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556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 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556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 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556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 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展开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添加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塞紧橡皮塞
2.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在下列三十六计中,能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声东击西 B.打草惊蛇 C.隔岸观火 D.调虎离山
3.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回收到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的1/2
C.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D.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4.下列以“生”为关键字的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注射器内有液体
D.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高粱酿酒 C.工业制氧 D.石蜡熔化
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8.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熔点 B.颜色 C.硬度 D.可燃性
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熄灭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检查气密性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铁钉等材料探究生锈的条件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
C.用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石蜡融化 C.食物发霉 D.干冰升华
12.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司马光砸缸 C.刻舟求剑 D.铁杵磨成针
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实验时不能将取出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
C.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
D.取用块状药品时用镊子进行夹取
二、填空题
14.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B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C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刷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试管已洗干净的标准:___________,说明已洗干净,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1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如图所示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g。
三、简答题
16.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列操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
(1)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前未预热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7.某化学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资料)①白磷着火点约40℃;②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白磷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操作)实验一:(如图1)
(1)检查好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试剂,医用输液袋中收集VmL空气。
(2)打开弹簧夹_____,缓慢将袋中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读出量筒内收集到液体V1mL。由此测得空气中_____的体积为_____mL。
(3)关闭弹簧夹K1、K2,再用_____方法(填具体操作),使燃烧匙内的白磷迅速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内剩余液体为V2mL。由此测得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____。
实验二:(如图2)
(4)把测定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传感器放入食品保鲜袋,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3所示,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_____。(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
(数据处理)(5)实验二中,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
(评价与反思)(6)由实验二分析,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组成上的差异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未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声东击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打草惊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隔岸观火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调虎离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3.D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
【详解】
A、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倒回原试剂瓶中,以免污染药品,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的1/3,故B不符合题意;
C、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故C
不符合题意;
D、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实验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作答即可。
4.B
【分析】
本题考查诗句中的化学变化。
【详解】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5.D
【详解】
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D。
6.B
【详解】
A、汽油挥发,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意思;
B、高粱酿酒,是将糖类物质转化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方法加以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7.C
【详解】
A、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错误;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错误;
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小、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变大,正确;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等难溶于水,错误;
故选C。
8.D
【分析】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详解】
A、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物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毒性等。
9.D
【详解】
A.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选项A图示操作错误;
B.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选项B图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C图示操作错误;
D.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D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D
【详解】
A、用铁钉等材料探究生锈的条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用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1.C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详解】
A、玻璃破碎,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融化,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发霉,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2.A
【详解】
A.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A正确;
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错误;
C.刻舟求剑只是将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错误;
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睛】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3.B
【详解】
A、实验时取出来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防止对原试剂造成污染。选项A正确;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尖嘴。选项B错误;
C、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选项C正确;
D、块状固体药品可用镊子直接夹取。选项D正确。
故选:B。
14.向着手心 C 三分之一 预热 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详解】
(1)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2)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A、第一次盖灯帽是熄灭火焰,但此时盖子中的氧气被参与燃烧掉,导致盖内空气压强变小,等其冷却后会导致打不开瓶盖(外界气压大于里面气压),所以,应该再盖一次,使空气进入,平衡气压,方便下次取下灯帽,正确;
B、温度变低形成水蒸气,再盖一次挥发水分,利于下次点燃酒精灯,正确;
C、再盖一次不会减少挥发,错误;
故选C。
(3)加热试管中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先对试管进行预热,防止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
(4)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清洗干净。
15.试剂与砝码放反了 12.0
【详解】
托盘天平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此时试剂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图中左盘入砝码,右盘放氯化钠固体,放置位置错误,此时砝码质量=固体质量+游码质量,因此氯化钠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5g-3.0g=12.0g。故填:试剂与砝码放反了 12.0。
16.试管受热不均破裂 失火
【详解】
(1)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前未预热,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破裂。故填:试管受热不均破裂;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造成酒精泄漏引起失火燃烧。故填:失火。
17.K1、K2 二氧化碳 V﹣V1 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100% X 水蒸气冷凝 76.66 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
【详解】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 mL,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的液体体积等于二氧化碳体积,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V1;
(3)关闭弹簧夹K1、K2,再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中的水倒吸,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反应消耗的氧气体积为 V1- V2,测定出的气体成分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100%;
(4)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如图1),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得到图3,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Y的体积分数在60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5)由图示可知:200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总体积分数=100%-17.17%-3.67%-2.50%=76.66%;
(6)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