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展开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美国马里兰州某山包图,完成第1~2题。
1.该山包属于(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2.图中地貌的成因是( )
A.背斜顶部受张力,海浪侵蚀作用强
B.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外力侵蚀
C.岩浆岩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
D.地壳水平挤压过度,岩层破碎
解析第1题,图中山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山。第2题,图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外力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答案1.B 2.B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地质构造为( )
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
4.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
A. 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B. Q地地下可能有变质岩分布
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 P地地下水丰富
解析第3题,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故P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图中岩层无明显的断裂。因而图示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第4题,P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由图可知,P地顶部岩石被侵蚀,岩层④缺失,故在P地钻探不可能找到岩层④所含的资源。Q地为向斜,不利于油、气的贮藏。但在其地下有岩浆岩的侵入,使靠近岩浆岩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其地下可能有变质岩分布。
答案3.D 4.B
读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板块依次是(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
6.图中a、b为板块边界,有关两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
B.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
C.a—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
D.a—消亡边界,b—消亡边界
解析第5题,根据板块分布特征可判断,①为非洲板块,②为亚欧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第6题,图中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为消亡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为生长边界。
答案5.B 6.B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第7~8题。
7.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
①缩短里程 ②少占土地 ③减少污染 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7题,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线路不呈“之”字形。汽车性能的改善不是道路形态变化的原因;“逢山开道,遇沟建桥”会增加投资。第8题,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减少污染不是主要原因。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需要开凿山体,架设桥梁,加大了投资。
答案7.A 8.A
9.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一般形成的地貌是 ;属于向斜的是 ,一般形成的地貌是 。
(2)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四个箭头,表示岩层运动的方向。
(4)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①渭河平原 ②长江三峡 ③汾河谷地 ④雅鲁藏布大峡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在 (填数码)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
解析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及新老关系可知,①处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②处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据图知,④处岩层相对于两侧岩层下降。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答案(1)② 山岭 ① 谷地或盆地
(2)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较破碎,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而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绘图略。
(4)C
(5)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火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中间最新,而两翼岩层逐渐变老,因此地质构造为向斜。第2题,图中甲处岩层最老,因此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一南北向隧道,隧道易积水;图中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因此为沉积岩。
答案1.C 2.A
(2019全国Ⅰ卷,6~8)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第3~5题。
3.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4.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5.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区域铁路线主要呈现沿河谷分布(根据图中的河流与铁路线分布可以判断)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铁路线呈放射状从山地延伸到四周,再结合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东北林区),可推测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木材,因此A选项正确。第5题,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国家的相关要求,林区采伐减少,运输需求减小,原有铁路因功能的丧失而逐渐废弃。
答案3.B 4.A 5.D
6.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平面地质图,图中的地质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单位:米)平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背斜中心在 处,判断依据是 ,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 ,其成因主要是 。
(2)向斜中心在 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 ,其成因是 。
(3)最可能发育有地下暗河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4)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哪些自然因素?(可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
解析由图例可知,从燧石灰岩到长石砂岩,岩石由老到新。根据岩石分布情况可知,⑥处为燧石灰岩,岩石最老;⑤处为石灰岩,④处为石英砂岩,②处为泥矾岩,③处为长石砂岩。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⑥处为背斜中心,其海拔较低,形成了谷地;这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且该处有石灰岩分布,容易被侵蚀。第(2)题,③处为向斜中心,其海拔较高,形成山岭。其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第(3)题,图中⑤处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易被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暗河。第(4)题,在山区修建公路,应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以节省建设投资;同时应避开陡坡和断层、地下暗河、溶洞等地质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
答案(1)⑥ 该处岩层最老,而两侧岩层较新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较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该区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可溶性较强,易被侵蚀成谷地
(2)③ 山岭(或山地)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或山地)
(3)⑤ 该区域为石灰岩,可溶性强,易发生溶蚀作用
(4)注意地形的分布,山间河谷地带是公路选线的基本位置;注意山体坡度,应避开陡坡,且修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线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