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2020年新素养同步导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京津等课改地区版)第1章第二节 试卷
展开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1)人口自然增减。
(2)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
阶段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
从欧洲到美洲、大洋洲
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大洋洲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意义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
a.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
时期
特点
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探究点 人口迁移
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该方案全面放开户籍人口迁移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口迁移。下图是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人口向西部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为什么很多华侨总想“落叶归根”?
答案 华人、华侨回国定居,反映了思乡的民族情感。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答案 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促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及土地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中国汶川新县城的建设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
发展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高学历人员到美国工作并定居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3)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文化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军嫂随军
政治
政策
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两次世界大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
(2)对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近年来,每年的6~9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到白山休闲度假。据此完成1~3题。
1.白山市每年6~9月出现的人口流入高峰,其原因类似于( )
A.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
B.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
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五大湖区老年人向墨西哥湾沿岸迁移
2.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口流动新现象,白山市急需( )
A.发展森林工业 B.完善食宿、医疗服务
C.整治水土流失 D.加快高档别墅区开发
3.白山市人口流动新现象的积极影响是( )
A.提高人口素质 B.增加就业压力
C.促进商业发展 D.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 1.D 2.B 3.C
解析 第1题,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夏季凉爽,每年6~9月的人口流入属于受气候原因影响,与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向南迁移的原因相似,D正确。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属于工程移民,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属于经济原因,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属于文化原因。第2题,到白山市休闲度假的人数增加,且老年人居多,故白山市急需完善食宿、医疗等服务,提高接待能力。第3题,夏季大量人口到白山市休闲度假,有利于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选C。
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读“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 )
A.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大,流动成本较高
B.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进行调配,将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
C.土地资源开发受地形影响,技术水平提高将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
D.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
2.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资源
C.经济收入 D.婚姻家庭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温暖的中低纬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因此人口较密集,故D正确。据图可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小,流动成本较低,A错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因此调水不会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B错误。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C错误。第2题,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经济因素是其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
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0
11.63
4.01
1.78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15~29岁、30~44岁年龄段迁入人数最多,说明以青壮年人口迁入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第4题,迁入人口中0~14岁、60岁及以上人数占一定比例,说明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同时,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5.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
C.环境质量的改善
D.环境难民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有新资源,新工业,环境较好。
(2)国内人口迁移
(3)ABC
(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解析 美国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曾出现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于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西部和南部又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阳光充足和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促使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又具备了城市环境改善和经济的重建等拉力因素,从而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据图可知,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和东欧。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量最多的是亚洲。
(2019·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期中)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3~4题。
3.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4.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会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所以C正确。第4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所以A、B、C错误。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所以答案选D。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 D.经济因素
6.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第6题,人口迁移增加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降低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增加了迁入地人口数量,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小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段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据此完成7~8题。
7.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8.与2000年相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产业升级 B.交通运输
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上升趋势,总体上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占比仍然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6年迁入人口性别比呈现相对均衡的态势。B符合题意。第8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以男性劳动力为主,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劳动力的整体数量会减少,对女性需求量不会增大。D符合题意。
留守儿童问题再次成为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据此完成9~11题。
9.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四川省( )
A.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
B.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C.经济欠发达,人口外流多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10.针对数量较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四川省可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B.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C.增加大、中专院校的建设数量
D.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11.我国留守儿童的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②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9.C 10.B 11.D
解析 第9题,四川省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与当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社会保障制度无关;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高。选C。第10题,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都不能解决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的问题;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利于减少青壮年人口外流,进而利于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大、中专院校的建设数量,不是针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措施。选B。第11题,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留守儿童数量减少;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减少了留守儿童数量;留守儿童现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选D。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13题。
12.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3.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图中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外来人口是否大于本地人口;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第13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密度也会变大,会给城市带来压力。
14.(2019·福建省宁德市期中)结合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福建省2014~2017年人口变动表。
年份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0~14岁人口比重(%)
15~64岁人
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2014
7.5
8.5
10.57
81.06
8.37
2015
7.8
8.7
16.22
75.33
8.45
2016
8.3
9.1
16.4
75
8.6
2017
8.8
9.6
16.5
74.7
8.8
材料二 福建省流动人口的省外来源地主要为江西、四川、安徽、贵州、湖北等省份。流动人口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主要从事环卫、搬运装卸等行业。
(1)福建省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分析其成因。
(2)上述人口迁移对福建省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案 (1)人口迁入。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较为便利;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2)提供大量的劳动力,缓解部分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 (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有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福建省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人口以迁入为主,福建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收入水平高,生活环境好,能够吸引人口迁入。(2)人口迁入多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可缓解部分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增加区域活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2010年6月份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透露:我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清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哪些因素?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2)C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
解析 (1)材料一反映的上学需求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我们村挺富的”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属于政治因素的影响。(2)目前因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由乡村流向城市。 (3)注意“21世纪”的时间信息,进入21世纪,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一般的民工为普通体力劳动者,其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1)人口自然增减。
(2)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
阶段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
从欧洲到美洲、大洋洲
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大洋洲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意义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
a.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
时期
特点
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探究点 人口迁移
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该方案全面放开户籍人口迁移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口迁移。下图是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人口向西部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为什么很多华侨总想“落叶归根”?
答案 华人、华侨回国定居,反映了思乡的民族情感。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答案 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促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及土地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中国汶川新县城的建设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
发展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高学历人员到美国工作并定居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3)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文化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军嫂随军
政治
政策
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两次世界大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
(2)对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近年来,每年的6~9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到白山休闲度假。据此完成1~3题。
1.白山市每年6~9月出现的人口流入高峰,其原因类似于( )
A.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
B.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
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五大湖区老年人向墨西哥湾沿岸迁移
2.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口流动新现象,白山市急需( )
A.发展森林工业 B.完善食宿、医疗服务
C.整治水土流失 D.加快高档别墅区开发
3.白山市人口流动新现象的积极影响是( )
A.提高人口素质 B.增加就业压力
C.促进商业发展 D.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 1.D 2.B 3.C
解析 第1题,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夏季凉爽,每年6~9月的人口流入属于受气候原因影响,与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向南迁移的原因相似,D正确。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属于工程移民,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属于经济原因,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属于文化原因。第2题,到白山市休闲度假的人数增加,且老年人居多,故白山市急需完善食宿、医疗等服务,提高接待能力。第3题,夏季大量人口到白山市休闲度假,有利于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选C。
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读“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 )
A.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大,流动成本较高
B.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进行调配,将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
C.土地资源开发受地形影响,技术水平提高将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
D.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
2.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资源
C.经济收入 D.婚姻家庭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温暖的中低纬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因此人口较密集,故D正确。据图可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小,流动成本较低,A错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因此调水不会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B错误。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C错误。第2题,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经济因素是其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
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0
11.63
4.01
1.78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15~29岁、30~44岁年龄段迁入人数最多,说明以青壮年人口迁入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第4题,迁入人口中0~14岁、60岁及以上人数占一定比例,说明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同时,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5.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
C.环境质量的改善
D.环境难民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有新资源,新工业,环境较好。
(2)国内人口迁移
(3)ABC
(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解析 美国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曾出现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于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西部和南部又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阳光充足和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促使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又具备了城市环境改善和经济的重建等拉力因素,从而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据图可知,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和东欧。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量最多的是亚洲。
(2019·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期中)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3~4题。
3.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4.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会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所以C正确。第4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所以A、B、C错误。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所以答案选D。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 D.经济因素
6.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第6题,人口迁移增加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降低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增加了迁入地人口数量,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小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段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据此完成7~8题。
7.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8.与2000年相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产业升级 B.交通运输
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上升趋势,总体上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占比仍然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6年迁入人口性别比呈现相对均衡的态势。B符合题意。第8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以男性劳动力为主,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劳动力的整体数量会减少,对女性需求量不会增大。D符合题意。
留守儿童问题再次成为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据此完成9~11题。
9.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四川省( )
A.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
B.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C.经济欠发达,人口外流多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10.针对数量较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四川省可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B.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C.增加大、中专院校的建设数量
D.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11.我国留守儿童的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②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9.C 10.B 11.D
解析 第9题,四川省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与当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社会保障制度无关;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高。选C。第10题,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都不能解决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的问题;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利于减少青壮年人口外流,进而利于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大、中专院校的建设数量,不是针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措施。选B。第11题,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留守儿童数量减少;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减少了留守儿童数量;留守儿童现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选D。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13题。
12.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3.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图中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外来人口是否大于本地人口;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第13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密度也会变大,会给城市带来压力。
14.(2019·福建省宁德市期中)结合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福建省2014~2017年人口变动表。
年份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0~14岁人口比重(%)
15~64岁人
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2014
7.5
8.5
10.57
81.06
8.37
2015
7.8
8.7
16.22
75.33
8.45
2016
8.3
9.1
16.4
75
8.6
2017
8.8
9.6
16.5
74.7
8.8
材料二 福建省流动人口的省外来源地主要为江西、四川、安徽、贵州、湖北等省份。流动人口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主要从事环卫、搬运装卸等行业。
(1)福建省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分析其成因。
(2)上述人口迁移对福建省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案 (1)人口迁入。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较为便利;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2)提供大量的劳动力,缓解部分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 (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有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福建省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人口以迁入为主,福建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收入水平高,生活环境好,能够吸引人口迁入。(2)人口迁入多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可缓解部分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增加区域活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2010年6月份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透露:我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清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哪些因素?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2)C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
解析 (1)材料一反映的上学需求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我们村挺富的”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属于政治因素的影响。(2)目前因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由乡村流向城市。 (3)注意“21世纪”的时间信息,进入21世纪,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一般的民工为普通体力劳动者,其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