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展开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下跟踪检测读下面的中国部分区域图及下列描写地理景观、地理规律的佳句,完成1~2题。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解析:第1题,本诗句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景色的差异,这反映的是由太阳辐射不均引起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春风”是指夏季风,这体现了由海陆位置差异导致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A 2.B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3~4题。3.导致沿途①和③地、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4.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第3题,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②和③地地势不同从而导致气候的差异。第4题,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3.A 4.A(2019·河北石家庄一中检测)下图为M岛自然带分布范围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的分界线。读图回答5~6题。5.M岛Ⅰ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C.苔藓和地衣 D.草原6.M岛上Ⅰ、Ⅱ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C.降水 D.海陆位置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M岛为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南部沿海为苔原气候,典型植被为苔藓和地衣。第6题,M岛Ⅰ自然带为苔原带,Ⅱ自然带为冰原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南北差异。答案:5.C 6.B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7.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8.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C.海拔 D.土壤解析:第7题,四川省位于亚热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当地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而甲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故为常绿阔叶林。第8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自然带谱多,水分条件好,森林分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以荒漠草原为主。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答案:7.B 8.A大高加索山脉,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据此完成9~10题。9.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10.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 )解析:第9题,大高加索山脉基带主要位于温带草原气候区域,自然带为草原带。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先增加后减少,有向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带—高山冰雪带的变化过程。第10题,厄尔布鲁士山西坡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答案:9.B 10.C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第11题,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2题,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 000 ℃左右,④地区的降水在600 mm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11.A 12.B读我国某山脉90°E附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3~14题。13.M坡最有可能是( )A.东坡 B.西坡C.南坡 D.北坡14.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低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解析:第13题,该山脉位于90°E附近且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则必然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山海拔达5 000米以上,可能为天山。干旱区山地森林带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M坡有云杉林,而N坡无森林带,说明M坡水分条件较好,则M坡为迎风坡和阴坡(即北坡)。第14题,依上题分析,N坡因处于背风坡而水分条件较差,故无森林带分布。答案:13.D 14.C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四幅图为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材料二: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1)材料一中的自然景观按由低纬到高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2)自然带从①到④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3)说出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分布地区。(4)材料二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什么?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解析:第(1)题,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由低纬到高纬”。第(2)题,自然带从①到④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第(3)题,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第(4)题,图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答案:(1)D(2)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热量。(3)主要分布地区: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4)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为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水分。16.下面图甲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乙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②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原因是什么?(2)图甲中④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________因素影响。(3)图乙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问,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及洋流的影响,图甲中②地虽位于沿海地区,但为热带荒漠带。第(2)问,根据所处的气候区判断自然带即可。图甲中④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所属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图甲中①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图甲中③②两地分别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与西岸,其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水分因素影响。第(3)问,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相似之处。图乙中该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带,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1)热带荒漠带 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吹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水分(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