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展开

    单元测试() 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90分钟  分数:100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12题。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C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B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解析:黄土高原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但其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处的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34题。3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B )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4.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 D )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型河谷解析: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型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读下图,回答57题。5图中处山地的成因为( B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6.图中易形成陡崖,有利于开展攀岩活动的部位是( A )A  BC  D7.造成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 C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由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处为向斜,该处的山地是向斜成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处是断崖,地势陡峻,相对高度大,适合开展攀岩活动。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读图,回答第8题。8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A )水平挤压  水平拉伸地壳上升  地壳下降外力侵蚀  外力沉积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④⑤  D③④⑤解析:甲处发生弯曲,表明受水平挤压,顶部缺失表示地壳上升后遭到侵蚀,包含①③⑤三个过程。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910题。9.据图可知,该地先后依次发生了( D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解析:图中底部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说明最早有沉积作用;褶皱和断层说明有地壳运动;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所以先后顺序为先沉积后褶皱断层再被侵蚀。10.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甲——背斜形成的山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C.甲——可能有地下水D.乙——适合修建隧道解析:甲处为向斜山地,可能有地下水;乙处为断层,不适合修建隧道。读下图,回答1113题。11M处地貌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B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12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C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13.如果在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岩层可能是( C )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此地地貌是典型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岩层位于岩层之上,要老,破坏了②③两个岩层,最新,因此①②③三层的新老关系从老到新是②③①岩层发现了大量珊瑚化石,证明岩层是沉积岩。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回答1415题。14.该地质构造属于( C )A.断层  B.山岭C.背斜  D.向斜解析:图中岩层虽然遭受侵蚀出现了缺失,但是依然可看出岩层向上拱起。15.下列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D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解析:图中岩层成层分布,所以判断是沉积岩,而岩层向上拱起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岩层缺失是侵蚀的结果。16.读我国北方某风景区示意图,该地区公路呈字形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 )A.地势起伏大   B.沿线多地质灾害C.降低成本   D.连接景区景点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为了减小公路的坡度,公路沿等高线呈字形弯曲。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1718题。17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B )A  BC  D解析: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处河流曲流最明显,河漫滩发育也最宽阔。18.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解析:在后期阶段,东西向河流发生改道,这主要是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而造成的。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1920题。19.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C.受溯源侵蚀作用明显   D.河流下蚀作用强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大部分地方海拔在50米以下,地形平坦,河流主要以侧蚀为主。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解析:该地地形平坦,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弯曲易发生洪涝灾害;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弯曲,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河流在凸岸一侧以堆积为主,易形成新的土地,河水较浅,便于取水,有利于村落的发展。21.下图为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D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地壳水平运动  D.地壳垂直运动解析:秦岭北坡断崖是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规划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村镇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B )A.冲积扇  B.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  D.河流凹岸解析:村镇位于河流中游,其地貌类型是河漫滩平原。23.在村镇和村镇间修建一条公路,在ab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b,主要原因是线路b比线路a( D )A.路程更短   B.离甲河近C.沿线少浓雾   D.沿线地形较平坦解析:线路b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也小。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演化到,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2425题。24.图甲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 )Aa  BbCc  Dd解析:根据图乙可知,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发生河流袭夺现象是ab流向cd,导致河流下游的a段水量减少,选择A项。25.图乙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C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解析:图示区域河网密集,流水作用明显,分水岭从演化到,分水岭最终被切穿,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选择C项。二、综合题(50)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A(填字母)(2)(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2)( C )A.陆地循环   B.海洋循环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3)图中表示蒸发环节的是,表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表示地表径流环节的是,目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填数字)(4)(4)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三地钻井,有可能在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如果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选择甲、乙、丙三地中的地。(2)解析:由图可知,A是由岩浆转化而成的,应是岩浆岩。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应是海陆间循环。其中是蒸发,是水汽输送,是降水,是地表径流,其中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应是向斜;乙处为断层;丙处岩层向上拱起,应是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存石油、天然气的构造,也是修建隧道的良好地质构造。27.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8)(1)A表示的是在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地貌。(4)(2)B沙丘地貌,往往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年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图B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6)(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C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丘陵,判断理由是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向斜,判断理由是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8)解析:A地貌为三角洲,该地貌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B是流动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西北,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地的荒漠化等严重的问题,因此,人类要退耕还林还草,适度放牧,大力植树种草,继续营造三北防护林。图C是对地质构造和地形的考查,学生首先要弄明白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区别:地形是指地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而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后所留下来的痕迹,即地下岩层的状况(背斜、向斜、断层等)。其次,要明白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用岩层的年龄判断背斜、向斜。若是背斜构造,又是山,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若是谷地,则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若是向斜构造,又是谷地,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若是山,则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28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回答问题。(12)(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4)(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4)(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4)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2)沿河谷分布。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同),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解析:(1)题,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分析。第(2)题,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归纳。29.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0)(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2)(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处地质构造与凉水河之间的成因关系。(4)(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4)答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解析:(1)题,根据题中提供的新老关系可知该处为背斜。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河流在此发育形成。第(3)题,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结合等高线判断其特点及原因。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