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7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7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7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
展开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济南市(约为37°N)某中学高一学生对网上一页日历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们根据图示信息作出的判断。据此完成第1~2题。1.秋分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昼夜平分,南半球昼短夜长C.全球昼夜平分,此日过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D.全球昼夜平分,此日过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2.从白露到秋分时间段,下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济南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C.济南昼短夜长D.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变慢解析第1题,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秋分过后,北半球进入冬半年,各地将昼短夜长。第2题,白露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济南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答案1.D 2.A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第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北半球白昼最短B.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武汉和上海昼夜都是12小时C.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为极昼D.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南半球白昼最长4.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解析第3题,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白昼最长;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北半球为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为极夜;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北半球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第4题,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答案3.B 4.B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A点的昼长为( )A.24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8小时6.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哈尔滨C.南京 D.广州解析第5题,图示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点昼长夜短,根据昼弧长度,可判断A点昼长为16小时。第6题,冬至日,由北向南白昼越来越长,四城市中位置在最南边的是广州,白昼最长。答案5.C 6.D阅读下表,完成第7~8题。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升旗时间6:046:036:02降旗时间17:5617:5717:58 7.表中是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此时,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8.表中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解析第7题,表中升旗时间在北京时间6:00以后,降旗时间在北京时间18:00以前,说明该地昼短夜长。第8题,由表可知,该地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表中数据第三天较第一天升旗时间提早,降旗时间推迟,说明该地昼渐长,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答案7.C 8.D9.读我国北方某地房屋内朝南窗户的阳光照射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阳光照射室内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1)地球运行到A、B、C、D四点时,北半球白昼达最大值的是 。全球均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2)地球公转到图中D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可达一年中最 。 (3)当墙上的时钟到11时时,屋内阳光的影子就已经与窗户垂直,这说明该地的经度大约是 。 (4)地球从图中A公转到B期间,该地每天白昼的时间发生的变化是 。 解析第(1)题,地球运行至B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最大值。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均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第(2)题,北半球的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大。第(3)题,屋内阳光的影子与窗户垂直时是地方时12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1时,因此该地位于135°E。第(4)题,从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答案(1)B A和C (2)冬至 大 (3)135°E(4)越来越长能力提升1.下列各图所示日期,代表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的是( )解析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A和图C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夜现象,图B的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均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答案D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完成第2~3题。2.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D.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3.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2题,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第3题,济南比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少到达室内光照面积,需加长遮阳板;同样,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需降低安装高度。答案2.D 3.A4.某科考队2月21日左右从北半球某地出发到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出发时昼长为11小时,两个月后于4月21日回到出发地。该科考队返回出发地时,当地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C.13小时 D.14小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科考队出发是在2个月前,即2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与直射赤道时相差约1个月的时间。返回出发地时为4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与直射赤道时也相差约1个月的时间。出发时与返回时太阳直射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即出发时和返回时昼夜长短时间相反。出发时该地昼长11小时,夜长13小时,因此返回时该地昼长13小时,夜长11小时。答案C5.若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标志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分日P>1 B.夏至日P=0C.秋分日P=1 D.冬至日P<1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影长的影响。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影长小于塔高,P<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影长为0,所以夏至日P=0,选B项。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43°08',影长大于塔高,P>1。答案B图①是我国北方某小镇的太阳能路灯景观图。该镇中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路灯的能源装置——太阳能集热板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下表为该小组观测记录简表。集热板倾角如图②。据此完成第6~7题。夏至日日出:4:43夏至日日落:19:33夏至日集热板倾角:16.5°秋分日集热板倾角:40° (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6.该小镇的位置在( )A.124°E,40°N B.118°E,40°NC.116°E,36°34'N D.4°E,36°34'N7.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请你分析该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A.90° B.180°C.23.5° D.47°解析第6题,根据夏至日日出时间4:43,日落时间19:33,可知该地昼长为14小时50分,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2:08,即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秋分日时集热板倾角为40°,可计算出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所以当地纬度为40°N,B项正确。第7题,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要保持集热板与阳光垂直,集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40°N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7°,故D项正确。答案6.B 7.D8.读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图1),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在图1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2)图1表示的日期是 ,该日A、B、C三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地,白昼最长的是 地。 (3)图2中正确表示图1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 (4)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昼夜状况是 ,该日后1个月内,其范围逐渐 ,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 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图1表示12月22日前后,该日A、B、C三点中B点最先看到日出,C点白昼最长。第(3)题,图1中B地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故图2中乙与B点对应正确。第(4)题,12月22日前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该日1个月内其极夜范围变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答案(1)(2)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B C(3)乙(4)极夜 变小 北 增大9.九江之最——胜利碑,可以俯瞰整个九江市(30°N,116°E),是为纪念九江抗洪抢险胜利而建。某日,九江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对胜利碑高度进行了测量。正午时刻测得阳光与地平面夹角为45°(如下图)。根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兴趣小组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应选择在北京时间 ,当日九江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 (2)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 , )。此时,胜利碑的影子朝向 方。 (3)图中胜利碑的高度约为 米。 解析第(1)题,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应在九江当地地方时12时,根据该地与北京时间所在120°E的经度差可以推算出来。可计算出该日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5°S,故该日九江市昼短夜长。第(2)题,结合第(1)题,可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午太阳位于九江的正南方,故影子朝向正北。第(3)题,正午时刻测得阳光与地平面夹角为45°,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胜利碑的高度。答案(1)12:16 昼短夜长(2)15°S 116°E 北(3)200.6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