蓄和利用雨水使得无雨季节可以利用雨季蓄积的雨水,改变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结合下面的图片,回答8~9题。8.进入图片中小区的水体,通常不包括( D )A.河流水B.浅层地下水C.淡水湖泊水D.高山冰川解析:人们生活中使用的水资源仅是水体中常见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及部分冰川水;海水和高山冰川很少被人们利用,不属于通常所说的水资源。9.图片中生活污水、废水被处理后用来养鸭,体现了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 B )A.开源 B.节流 C.净化 D.淡化解析:图示中的污水、废水被处理后再利用,实现了循环使用,属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中的节流。二、非选择题(共14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的严重问题: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锐减;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及含盐浓度变化,使地下水水质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载能力,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材料二: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1)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是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多,中部、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较少。(4分)(2)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今后应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10分)答案:问题:①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②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③地面沉降或塌陷;④加剧荒漠化;⑤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措施:①加强立法和管理,制订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②控制开采量,做到旱季开采,洪水季节回灌;③防治水污染。解析:本题以材料和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地下水资源具有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多,中部、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较少的分布规律。第(2)题,我国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其他的问题,如过度开采、海水入侵、污染加剧等。这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解析:结合四地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可知,③地位于华北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故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2.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D )A.增加人工降雨 B.修建梯田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解析:解决我国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下图为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3.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虚拟水( A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国际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解析: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调出量为69亿立方米,国内调出量为258亿立方米,是图中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4.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C )A.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D.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解析: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减轻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当地农产品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量;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北方农产品虚拟水调出量较多,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读下图,完成5~6题。5.该图显示的是( C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图显示的是城市雨水的利用系统。6.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C )A.滴灌 B.渗灌C.回灌地下水 D.抽取地下水解析:从图中右侧深井底部的箭头可知其作用是回灌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是反映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右图示意以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开采、万元GDP用水量、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等为指标综合评价出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脆弱状况。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A.地下水过度开采B.地表水污染严重C.水体矿化度较高D.万元GDP用水量大解析: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体矿化度较高。8.为实现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减弱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脆弱性,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D )A.实行海水淡化 B.增加地下水开采C.进行跨流域调水 D.完善灌区排灌水网解析:增加地下水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海水淡化水量有限;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大;完善灌区排灌水网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弱该地区水资源的脆弱性。二、非选择题(共18分)9.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流域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量(亿立方米)珠江流域5813 955.186 478.18834.09黄河流域7915 387.82481.50402.56长江流域17840 825.129 274.221 737.12海河流域3210 627.02212.06432.83淮河流域3315 502.13625.29656.92(1)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短缺的是海河流域。(4分)(2)天津和上海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问题,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天津是由于水资源不足(资源性缺水),上海是由于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4分)(3)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10分)答案: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②修筑水库;③开发新水源(如海水淡化);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工业;⑤加强法制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结合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人口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分析天津和上海两大城市用水紧张问题,要从两大城市所在的干湿地区和水资源利用状况方面分析。天津位于半湿润区,降水量少,造成资源性缺水;而上海位于湿润区,降水丰富,但由于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水质性缺水。第(3)题,解决水资源问题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