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期末复习训练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期末复习训练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期末复习训练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期末复习训练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期末复习训练

    展开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期末复习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  B.丙C.甲  D.丙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内移民 人口政策的实施 资源十分匮乏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时期出生率由大到小的演变顺序即可得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第2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正确;人口政策通过鼓励或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正确。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自然增长率变化没有影响;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规律联系。答案 1.D 2.B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34题。年份指标甲国乙国2000老年人口比重/%6.916.2老年抚养比10.024.82010老年人口比重/%8.517.0老年抚养比18.625.62020老年人口比重/%11.920.8老年抚养比26.333.03.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4.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解析 3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甲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第4,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答案 3.C 4.D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56题。5.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  B2008C2010  D20126.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解析 5题,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B正确。第6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故上海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B正确。答案 5.B 6.B201511月我国宣布自201611日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图甲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乙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此完成79题。图甲图乙7.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  )A.缓慢持续增加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快速减少8.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生育政策  B.城市化C.育龄人口  D.资源状况9.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解析 7题,读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可知,2024岁人口比重大于24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而一般生育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2430岁,故2012年以后,开始几年由于2024岁人口增多而生育率有所升高,故出生人口先增加,但由于20岁以下人口较少,故再往后出生人口又会减少,则2012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也可依据19802012年人口出生数图来分析。第8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但城市人口生育率较低,导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则今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第9题,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今后可能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但中国人口总量大,不可能大量接纳外来移民;可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适度延缓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答案 7.C 8.B 9.D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国家日本美国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平均年龄中位数44.937.234.81710.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11.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解析 10题,四个国家中,日本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老龄人口比重大,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由于人口总数量比中国少,所以老龄人口数量比中国少;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7.2岁,但人口平均年龄不一定为37.2岁;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小,但人口总量少,不是男性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第11题,一般来说,年龄中位数会随时间而增加,它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年龄中位数的变化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年龄中位数一般随时间而增大。由于表格中只显示了一年的年龄中位数,无法体现美国、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答案 10.A 11.B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1220052015年,该国人口(  )A.快速增长  B.缓慢增长C.零增长  D.负增长13.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严重  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  D.出生率过低解析 12题,劳动力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国家人口数量的变化。由于出生率长期偏低,劳动人口得不到有效补充,随着各年龄段人口向人口年龄结构的上层移动,会出现劳动力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增大的特点,导致该国人口死亡率升高,人口出现负增长。第13题,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观念的影响,人口出生率低,使得劳动力年龄段的人口得不到有效补充,形成人口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的特点。案 12.D 13.D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1415题。14.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15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B  C  D解析 由题干计算得出甲地自然增长率为-0.074%,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并且出现负增长,排除西宁、延安,因为这两市位于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较高;广州有大量务工经商人员迁入,不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因此上海最符合。图中地区符合三低的现代型特点,故与上海处于同一类型,属于现代型。答案 14.C 15.A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读图,完成1617题。16.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人口密集省份  B.山地丘陵地区C.水源短缺地区  D.经济落后省份17.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解析 16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第17题,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故C项正确。答案 16.A 17.C二、综合题1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据统计,2014年日本人口减少了约27万人,出生人口约100万人,同比下降2.8%,而死亡人数则升至127万人。下图为日本本土示意图。(1)北海道面积占日本总面积的1/5,而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试分析北海道人口密度极低的原因。(2)指出目前日本人口增长状况对日本人口再生产的影响。(3)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只有8.5%的农民年龄在39岁以下。分析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并说明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 (1)题,北海道人口密度极低的原因应主要从自然因素(纬度与气候)与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回答。第(2)题,目前日本人口呈现负增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总量减少。第(3)题,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可从出生率低、老年人口增加、人口迁移等方面分析。日本农民老龄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主要从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等方面分析。答案 (1)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低。(2)目前日本人口增长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会导致日本人口进一步老龄化,人口总数减少。(3)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出生率降低,年轻人口比重小;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的寿命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青年农民进入城市。不利影响:农业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等。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201020202030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 535.951 705.681 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 460.991 543.031 596.84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 788.51 8701 841.51 9351 894.52 000(1)读图甲,说明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2)根据上海201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4)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答案 (1)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处于严重老龄化阶段。(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不利影响:住房、就业等压力大。(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度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的变化趋势。(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为提升人口容量,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其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