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4-3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4-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4-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4-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4-3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

    展开

    课时作业18 河流地貌的发育时间:45分钟  分数:100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C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解析: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解析: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读图甲和图乙,回答34题。3.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C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解析:图甲中,初期河谷呈U型,地质作用为冰川侵蚀作用,后来经流水下切作用形成V型谷。4.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D )A  BC  D解析:E河谷两侧形成阶地,这是原河谷被抬升的结果,河谷开始变宽,应对应处;F河谷较宽,两侧有冲积平原,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应对应处。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56题。5.下列因素与甲处地貌的形成有关的是( C )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解析: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泥沙沉积有关,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入海口潮差大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6.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C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乙为瀑布,瀑布的最终消失与侵蚀作用有关。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78题。7.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B )A  BC  D8.下列剖面图与图中①②连线处河流剖面符合的是( A )解析:河流弯曲地带,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即堆积物在处堆积,河床浅,处侵蚀,河床深。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由图可知( C )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解析:结合绿洲、各种沉积物的分布,应是流水沉积而成,风力沉积一般不会携带较重的砾石,且风力沉积作用中沉积物分布多呈水平层状分布,据此排除A项;仔细阅读图例,自上而下沉积物是砾石、细沙、沙土、黏土,其颗粒逐渐变小,排除B项;扇形地的中下部为沙土和黏土,相对上部较肥沃,相对扇缘排水又好,适于农耕,故C项正确;扇缘地带根据地下水位线显示,地下水接近出露,埋藏较浅,故D项错误。10.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B )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解析:结合图示及上题分析,此地貌应是流水沉积形成,且图示扇形上部与扇形扇缘地带高差较大,为较陡的山坡,故可排除AC两项;盆地中心的地貌,一般也较平坦(盆地边缘高差较大)也可排除D项,故此地貌应是山前冲积形成的洪积扇,B项正确,可确定此地貌为流水沉积形成的山前洪积扇地貌。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B )A.河漫滩  B.冲积扇C.三角洲  D.侵蚀平原解析: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在山脚下,是受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1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B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取水方便,水质较好,受洪水威胁较小,且乙地地形平坦,是聚落的最佳选址。二、综合题(40)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1)A聚落属于条带状聚落,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而沿高地延伸。B聚落属于团块状聚落,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平原和盆地地区的聚落多属于这一类型。(8)(2)C聚落的分布表现出分散孤立的特点。(4)(3)图示四处聚落,若A位于高原上,应分布在什么位置?原因是什么?B若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其发育条件是什么?(8)答案: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温高,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上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水上运输。解析:(1)题,据图分析,受河流影响,A聚落沿河道伸展呈条带状;B聚落位于平原地区,呈团块状分布。第(2)题,C处聚落分布较分散;D处属环状聚落。第(3)题,高原上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宜聚落发展。14.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6)答案: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U型。(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冲积扇,成因是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4)(3)分析图示地区前后两个时期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的影响。(4)答案:后期与前期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沿河、沿海岸分布,原因是什么?(6)答案: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分布和发展。解析:(1)题,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U型。第(2)题,C处位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