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案: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展开[基础过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回答1~2题。1.丙地的自然景观是( B )A.季雨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解析: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关于下列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导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沿甲→乙方向——热量B.沿乙→丙方向——海拔C.沿乙→丁方向——降水D.沿甲→丁方向——热量、降水解析:沿甲→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沿乙→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乙→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甲→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既有热量也有降水。读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4题。3.图中自然景观从X→Y→Z的变化体现了( B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全球性分异规律解析:X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Y是热带草原带,Z是热带荒漠带,水分的差异是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即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珀斯所属的陆地自然带类型是( C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解析:结合纬度、海陆位置及所学知识可知,珀斯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读下列三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回答5~6题。5.图中三地从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甲—丙—乙解析: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A.热量 B.水分C.坡向 D.地形解析: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因素。二、非选择题(共26分)7.结合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0°的优质奶源带,1 100米海拔,年日照近3 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其中某两大乳业集团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热量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10分)(2)A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干旱区。(12分)(3)结合材料二,“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填字母)自然带。(4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第(2)题,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干旱区。第(3)题,“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草原分布区。[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非、欧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1.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解析: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②和③地形不同从而导致气候的差异。2.③→④→⑤体现自然带的( A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我国某大地形单元自然带变化图,回答3~4题。3.导致图中自然带由A~E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C )A.地形差异 B.热量差异 C.降水差异 D.河流分布解析: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以判断本区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但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来自大洋的水汽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这是造成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原因。4.图中A地植被类型是( A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阔混交林解析:A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附近,地势较低;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读横断山区高黎贡山南段西坡蝶类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该山蝶类优势种群的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随海拔的升高,蝶类优势种群也逐渐减少,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6.该山西侧山麓地带水热条件好,植被丰富,蝶类色彩艳丽,种类数量较多,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B )A.整体性 B.差异性C.有限性 D.脆弱性解析:西侧和东侧水热、植被、蝶类色彩和种类不同,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非选择题(共26分)7.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6分)答案: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大;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热量(或太阳辐射)。(6分)(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8分)答案: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6分)答案: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为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解析:第(1)题,注意观察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注意亚寒带针叶林所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积大小等。由图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第(2)题,A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所以气温年较差大;B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亚欧大陆东岸由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降低,植被由热带雨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所以植被变化的基础因素是热量,或者太阳辐射。第(3)题,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亚热带地区在亚欧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低温少雨;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亚欧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高温少雨。第(4)题,在南北纬20°附近大陆东岸,往往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主要从信风、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