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4章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展开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基础巩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工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第1~2题。
1以下世界著名工业区中,钢铁、冶金企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是( )
A.德国鲁尔工业区
B.中国京津唐工业区
C.日本阪神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曾经的杨浦“工业锈带”上,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锈带铮亮”反映了某些区位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要素主要是( )
A.能源与原材料
B.技术与人文环境
C.物流与市场
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解析第1题,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进口法国的铁矿;中国京津唐工业区靠近煤、铁资源产地;日本阪神工业区煤、铁资源都是依赖进口;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靠近铁矿和煤矿产地。第2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是依靠技术、优美的地理环境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发展,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环境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答案1.C 2.B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第3~4题。
3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4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解析德国鲁尔区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高;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长期局限于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结构比较单一。
答案3.A 4.B
5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主
B.资本的集中程度高
C.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D.形成“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解析意大利新工业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资本集中程度低,生产过程分散。
答案D
“硅谷”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16千米。1950年,这里还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农业区,现在是美国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这里有三个高速公路系统和其他密如蛛网的公路、街道;在低山和海湾之间,在浓密的绿荫下,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掩映在田园诗般的优美恬静的环境中,这里的工厂没有高耸的烟囱,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各公司的门前及院内空地上都是嫩绿的草坪或种植着各色鲜花和观赏树木。据此完成第6~8题。
6“硅谷”工业区兴起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农业基础 B.交通因素
C.环境因素 D.知识和技术
7“硅谷”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
A.工业部门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B.工业产品多具有“重、厚、长、大”的特征
C.从业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D.自动化程度低,多为手工劳动,增长速度慢
8“硅谷”与其他高技术工业区相比,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于( )
A.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阳光充足
B.市场稳定
C.交通便利
D.哈佛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解析第6题,审题时要注意“主导因素”。“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区,其兴起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知识和技术。第7题,新兴电子工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自动化程度高,增长速度快,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征。第8题,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是“硅谷”最大、最稳定的客户,这是其他高技术工业区所不能比拟的。斯坦福大学在“硅谷”早期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
答案6.D 7.C 8.B
“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图示意“工业4.0”产业链。读图,完成第9~10题。
9与传统工业比较,“工业4.0”工厂布局更靠近( )
A.原料地和市场 B.能源丰富地区
C.劳动力廉价地区 D.大城市和交通枢纽
10从“工业4.0”产业链看,直接受益于“工业4.0”发展的产业有( )
①房地产开发 ②互联网服务 ③物流服务 ④能源开发 ⑤工业机器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第9题,“工业4.0”以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产品为主,产品具有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的特点,能源、原料投入较少,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较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对物联网和互联网等的依赖程度高,因此一般布局在大城市和交通枢纽。第10题,从上题分析可知,直接受益于“工业4.0”发展的产业有互联网服务、物流服务、工业机器人等。
答案9.D 10.C
11我国东北地区是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图甲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图”,图乙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
(3)图乙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
(4)试分析图乙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可以从东北为钢铁工业基地,原料丰富、能源充足;东北为重工业基地,市场广阔;东北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技术条件好;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认真阅读图甲中各类产业的比重变化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能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的是钢铁工业,能够生产木材的工业是森林工业。第(4)题,由于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产业会有资源枯竭问题,同时,还有环境污染问题。而非煤产业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工业旅游),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保护和改善老工业基地的环境。
答案(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3)钢铁 森林
(4)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读“欧洲部分区域简图”,完成第1~2题。
1甲为新工业区,其形成条件不包括( )
A.大批廉价劳动力 B.资源丰富
C.政府支持 D.经济高度开放
2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乙地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其原因有( )
①产钢国增多 ②钢出口国增多 ③钢产品的替代品广泛应用 ④钢铁工业用煤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甲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新工业区,该区形成条件不包括资源丰富。乙为鲁尔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性的钢铁过剩是其钢铁工业衰落的重要原因。
答案1.B 2.A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第3~4题。
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4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工业
解析第3题,该图反映的是第二产业中的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关系,从图中可看出第三产业、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在1958年(①)的比重依次为18%、20%、62%,在1995年(②)的比重依次为32%、29%、39%,第三产业和化学工业的比重上升,而钢铁工业的比重下降。第4题,鲁尔区重点改造传统产业中的钢铁和煤炭工业(二者为主导产业),缩减其厂矿企业的数量;对传统工业只是改造,而非搬迁;同时大力发展新工业和第三产业。
答案3.B 4.D
辽宁省阜新市、盘锦市、抚顺市为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据此完成第5~7题。
★5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相比,其区位优势是( )
A.铁矿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煤炭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6对阜新、盘锦、抚顺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7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阜新、盘锦、抚顺等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解析第5题,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都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鲁尔区有煤无铁,而辽中南工业区煤、铁资源都较丰富。第6题,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起,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应在开发资源的基础上逐渐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第7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会面临很多困难,但GDP不一定会下降;第二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会由严重依赖传统资源的工业不断转向新工业,第二产业的比重不一定会降低;转型过程中,人口就业有一定的压力,但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最终也能解决就业问题,故一般不会出现人口大量外迁现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5.A 6.B 7.D
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据此完成第8~9题。
8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有( )
①资本集中程度低 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③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
①资源丰富 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能源充足 ④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8题,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资本集中程度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分散。第9题,众多电器工业集聚在柳市镇并不是依靠资源丰富、能源充足,而是由于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社会协作条件好,可取得规模效益。
答案8.A 9.D
读“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图”,完成第10~11题。
10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
A.沿秦岭分布 B.分布集中
C.沿河分布 D.沿交通干线分布
11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广阔 B.高校众多,科技发达
C.矿产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沿河分布。第11题,陕西省高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发达,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10.C 11.B
12读右侧“东北亚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工业基地内有我国著名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其发展与美国“硅谷”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B、C均为传统工业区,其名称分别是 、 ,试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最大不同点。
(3)我国政府提出要振兴B工业基地,请为该工业基地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条即可)
解析图中A为京津唐工业基地,B为辽中南工业基地,C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北京中关村是我国著名的高科技产业中心,与“硅谷”相比,中关村的科研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足,市场化建设也存在差距。辽中南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是依托便利的海运发展起来的。振兴辽中南工业区的措施可借鉴鲁尔区的经验作答。
答案(1)中关村 相同点:二者都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都有便利的交通。不同点:与“硅谷”相比,中关村的研发费用投入较少,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没有国防部的稳定订货。
(2)辽中南工业基地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B工业区资源优势突出,而C工业区海运发达。
(3)①调整工业结构,加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发展科技,提高现有企业的竞争力;③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处理和安置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④减少污染,美化环境;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⑥限制耗能高、需要原材料多的工业发展。(任选三条)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第(1)题,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以从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矿资源丰富,邻近煤矿,运输费用低,市场需求量大,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经济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环境要求不高,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污染物排放点多面广。第(3)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主要依赖公路运输,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交通工具、原料和产品的装卸以及运输过程等方面分析。第(4)题,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清洁技术、设备、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等方面分析;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图中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和封闭运输等方面分析。
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邻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