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3章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展开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基础巩固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第1~3题。
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A.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
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C.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强
D.离海远,降水少,运输不发达
2阿根廷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在世界上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潘帕斯草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牧草高而密
B.潘帕斯草原地处太平洋东岸,终年降水丰沛
C.潘帕斯草原地处热带,终年气温高
D.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3世界上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 )
A.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
B.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波兰
C.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法国
D.美国、加拿大、蒙古、日本
解析第1题,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大多位于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第2题,潘帕斯草原位于大西洋沿岸,气候温和,草类茂盛。第3题,世界上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
答案1.B 2.D 3.A
4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工作?( )
①培育良种牛 ②开辟更大的牧场 ③充分利用河流运输 ④种植饲料作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培育良种牛、种植饲料作物、开辟水源、发展交通等。
答案C
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均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完成第5~6题。
5既有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又有乳畜业分布的是( )
A.美国、阿根廷 B.澳大利亚、美国
C.南非、阿根廷 D.西欧、中欧
6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乳畜业分布区,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欧乳畜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B.西欧乳畜业主要是大型牧场,生产对象是奶牛
C.西欧乳畜业分布地区气候温凉,多雨多雾,只能种植多汁牧草,而不能种植其他作物
D.西欧乳畜业机械化水平高,缓解了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
解析第5题,阿根廷的乳畜业不发达,西欧和中欧无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第6题,西欧乳畜业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城市周围,以中小型农场为主,生产对象是奶牛,机械化程度较高。
答案5.B 6.D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等。读“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甲、乙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之处是( )
A.地广人稀 B.接近市场
C.畜牧业为主 D.劳动力充足
8甲、乙两地形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是( )
①市场距离不同 ②气候条件不同 ③人口分布密度差异 ④产品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7.C 8.A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反映图甲阴影区气候状况的是 图,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点是 。
(2)简述图乙阴影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
(3)借鉴图乙所示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图甲所示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农业发展?
解析第(1)题,图甲阴影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区,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2)题,图乙阴影区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区,发展了大牧场放牧业。第(3)题,可从科技、交通、草场、水源等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1)A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暖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2)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租金很低;靠近海港,交通便利。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或牧草;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能力提升
1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牧场放牧业属于自给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C.美国、阿根廷等国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
D.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
解析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率较高,属商品农业。其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的大牧场放牧业以养羊为主。
答案C
2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区位因素有( )
①水热丰富的热带草原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④历史悠久,印第安人最早在这里经营大牧场放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潘帕斯草原为温带草原。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在潘帕斯草原上自由地放牧,经营粗放。
答案B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阶段Ⅰ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 D.市场需求
4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无地可种植牧草 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乙、丙两地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阶段Ⅰ牛奶生产基地位于城市附近,应为靠近消费市场。第4题,乙、丙两城市附近牛奶生产基地消失,而奶制品由甲地运入,说明甲地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交通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有所提高。
答案3.D 4.B
读图,完成第5~6题。
5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6乳畜业分布于该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B.水源充足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捷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A为乳畜带,B为混合农业区,C为小麦区,D为玉米带。第6题,A区位于美国本土东北部,为美国的传统工业区,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而对于乳畜业来说,市场因素是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5.A 6.C
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第7~8题。
★7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 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解析第7题,图中①地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②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或传统旱作农业。③地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第8题,美国东北部为乳畜业。②地发展畜牧业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发达的地区往往受水分或光热条件限制,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答案7.C 8.D
★9A、B、C三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阶段农业生产以 业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阶段则以 业为主。
(2)C阶段的生产对象是 , 和 是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3)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可见种植牧草越来越受重视,试比较我国西部畜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差异。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 气候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我国西部的牧草分布在 气候区和 气候区。
③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欧 ,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
④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西部种植牧草具有 的作用。
解析从图中看出,A阶段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B阶段为混合农业。C阶段为乳畜业,饲养奶牛,以专业方式生产牛奶等,种植作物只用作饲料。从A阶段变化到C阶段,是因为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西欧和我国对牧草的称呼不同,说明牧草在西欧和我国的种植环境有所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答案(1)种植 乳畜
(2)奶牛 市场 饲料供应
(3)①温带海洋性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 ②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③经济发达、城市众多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