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素养同步导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京津等课改地区版)第1章章末总结 试卷
展开章末总结
教材P2 读图思考
1.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较快的人口增长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农业发展又有较充足的粮食供应,使人口进一步增加。
3.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同时人口基数的增大也是人口增长加快的原因。
教材P3 活动
1.某年人口的增长数=年初的人口数×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故该地第一年增加了200 000×2%=4 000(人);第一年末的总人口数为:200 000+200 000×2%=200 000×(1+2%)=204 000(人);依此类推,十年后的总人口为:200 000×(1+2%)10≈243 799人。若10年后,该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7%,一年应增加243 799×1.7%≈4 145(人)。
2.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同一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该地10年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下降了,但每年净增加的人口反而增多了。由此可知,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比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数仍较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仍不能放松。
教材P5 读图思考(上)
不能。因为各国国情不同,应根据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人口政策。如日本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印度则控制人口增长。
教材P5 读图思考(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人口增长特征 |
原始型 | 高 | 高 | 低 | 增长缓慢 |
传统型 | 高 | 低 | 高 | 增长迅速 |
现代型 | 低 | 低 | 低 | 增长缓慢 |
教材P7 活动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同时间、不同地域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也不相同。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主要矛盾及主要方向。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 主要因素 |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 | 生产力水平、自然环境 |
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
教材P9 活动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2.观点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匈牙利等国的自然增长率已降至0以下,这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增减的影响已经很小,其人口数量的增减主要取决于人口迁移。
观点二:有些欧美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这些国家来说,人口的自由迁移是实现人力资源空间重新配置的前提条件。
观点三:人口迁移的发生,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人口迁移还可以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材P11 活动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①美国属于较晚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国;③新航路的开辟为人们顺利地迁移扫除了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进程。
2.第一次人口迁移是战争因素;第二次是城市化;第三次是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第四次是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气候环境,即西部和南部新资源的发现、新兴工业的发展和“阳光地带”的吸引。
3.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旅游业,经济发展较快,而且这里开发较晚,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条件好。同时也与东北部地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有关。而美国老年人退休后向墨西哥湾沿岸迁移则主要是由于这里气候条件优越,适于居住。
教材P12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例如,我国西部地区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但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成为制约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会。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教材P14 活动
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净增人口仍较多,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报告中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是就我国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而言的,目前的人口数量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了。16亿左右是极限人口容量,并不是人口的合理容量。无论从人口增长的趋势看,还是从环境人口容量看,我国仍须采取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教材P15~16 问题研究
资料1 资料分析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中,即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具体事例根据所在地举例说明。
2.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1)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促使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3)1984年我国推出的允许农民工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提供了契机。
(4)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农村中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地要求进城寻找就业机会。
资料2 资料分析
1.除了增加农村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外,农民外出打工还有以下方面的好处:(1)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和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人口迁出适当地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有积极作用;(3)农民工外出打工对于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以及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外来农民工从事的城市建设、环卫、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资料3 资料分析
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言之有理即可。如:
取消户口制度:一方面国家已放松了对户籍的管理,另一方面户口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可以有效地限制人口无序的自发流动等。
开放大城市,建设大都市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应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
2.解决热点问题:比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