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全套(没有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607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全套(没有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607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全套(没有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607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全套(没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全套(没有答案),共7页。
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全套
目 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2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 4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过关检测 5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8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计算(2) 1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6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16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8
第三节 化学平衡(1) 22
第三节 化学平衡(2) 24
第三节 化学平衡(3) 27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1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33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1) 33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2) 35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 37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2) 40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 43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1) 45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2) 47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3) 49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53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56
第一节 原电池 56
第二节 化学电源 58
第三节 电解池(1) 61
第三节 电解池(2) 64
第四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68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过关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 B、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所有的放热反应都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自发进行 D、核能作为一种反应热,是理想的新能源
2、下列过程不能肯定是放热反应的是( )
A、燃烧 B、中和 C、凝华 D、溶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1) 液氨汽化 (2) 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3) 浓硫酸稀释 (4) 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5) 酸碱中和生成水 (6) FeCl3溶于水显酸性
A、(1) (2) (6) B、 (1) (2) (4) (6) C、(2) (6) D、(2) (4) (6)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D. 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5、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使水温显著降低的是( )
A.固体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无水乙醇 D.固体硝酸铵
6、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克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1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固体煤变成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更低
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更多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9、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6H12O6(葡萄糖aq)+6O26CO2+6H2O
B.CH3COOH+KOH=CH3COOK+H2O
C.A+B=C+D;ΔH <0
D.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小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10、1mol C与1mol H2O(g)反应失成l mol CO(g) 和1mol H2 (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11、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
12、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问题与收获】 。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
【过关检测】
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 g )+4O2( g )=2CO2( g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B、CH4+2O2=CO2+H2O ΔH = -890 kJ/mol
C、CH4 ( g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ΔH = -890 kJ/mol
D、1/2CH4 ( g )+O2 ( g ) = 1/2CO2 ( g ) + H2O ( l ) ΔH = -890 kJ/mol
2、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 g )+1/2 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 2H2 (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0 C、2a=b< 0 D、2c=d>0
3、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 131.5 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1molN2 (g)与适量O2 (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 kJ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mol Cu(s)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 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 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活实际,该实验改在____________中进行效果会更好。
(2)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铁制搅拌棒代替玻璃环形搅拌棒?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常用0.50mol/L HCl和0.55mol/L的NaOH溶液各5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室温低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HCl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___kJ,计算中和热△H =_____________kJ/mol(均填表达式,实验前后温度用t1、t2表示)
【问题与收获】 。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过关检测
【当堂检测】
A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E.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F. 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G.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H. 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使水温显著降低的是 ( )
A.固体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无水乙醇 D.固体硝酸铵
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克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1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固体煤变成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更低
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更多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C6H12O6(葡萄糖aq)+6O26CO2+6H2O
B.CH3COOH+KOH=CH3COOK+H2O
C.A+B=C+D;ΔH <0
D.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小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7、已知H2(g)+Cl2(g)=2HCl(g) △H= ―184.6kJ·mol-1, 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 ( )
A.+184.6kJ·mol-1 B.―92.3kJ·mol-1
C.+92.3kJ D. +92.3kJ·mol-1
8、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
H+(aq)+OH-(aq)=H2O(l)△H=-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醋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H1>△H3>△H2 B.△H1<△H2<△H3
C.△H1>△H2=△H3 D.△H1=△H2<△H3
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 )
① H2(g) +O2 (g) =H2O(l);ΔH=-285 kJ·mol-1
② H2(g) +O2 (g) =H2O(g);ΔH=-241.8 kJ·mol-1
③ C(s) +O2 (g) =CO(g);ΔH=-110.5 kJ·mol-1
④ C(s) +O2 (g) =CO2(g);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
(2)燃烧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10、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B组
1、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
;△H=-1300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B.有1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2、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4~5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克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回答问题: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有 ; 和反应混合物呈糊状,呈糊状的原因是 。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 mol 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 kJ·mol–1
197
360
499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上图所示,则上表中X= 。
【问题与收获】 。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当堂检测】
1.已知: H2(g)+1/2O2(g) = H2O (g) △H1=-241.8kJ/mol
H2O(g) = H2O (l) △H2=-44 kJ/mol
则:H2(g)+1/2O2(g) = H2O (l) △H=
2.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 CuSO4(s)+5H2O(l) △H=+Q1kJ/mol
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 )
A.Q1>Q2 B.Q1=Q2
C.Q1 0)4P(红、s)+ 5O2(g)=2P2O5(s);ΔH = - b kJ/mol(b> 0)a 和 b 的关系为( )
A .a < b B.a = b C.a > b D .无法确定
2、已知⑴ H2(g)+1/2 O2(g)====H2O(g) ; △H1=a kJ·mol-1
⑵ 2 H2(g)+ O2(g)===2 H2O(g) ; △H2=b kJ·mol-1
⑶ H2(g)+1/2 O2(g)====H2O(l) ; △H1=c kJ·mol-1
⑷ 2 H2(g)+ O2(g)===2 H2O(l) ; △H2=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b<0 B.b>d>0 C.2a=b<0 D.2c=d>0
3、已知:H2O (g) = H2O (l) △H = Q1 kJ/mol C2H5OH (g) = C2H5OH (l) △H = Q2 kJ/mol
C2H5OH (g) + 3O2 (g) =2CO2 (g) + 3H2O (g) △H = Q3 kJ/mol。若使23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热量为(下列式子中Q1、Q2、Q3均取绝对值)( )
A.Q1+ Q2 +Q3 B.0.5(Q1 + Q2 +Q3)
C.1.5Q1 —0.5Q2 + 0.5Q3 D.0.5Q1 —1.5Q2 + 0.5Q3
4、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O2(g)== 4 CO2 (g)+ 5 H2O(g)的△H为( )
A. +8Q kJ B. +16Q kJ C. -8Q kJ D. -16Q kJ
5、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kJ/mol~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 =-23.4kJ/mol,以上事实表明( )
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来源:Zxxk.Com]
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6、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7、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8、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5/2 O2=2CO2(g)+H2O(l);△H =-1300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
10、已知:CH4(g)+2O2(g)=CO2(g)+2H2O(l) ;△H1 ,2H2(g)+O2(g)=2H2O(g) ;△H2,2H2(g)+O2(g)=2H2O(l) ;△H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热量为( )
A.0.4△H1 + 0.05△H3 B. 0.4△H1 + 0.05△H2
C.0.4△H1 + 0.1△H3 D. 0.4△H1 + 0.2△H3 [来源:学科网]
11、X、Y二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层结构时,X放出的热量大于Y放出的热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吸收能量W大于Z。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
A.Z2X B.Z2Y C.W2X D.W2Y
12、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述化学方程式表示( )
C6H12O6(s)+6O2(g)6CO2(g)+6H2O(l) △H=—2800KJ/mol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540KJ热量,他每天至少要摄入葡萄糖( )
A.806g B.1000g C.1250g D.1500g
二、填空题
13、1840年盖斯根据一系列实验事实得出规律,他指出:“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的反应热相同。”这是在各反应于相同条件下完成时的有关反应热的重要规律,称为盖斯定律。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金刚石、s)+O2(g)=CO2(g);△H=-395.41kJ/mol,C(石墨、s)+O2(g)=CO2(g);△H=-393.51kJ/mol,则金刚石转化石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由此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为:____________。若取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晶体共1mol 在O2中完全燃烧,产生热量为QkJ,则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用含Q的代数式表示)。
14、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 。
(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
15、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以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 (g) + 2O2 (g) =2NO2 (g) △H =+67.7 kJ/mol
N2H4 (g) +O2 (g) =N2 (g) + 2H2O (g) △H = -534 kJ/mol
则N2H4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目前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使用天然气作为居用燃料对环境更为有利。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烃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_。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下表:
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___
_ _ _。
【问题与收获】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基础练习】
1.化学反应速率是有单位的,下列表示的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的是 ( )
A.mol/min B.mol/s C.mol/(L·min) D.mol/(L·s)
2.在一个2L的容器中,放入2mol气体A,5分钟后,测得这种气体A还剩余0.5mol,该反应中气体A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
A.1.5mol/(L·min) B.0.15mol/(L·min)
C.0.75mol/(L·min) D.0.075mol/(L·min)
3.化学反应A(g)+3B(g)2C(g)+2D(g),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是不同的情况下测得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υ(A)=0.2mol(L·min) B.υ(B) =0.45 mol(L·s)[来源:学科网ZXXK]
C.υ(C)=0.40 mol(L·min) D.υ(D)=0.35 mol(L·min)
4.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该可逆反应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请分别用NH3 、O2、NO、H2O表示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分类练习
题型一:反应速率的计算
1.已知4NH3 +5O2═4NO +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mol·L-1·min-1)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
A. 4/5VNH3=VO2 B. 5/6VO2=VH2O C.2/3VNH3=VH2O D.4/5VO2=VNO
2.将固体NH4Br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NH4Br(s) NH3(g)+HBr(g) 2HBr(g) Br2(g)+H2(g) 。2min后,测得c(H2)=0.5mol/L,c(HBr)=4mol/L,若上述反应速率用(NH3)表示,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
A.0.5mol/(L·min) B.2.5 mol/(L·min) C.2 mol/(L·min) D.5 mol/(L·min)
3.在体积数V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A(g)+nB(g)=pC(g)+qD(g)用A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m/p mol·L-1min-1,则十分钟内,D物质增加的物质的量是( )
A、pqtm/a B、atm/q C、aqVt/p D、aVm/p
4.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真空容器内(装有催化剂)通人1 mol氮气和3 mo1氢气,3 min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的0.9倍。在此时间内,用氢气的量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V(H2)是 ( )
A .0.2 mo1/(L·min) B 0.6 mo1/(L·min)
C. 0.1 mol/(L·min) D. 0.3 moI/(L·min)
题型二:反应速率大小比较
5.在2A+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υ(A) = 0.5mol·L-1·s-1 B.υ(B) = 0.3 mol·L-1·s-1
C.υ(C) = 0.8mol·L-1·s-1 D.υ(D)= 1 mol·L-1·s-1
6.由下列四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至50 mL,此时X与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20mL, 3mol·L-1 B、20mL,2mol·L-1 C、 10mL, 4mol·L-1 D、10mL, 2mol·L-1
7.在相同温度下,下列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A)10mL 0.1mol/L Na2S2O3+10mL 0.1mol/L H2SO4
(B) 5mL 0.1mol/L Na2S2O3+5mL 0.1mol/L H2SO4
(C) 5mL 0.1mol/L Na2S2O3+5mL 0.05mol/L H2SO4
(D) 10mL 0.05mol/L Na2S2O3+10mL 0.05mol/L H2SO4
题型三:化学方程式系数的确定
8.某温度下,在V升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A(气) +3B气)====YC(气),开始时充入10amolA,30amolB, t分钟后容器中有8amolA,24amol的B和4amol的C, 则X,Y值分别是 ( )
(A)X=2,Y=1 (B)X=1,Y=3 (C)X=1,Y=2 (D)X=3,Y=1
9.把0.6mo1X气体和0.4mo1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1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lmol/(L·min),则n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X气体和2升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气)+3Y(气) 2Q(气)+nR(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少1/3,但温度不变,则该反应式中的n值应为( )
A、 3 B、 4 C、 5 D、 6
题型四:反应速率与图象结合
11.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__
12.在容积固定为4L的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2Y(g) 2Z(g)达到平衡时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上图,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A .X的浓度的减少 B .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C .Z的浓度增加 D . X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问题与收获】 。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课堂练习】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2、20℃时,将0.1 mol·L-1Na2S2O3溶液10 mL和0.01 mol·L-1 H2SO4溶液10 mL混合,2 min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时,同样的反应要看到同样的浑浊,需要的时间是( )
A.40 s B.15 s C.48 s D.20 s
3、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 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 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5、对于反应:2SO2+O2 2SO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空格里(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编 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O3的速率
①
升高温度
②
降低温度
③
增大O2的浓度
④
使用V2O5作催化剂
⑤
压缩体积
6、下图为将Zn投入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H2SO4中,解释图象的成因。
(纵坐标为H2的生成速率)
【当堂检测】
1、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
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减小C或D的浓度 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 D.增大A或B的浓度
3、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固)+ CO2(气)2CO(气)反应速率为 v1;CO(气)+ NO2(气)CO2(气)+ NO(气)反应速率为 v2对于上述反应,恒温时增大压强,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A .v1、v2都增大 B.v1增大,v2不变 C.v1增大,v2减小 D .无法确定
4、在化工生产中,如果要加快反应速率,应该优先考虑的科研方向是( )
A.提高设备强度,以便加压 B.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C.采用高温 D.用块状反应物代替粉末状反应物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减小反应物浓度
2、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来源:学*科*网]
A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越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C
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粒反应
反应开始速率相同
D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
I2(g)2HI(g),把容积缩小一倍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
4、把石灰石浸入盐酸中,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
A、加大盐酸用量B、增大盐酸浓度C、粉碎石灰石 D、增大体系压强
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
A、加热 B、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 C、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 铁片改用铁粉
6、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毒气体,他们之间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对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时 ( )
A、降低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 B、使用适当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 D、增大压强对该反应速率无影响
7、在溶液中进行某化学反应 2A B + 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 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 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反应在 10至 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VA)为 mol/(L·min)。
(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2= mol/L,反应经 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 3的反应速率为 v3,实验 1的反应速率为 v1,则 v3 v1(填“ > ”、“ = ”、“ < ”),且 C3 1.0mol/L(填“ > ”、“ = ”、“ < ”)
(4)比较实验 4和实验 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
反应过程
能量
(kJ/mol)
反应物
分子
生成物
分子
活化
分子
反应物的
总能量(E1)
生成物的
总能量(E2)
(Ⅰ)
(Ⅱ)
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
8、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
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
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
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
表示。请认真观察右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该反应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
该反应的△H =____ ____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 O2(g) = H2O(g)
△H = - 241.8 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X k b 1 . c o m
【问题与收获】 。
第三节 化学平衡(1)
【过关检测】
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
A可逆反应 B任何反应 C部分反应 D气体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 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3、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4、在2NO2(g) N2O4(g)的可逆反应中,下列不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于生成物的产率。
B. NO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 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D. 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O4变为NO2的同时,有2 mol NO2变为N2O4。
5、在恒温下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能充分说明反应 2NO+O22NO2 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反应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 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NO2的速率相等
C. NO、O2、NO2各浓度之比为2:1:2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一定
6、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D. 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A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8、在一定温度下,等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2A(g)+3B(g)2C(g)下列叙述中,不是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生成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A、B、C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6)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7)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8)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2)(8) B. (7)(4) C. (1)(3) D. (5)(6)
9、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0、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少
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4 B.5 C.6 D.7
【问题与收获】 。
w w w .x k b 1.c o m
第三节 化学平衡(2)
【过关检测】
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对于反应2X + Y 2Z(ΔH 0 。下列有利于生成C的是( )
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4、化学反应2A+B2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C增加,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 B、没有显著热量变化 C、吸热反应 D、原平衡没有移动
5、对已达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反应A(g)+3B(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7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8、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ΔH=-373.2
kJ / 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9、可逆反应:A+ B(s) C,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B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A为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A、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0、对于mA(气)+nB(气)pC(气)+qD(气)的平衡体系,当L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从16.5变成16.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p+q,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m+n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m+n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
p
p
t
t
A B C D
7、反应mA(g)+nB(g) pC(g)+qD(g),开始充入A、B或C、D,下图一、图二分别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T、压强p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开始时充入A、B,m+n>p+q,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开始充入A、B,m+nS(s)>S(1)
4、已知反应2H2 (g) + O2 (g) == 2H2O (1) ∆H == —285.8 kJ·mol-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E(反应物)>E(生成物) B.E(反应物)C(OH-)
C.水的电离度(25℃)>(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4.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为1.0×10-14,由此可知在该温度时水的电离度为( )
A.1.8×10-7 % B.1.0×10-2 %
C.1.8×10-9 % D.1.8×10-14 %
5.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CH3COONa B. Na2SO4 C.NH4Cl D.HCOOH
6.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KHSO4固体(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
A.pH值升高 B.c(H+)和c(OH-)的乘积增大
C.酸性增强 D.OH-离子浓度减小
7.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约为1×10-6mol/L,则c(OH—)约为 ( )
A.1×10-8mol/L B.1×10-7mol/L
C.1×10-6mol/L D.1×10-5mol/L
8.在-50℃液氨中有2NH3(液)NH4++NH2-的电离平衡关系,两离子的平衡浓度均为1×10—15mol/L,下列对-50℃时液氨的离子积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
A.离子积是1×10-15
B.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 C(NH2-)
C.若液氨中放人NaNH2,其离于积不变
D.此液氨中放人NH4C1,其离子积数值增加
9.在常温下的0.01mol/L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 )
A.5×10-13mol/L B.1×10-7mol/L C. 1×10-12mol/L D. 0.02mol/L
10.常温下测得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为10-13 mol/L, 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NO3-、SO42- B.K+、Na+、Cl-、CO32-
C.Mg2+、K+、NO3-、Cl- D.Fe2+、NO3-、SO42-、NH4+
11.纯水在25℃的80℃时的氢离子浓度,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 )
A.前者大 B.相等 C.前者小 D.不能肯定
12.在下列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pH=7 B.在任何条件下,纯水都呈中性
C.在100℃时,纯水的pH<7 D.在100℃时,纯水中c(H+)<10-7mol/L
13.根据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4,100℃时,KW=10-12,这说明 ( )
A.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B.100℃时,水的电离常数(K)较大
C.KW和K无直接关系 D.25℃时的c(H+)比100℃时的c(H+)大
14.用蒸馏水稀释1 mol·L-1醋酸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
A.溶液中的c(CH3COO-) B.溶液中的c(H+)
C.溶液中的c(CH3COOH) D.溶液中的c(OH-)
15.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
A.107 B.55.6×107 C.1×10-14 D.55.6
【衔接高考】
1、(09福建卷10)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减小 w.w.w.k.s.5.u.c.o.m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2.(09海南卷6)已知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问题与收获】 。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2)
【过关检测】
A组
1.将pH=6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的( )
A.pH=9 B.c(OH-)≈10-5mol·L-1.
C.pH≈7 D.c(OH-)≈10-7 mol·L-1.
2.pH=3的CH3COOH用水稀释一倍后,溶液的pH为( )
A. 3 B. 3.15 C. 3.3 D. 2.7
3.欲使100 mL纯水的pH由7变为4,所需0.1 mol/ L的盐酸溶液的体积(mL)约为( )
A.10.0 B.1.0 C.0.1 D.0.05
4.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来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则m、n的关系是( )
A、mn D、无法判断
5.常温下,0.01mol/L的一元碱溶液的pH为( )
A、≥2 B、12 C、≤12 D、无法确定
6.有一pH = 12的NaOH溶液100 mL ,欲使它的pH降为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就加入________ mL
(2)如果加入pH = 10的NaOH溶液,应加入_________ mL
(3)如果加入0.008 mol/L HCl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 mL
7.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100 mL 0.15 mol/LCuCl2溶液中,收集到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
1.456 L(标准状况下),此时溶液体积仍然为100 mL 。计算:
(1)加入金属钠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的pH;
B组
1、在下列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PH=7
B、在任何条件下,纯水都呈中性
C、在100℃时,纯水的PH<7
D、在100℃时,纯水中c(H+)<10-7mol/L
2、pH和体积都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与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是( )
A.一样多 B.醋酸比硫酸多 C.硫酸比醋酸多 D.无法比较
3、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
A.1×10-7mol·L-1 B.1×10-12mol·L-1
C.1×10-2mol·L-1 D.1×10-14mol·L-1
4.将pH=6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的( )
A.pH=9 B.c(OH-)≈10-5mol·L-1
C.pH≈7 D.c(OH-)≈10-7 mol·L-1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 mL 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时,起始时二者产生氢气的速率基本相等
B.100 mL 1 mol·L-1的盐酸和50 mL 2 mol·L-1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两者放出氢气的速率和质量均相等
C.100 mL 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后,所得氢气的质量相等
D.100 mL 0.1 mol·L-1的硫酸和盐酸溶液,与足量锌反应后,前者放出氢气的质量是后者放出氢气质量的2倍
6.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为( )
A.V(酸)=102V(碱) B.V(碱)=102V(酸).
C.V(酸)=2V(碱) D.V(碱)=2V(酸)
7.在25℃时,有pH为a的HCl溶液和pH为b的NaOH溶液,取VaL该盐酸溶液用该NaOH溶液中和,需VbL NaOH溶液,问:
(1)若a+b=14,则Va/Vb= .
(2)若a+b=13,则Va/Vb=
(3)若a+b>14,则Va/Vb= ,且Va Vb(填“>”“<”“=”)
(题中a≤b,b≥8)。.
8.有pH = 12的NaOH溶液100 mL ,欲使它的pH降为11。(忽略溶液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1)如果加入蒸馏水,就加入________ mL
(2)如果加入pH = 10的NaOH溶液,应加入_________ mL
(3)如果加入0.008 mol/L HCl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 mL
9、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2)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同时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产生.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CH3COOH和H2SO4溶液的PH,结果会怎样?
10、25℃时,将某强酸或某强碱溶液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恰好呈现中性,则混合前此强碱与强酸溶液的PH之和是 .
11、某温度时,水的KW=10-13,将该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硫酸溶液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3)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则a:b=
【衔接高考】
(05江苏高考)在一定体积pH =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体积之比是
A.1:9 B.1:1 C.1:2
【问题与收获】 。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
【过关检测】
A组
1.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2.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mL刻度处,现把管内溶液全部流下排出,用量筒承接,该溶液的体积应为 ( )
A.10mL B.40mL C.大于40mL D.小于40mL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
A.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
B.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C.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D.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4.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Na2CO3中分别含有⑴NaOH ⑵NaCl ⑶NaHCO3 ⑷K2CO3杂质时,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 )
A.⑴ B.⑵ C.⑵ ⑶ D.⑵ ⑶ ⑷
5.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l和V2,则Vl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V1>V2 B.V1c B.c>a>b C.b>a>c D.a >c>b
7、与50 mL 0.2 mol / L NH4Cl溶液中的NH4+浓度相同的是 ( )
A.50 mL 0.2 mol / L CH3COONH4溶液 B.50 mL 0.25 mol / L (NH4)2SO4溶液
C.100 mL 0.2 mol / L NH4NO3溶液 D.50 mL 0.2 mol / L NH3·H2O
8、下列溶液,阴离子总浓度最大的是 ( )
A.0.2 mol / L NaCl B.0.1 mol / L Ba(OH)2
C.0.2 mol / L K2S D.0.2 mol / L (NH4)2SO4
9、当Mg(OH)2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Mg(OH)2Mg2++2OH- 要使Mg(OH)2进一步溶解,应向溶液中加少量的固体是 ( )
A.NH4Cl B.NaOH C.Na2CO3 D.干冰
10、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加热时pH值变小的是 ( )
A.氯化铁 B.氯化钠 C.盐酸 D.碳酸钠
11、盛有0.1 mol / L的NaHCO3溶液和酚酞试液的试管,在室温时,溶液为无色加热时为粉红色,这是因为 ( )
A.NaHCO3在加热时变成碱性更强的Na2CO3
B.水分蒸发使NaHCO3的浓度增大
C.加热促进NaHCO3的水解,碱性增强
D.NaHCO3在加热时变成红色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PH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HZ、HY B.HZ、HY、HX
C.HX、HY、HZ D.HY、HZ、HX
13、能使Na2CO3溶液中Na+与CO32- 更接近2:1的措施是( )
A. 加水 B. 加Na2CO3粉末 C. 加KOH固体 D .加热
14、关于FeCl3水解的错误说法是( )
A.水解达到平衡时无论加FeCl3的饱和溶液还是加水稀释,平衡均向正方向移动
B.浓度为5mol/L和0.5mol/L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低
C.有50℃和20℃的同浓度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底
D.为抑制Fe3+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入少量HCl
15、已知K2HPO4溶液中,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于平衡:
HPO42― + H2O H3O+ + PO43-,欲使溶液中c(HPO42-)、c(H+)
C(PO43-) 三种离子溶度均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水 B.加热 C.加消石灰 D.加硝酸银 www.xkb1.com
B级
1、相同浓度的NH4HSO4和(NH4)2SO4 溶液,都呈 性,前者显此性的主要原因是 ,后者显此性的原因是 。
2、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好的原因_________
3、用____ ___可鉴别NH4Cl、NaCl、CH3COONa三种溶液。
4、水玻璃在工业上可作粘合剂,当它与NH4Cl溶液接触时,会很快凝结。原因是
5、Na2S的水溶液洗患处可以用来治疗由一种小芥虫在皮肤内生活引起的皮肤病,而且用热水配制的Na2S溶液治疗效果更好。请说明原因,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6、浓度均为0.1mol / L的8种溶液:① HNO3 ② H2SO4 ③ HCOOH ④ Ba(OH)2 ⑤NaOH ⑥ CH3COONa ⑦ KCl ⑧ NH4Cl,溶液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填写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限用下列试剂:酚酞、石蕊、稀硝酸、CH3COONa晶体、浓盐酸、Ca(OH)2粉末、CH3COONH4 晶体和蒸镏水。根据:①弱酸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②弱酸根阴离子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这两个平衡的移动均会引起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由此可分别选用上述试剂,设计两个实验方案证明CH3COOH是弱酸,请简述实验方法及现象。
(1)应用根据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 。
(2)应用根据②的实验方法及现象
【问题与收获】 。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3)
【过关训练】
A级
1、0.1mol/LNa2CO3与0.1mol/LNaHCO3溶液的PH相比较(相同温度下)( )
A.前者大 B.相等 C.后者大 D.不能肯定
2、为了避免电解液中CuSO4因水解发生沉淀,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
A.稀释 B.加稀硫酸 C.加NaOH溶液 D.加热
3、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 )
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C.硫酸镁 D.高锰酸钾
4、将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固体产物是( )
A.无水FeCl3 B.Fe(OH)3 C.FeO D.Fe2O3
5、下列各组中的离子,都能发生水解的一组是( )
A.Na+、Cu2+、Cl—、ClO— B.Ca2+、Zn2+、SO42—、S2—
C.Fe2+、Cu2+、F—、CH3COO— D.K+、Ba2+、SO32—、I—
6、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下列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Na2CO3、NaHCO3、NaCl、NH4Cl
B.Na2CO3、NaHCO3、NH4Cl、NaCl、
C.Na2CO3、NaCl、NH4Cl、NaHCO3
D.Na2CO3、NH4Cl、NaHCO3、NaCl、
7、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A.S2—、NO3—、CO32—、K+ B.Al3+、NH4+、K+、SO42—
C.Al3+、Na+、S2—、SO42— D.Fe2+、Ca2+、H+、NO3—
8、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 / L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各取10 mL混合后,pH值小于7的是 ( )
A.Na2S、NaCl、HCl B.Na2CO3、HCl、HNO3 C.CaCl2、NaCl、NH4Cl D.Na2CO3、HCl、CH3COOH
9、常温下把氨水滴到盐酸中,当c(NH4+)=c(Cl-)时,混合液的pH值 ( )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判断
10、0.1mol/L NH4Cl溶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c(NH4+)>c(Cl—) >c(OH— ) >c( H+ )
B. c(Cl—)>c(NH4+)>c( H+ )>c(OH— )
C. c(NH4+) + c( H+ ) = c(Cl—) + c(OH— )
D. c(NH4+) + c( NH3 · H2O ) = c(Cl—)
11、在常温下,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和后,所得溶液的pH=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B.所得溶液中c(NH4+)=c(Cl—)
C.所得溶液中c(NH4+)+c(H+)=c(Cl—)
D.所得溶液中c(NH4+)+c(NH3·H2O)=c(Cl—)
12、0.1mol/L的Na2S溶液中,有关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c(Na+)+c(H+)= c(S2—) + c(HS—)+ c(OH—)
B c(Na+)+c(H+)= 2c(S2—) + c(HS—)+ c(OH—)
C c(Na+)= c(S2—)+ c(HS—) + c(H2S)
D c(Na+)= 2c(S2—)+ 2c(HS—) + c(H2S)
13、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c(NH4+)>c(Cl–)>c(H+)>c(OH–)
B、c(NH4+)>c(Cl–)>c(OH–)>c(H+)
C、c(Cl–)>c(NH4+)>c(H+)>c(OH–)
D、c(Cl–)>c(NH4+)>c(OH–)>c(H+)
14、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
15、相同浓度的Na2CO3、NaHCO3、CH3COONa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6、盐类水解的应用
(1)促进水解的情况:
①把Al2S3投入水中有气体和沉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②碱性物质能清洗油污,且碱性越强去污能力越强。生活中使用Na2CO3去油污时,最好是将Na2CO3溶于 水中。
③明矾〔KAl(SO4)2·12H2O〕可以净水,原因是明矾水解产生胶状Al(OH)3可以吸附水里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④泡沫灭火器中的药品为NaHCO3和Al2(SO4)3,其中HCO3—和Al3+均为发生水解,且相互促进,产生气体CO2和沉淀Al(OH)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抑制(或避免)水解的情况
①配制FeCl3、AlCl3等溶液时,常将它们溶于较浓的 中,然后再加水稀释。
②加热FeCl3溶液制无水FeCl3,最好通入 气体。
B级
1、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测得c(CH3COO-)>c(Na+),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H+)>c(OH-) B.c(OH-)>.c(H+)xkb 1.co m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H)+c(CH3COO-)=0.02 mol/L
2、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和后,混和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
A.c(M+)>c( OH―)> c(A-)>c(H+) B.c(M+)> c(A-)>c(H+)>c( OH―)
C.c(M+)> c(A-)>c( OH―)>c(H+) D.c(M+)>c(H+) =c( OH―)+ c(A-)
3、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H4+)<c(SO42-) B.2c(NH4+)=c(SO42-)
C.c(NH4+)>c(SO42-) D.c(OH-)+c(SO42-) = c(NH4+)+c(H+)
4、将下列0.01 mol / L的A组酸溶液各10 mL与相对的同浓度同体积的B组碱溶液混合得溶液C。
a
b
c
d
[A组] 酸
硫酸
盐酸
盐酸
盐酸
[B组] 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钡
氨水
C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b>c>d>a B.c>b>d>a C.b>c>a>d D.c>b>a>d
5、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HCN和NaCN配成1L溶液,已知溶液中的c(CN-)c(CN-)>c(H+)>c(OH-) B.c(Na+)+c(H+)=c(CN-)+c(OH-)
C.c(CN-)+c(OH-)=0.1mol/L D.c(CN-)+c(HCN)= 0.2mol/L
6、将0.2mol/LCH3COOK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溶液中下列微粒物质的量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c(CH3COO-)=c(Cl-)=c(H+)>c(CH3COOH) B c(CH3COO-)>c(Cl-)>c(CH3COOH)>c(H+)
C c(CH3COO-)>c(Cl-)>c(H+)>c(CH3COOH) D c(CH3COO-)+c(Cl-)+c(OH-)=c(H+)+c(K+)
7、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若pH c(HA—)>c(H+)>c(A2—)>c(OH—)
B、c(Na+)+ c(H+)== c(HA—)+ 2 c(A2—)+ c(OH—)
C、c(H+)+ (A2—)== c(OH—)+ c(H2A)
D、c(Na+)== c(HA—)+ c(H2A)+ 2 c(A2—)
8、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c(HCN)<c(CN-) B c(Na+)>c(CN-)[来源:Zxxk.Com]
C c(HCN)-c(CN-)=c(OH-) D c(HCN)+c(CN-)=0.1mol·L-1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01mol/LCH3COOH与pH=12的NaOH溶液混合,若有c(CH3COO-)>c(Na+),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B.常温下,将等体积0.01mol/LHCl与pH=12的氨水混合,则混合液的pH=7,
C.0.1mol/L的某二元弱酸盐Na2A溶液中,c(Na+)=2c(H2A)+2c(HA)+2c(A2-)
D.将5 mL 0.02mol/L的H2SO4与5 mL 0.02mol/LNaOH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0mL,则混合液的pH=2
10、25℃时,在25 mL o.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
0.2 mol·Lˉ1的CH3CO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分析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B点的横坐标a=12.5
B、C点时c(CH3COO-)>c(Na+)>c(H+)>c(OH-)
C、D点时c(CH3COO-)+c(CH3COOH)=2c(Na+)
D、曲线上A、B间任一点,溶液中都有:
c(Na+)>c(CH3COOˉ)>c(OH-)>c(H+)
11、已知①ZnCl2·xH2O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酸性;②SOCl2极易与水发生下列反应:SOCl2+H2O=SO2+2HCl。实验室制取无水氯化锌是将ZnCl2·xH2O与SOCl2混合加热的方法。试回答:
(1) 混合加热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SOCl2的作用是 。
12、阅读下列材料:
已知Cu2+和Fe2+在pH为4 ~ 5的环境中不水解,而此种情况下, Fe3+几乎全部水解,双氧水(H2O2 )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它的还原产物为水。用粗氧化铜(含少量铁)制纯CuCl2溶液的过程如下:
① 取50 mL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粗氧化铜,加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测定溶液pH约为2;
② 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搅拌;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③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纯氧化铜,微热、充分搅拌,经测定溶液的pH约为5;
④ 过滤;
⑤ 浓缩溶液。
思考:
(1)操作①中的离子方程式
(2)操作④中过滤后滤渣的成分是
(3)浓缩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4)操作中pH升高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
【问题与收获】 。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过关检测】
1. 如下对“难溶”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在水中难溶的物质,在其他溶剂中也是难溶的
B. 难溶就是绝对不溶
C. 难溶就是溶解度相对较小,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电解质
D. 如果向某溶液中加入另一种试剂生成了难溶性的电解质,则原溶液中的相应离子已基本沉淀完全
2. 在含有浓度均为0.01mol•L-1的Cl-、Br-、I-离子的溶液中,缓慢加入AgNO3稀溶液,析出三种沉淀的先后顺序是( )
A. AgCl、AgBr、AgI B. AgI、AgBr、AgCl
C. AgBr、AgCl、AgI D. 三种沉淀同时析出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B.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 当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
D. 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4. 除去NaCl溶液中MgC12、CaC12的方法是( )
A. 将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过量NaOH过滤后,加盐酸蒸发
B. 将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过量 Na2CO3过滤后,加盐酸蒸发
C. 将样品溶于蒸馏水,加过量Ca(OH)2过滤,然后加过量Na2CO3过滤,在滤液中加过量盐酸后蒸发
D. 用半透膜有选择地除去Ca2+、Mg2+
5. 下列关于溶解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B. 达到溶解平衡时,物质沉淀和溶解的速率相同
C. 达到溶解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将向溶解方向移动
D. 达到溶解平衡时,加入其他物质,溶解平衡一定不移动
6. 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仍在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 AgCl不溶于水,溶液中没有Cl-和Ag+
C. 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增大,Ksp增大
D. 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和Ksp都不变
7. 下列有关Ks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Ksp越大说明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大
B. Ksp只与电解质的本性有关,而与外界条件无关
C. Ksp表示难溶强电解质在水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幂之积
D. Ksp的数值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8.已知:Ksp(Ag2SO4)=1.4×10-5mol3•L-3,Ksp(Ag2CO3)=8.1×10-12mol3•L-3,Ksp(AgCl)=1.8×10-10mol2•L-2,Ksp(AgI)=8.3×10-17mol2•L-2在下列各饱和溶液中,c(Ag+)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Ag2SO4>AgCl>Ag2CO3>AgI B. Ag2SO4>Ag2CO3>AgCl>AgI
C. Ag2SO4>AgCl>AgI>Ag2CO3 D. Ag2SO4>Ag2CO3>AgI>AgCl
9. 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浓度之间的关系为Ksp=c(M+)•c(X-),现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①20mL0.01mol•L-1KCl溶液;②30mL0.02mol•L-1CaCl2溶液;③40mL0.03mol•L-1HCl溶液;④10mL蒸馏水;⑤50mL0.05mol•L-1AgNO3溶液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①>③>②>⑤
C. ⑤>④>②>①>③ D. ④>③>⑤>②>①
10. 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提示:BaSO4(s) Ba2+(aq)+SO42- (aq)的平衡常数
Ksp=c(Ba2+)• 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 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 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 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11. 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
化学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溶度积
1.8×10-10
1.4×10-5
6.3×10-50
7.7×10-13
8.51×10-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将氯化银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沉淀
C.对于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随着氯、溴、碘的顺序增大
D.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12. 氢氧化镁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时,为使Mg(OH)2固体的量减少,可加入少量的( )
A. NaOH B. NH4Cl C. MgSO4 D. NaHSO4
13. 下列对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而不是CaCO3和MgCO3的原因解释中正确的有( )
A. Mg(OH)2的Ksp大于MgCO3的Ksp,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B. Mg(OH)2的Ksp小于MgCO3的Ksp,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C. MgCO3电离出的CO32-发生水解,使水中c(OH-)减小,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cKsp,生成Mg(OH)2沉淀
14. 在一定温度下,向AgI的饱和溶液中:(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若加入AgNO3固体,c(I-) 。
(2)若加入更多的AgI固体,则c(Ag+) 。
(3)若加入固体AgBr,c(I-) 。
15. 已知常温下FeS的Ksp=6.25×10-18。
(1)常温下FeS的溶解度为多少g?(设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g•cm-3)
(2)在常温下将过量FeS投入到0.10mol•L-1的Na2S溶液中,则平衡时c(Fe2+)为多少?
【问题与收获】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编写:高二化学组备课组——邱华 刘锋
【过关检测】
1.下列各组成金属和溶液,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A. Cu、Cu、稀硫酸 B. Zn、Cu、稀硫酸
C. Cu、Zn、酒精 D. Zn、Cu、CuSO4溶液
2.a、b、c、d四种金属。将a与b导线联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b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是( )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3.在稀硫酸中放入一块镀层严重损坏的白铁片,放出气体的速率是 ( )
A. 时快时慢 B. 先慢后快 C. 先快后慢 D. 保持不变
4.铁片和银片导线连接置于稀盐酸溶液,过一段时间,叙述正确的是( )
A. 负极有Cl-逸出,正极有H+逸出 B. 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
C. 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 D. 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
5.铁钉和碳棒用铜线联接,浸入0.01 mol / L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 碳棒上放出氯气 B. 碳棒近旁产生OH- C. 碳棒上放出氧气
D. 铁钉上放出氢气 E. 铁钉被氧化
6.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
A. 2H++2e-=H2 B. Fe2++2e-=Fe C. 2H2O+O2+4e-=4OH- D. Fe3++e-=Fe2+
7.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 +Cu2+ =Zn2+ + Cu,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
A. B. C. D.
正 极 Zn Cu Zn Cu
负 极 Cu Zn Cu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CuCl2 ZnCl2 ZnCl2
8.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
A. 2H++2e ® H2 B. 2H2O+O2+4e ® 4OH-
C. Fe―2e ® Fe2+ D. 4OH-―4e ® 2H2O+O2
9.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
10.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污染小,效率高的新型化学电源,可应用于航天器。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O2 = 2H2O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可表示为 ( )
A. 2H+-4e- = 4H+ B. 4H++4e- = 2H2
C. 2H2O+O2+4e- = 4OH- D. 4OH--4e- = 2H2O+O2
11.有人将铂丝插入氢氧化钾溶液中作电极,又在两个极片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则形成电池,从而设计出一种燃料电池。该电池中通甲烷的铂丝为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工作时(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溶液的pH值将(填“不变”、“变大”、“变小”)_____________。
12.有人设计以Pt和Zn为电极材料,埋入人体内作为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博器的能源。它依靠人体内体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解氧、H+和Zn2+进行工作。请写出两极反应的方程式。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 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与收获】 。
第二节 化学电源
【过关训练】
1.如图装置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2.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电池反应为Zn + Ag2O + H2O = 2Ag + Zn(OH)2,则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Ag B.Zn(OH)2 C.Ag2O D.Zn
3.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 + 2NiOOH + 2H2O 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OH- = NiOOH + 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4.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 + 2MnO2(s) + H2O(l) = Zn(OH)2(s) + 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MnO2(s) + H2O(l) + 2e- = Mn2O3(s) + 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
5.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Cd + 2NiO(OH) + 2H2O2Ni(OH)2 + Cd(OH)2,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用Pt电极放置于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O和O2,即可产生电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入CO的电极为阴极
②通入CO的电极反应式为:2CO + O2 + 4e- = 2CO2
③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
④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O + 4OH - 2e- = CO32-+ 2H2O⑤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 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①④⑥ B.③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7.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8.国外新型研制的溴锌蓄电池的基本构造是用碳棒作两极,溴化锌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现有四个电极反应:
①Zn - 2e- = Zn2+
②Zn2+ + 2e- = Zn
③Br2 + 2e- = 2Br-
④2Br-- 2e- = Br2
那么充电和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
A.③① B.④① C.②③ D.②④
9.如图所示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 -- 4e- = 2H2O + 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0.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11.燃料在电池中直接氧化而产生电能的装置叫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燃料电池所用燃料可以是氢气,也可以是其他燃料,如甲醇、肼等。肼分子(H2N—NH2)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利用肼、氧气与KOH溶液组成碱性燃料电池,请写出该电池反应的正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锌锰干电池是用锌制圆筒形外壳作 极。位于中央的顶端盖有铜帽的石墨作 极,在石墨周围填充 作电解质,还填有MnO2和炭黑。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
正极: +2e- +2 MnO2=Mn2O3+2NH3↑+H2O
电池总反应式为:Zn+2NH4++2 MnO2=Mn2O3+2NH3↑+Zn2++H2O
该电池用久了,其外壳就会变软,主要原因是
【问题与收获】 。
第三节 电解池(1)
编写:高二化学备课组——成杰、王爱芹、余传继
【基础知识】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原理(能量转化)
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做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把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把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举例(图)
G
Zn
Cu
硫酸溶液
形成条件
电极名称
反应类型
电极反应
是否自发进行
电子流向
溶液中离子的移动
【过关检测】
A组
稀H2SO4
Cu
C
稀H2SO4
C
Cu
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属于电解池:( )
稀H2SO4
Fee
C
稀H2SO4
玻璃棒
玻璃棒
C
C
CH3CH2OH
A B C D E
2、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a为阳极、b为阴极
3、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放电
充电
4、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镉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1/2H2+NiO(OH) Ni(OH)2 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是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正极
放电
充电
5、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表示为:
Ag+Zn(OH)2 Ag2O+Zn+H2O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的物质是( )
A、Ag B、Zn(OH)2 C、Ag2O D、Zn
6、甲烷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化学电源,该电池以铂丝为电极,KOH为电解质溶液,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该电池的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 CO32-+7H2O。Y极:2O2+4H2O+8e- 8OH关于此燃料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入CH4的X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的pH下降
C、电池的总化学反应为:CH4+2O2+2KOH K2CO3+3H2O
D、标准状况下每消耗5.6L CH4时,必消耗11.2L O2,并可提供3.85×105C的电量
7、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液为硫酸,工作时反应为Pb+PbO2+2H2SO4 2PbSO4+
2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b为正极被氧化 B、SO42-只向PbO2极移动
C、电池液密度不断减小 D、溶液的pH值不断减小
8、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 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 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负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6.5g
9、图装置中,
(1)当A键断开,B、C闭合时,甲
为 池,乙为 池;
(2)当A、C两键断开时,乙中铁极
增重1.6g,则被氧化的铁有 g;
(3)将乙中两极都换成石墨,硫酸铜溶液换H2SO4后断开B、C两键,闭合A键,则甲为 池,乙为 池,当甲中锌极减轻6.5g时,乙中共放出气体 mL(标况)。
B组
10、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3 B、3:2:1 C、6:3:1 D、6:3:2
11、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Cu2+或Ag+分别按Cu2++2e Cu或Ag++e Ag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Ag的质量为( )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12、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
B、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量不相等
C、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3
D、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2(NO3)2
13、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为:
放电
充电
2CH3OH + 3O2 + 4OH— 2CO32— + 6H2O,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 = CO32— + 6H2O
D.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H3OH转移6 mol电子
【问题与收获】
第三节 电解池(2)
编写:高二化学备课组——成杰、王爱芹、余传继
【基础知识】
练习:用石墨电极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写出其电极反应式(注意得失电子的顺序)
1、ZnSO4:
阴极: 阳极
总方程式:
2、KCl:
阴极: 阳极
总方程式:
3、H2SO4:
阴极: 阳极
总方程式:
【过关检测】
A组
1、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稀硫酸,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NaOH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Na2SO4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CuCl2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附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附表中的( )
组合
a极板
b极板
X电极
Z溶液
A
锌
石墨
负极
CuSO4
B
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
C
银
铁
正极
AgNO3
D
铜
石墨
负极
CuCl2
3、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
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的pH下降的是( )
A、CuCl2 B、AgNO3 C、BaCl2 D、H2SO4
5、某电解池内盛有Cu(NO3)2溶液,插入两根电解,接通直流电源后,欲达到如下要求:(1)阳极质量不变;(2)阴极质量增加;(3)电解液pH减小,则应选用的电极是( )
A、阴极两极都用石墨 B、铜作阳极铁作阴极
C、铁作阳极铜作阴极 D、铂作阴极铜作阳极
6、如图所示,图中四种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了0.002mol电子,此时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不考虑溶液的水解和溶液的体积变化)( )
A.①Y
5、钢铁在锈蚀过程中,下列5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 )
①Fe由+2价转化为+3价 ②O2被还原 ③产生H2 ④Fe(OH)3失水形成Fe2O3· H2O ⑤杂质碳被氧化除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6、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1)片刻后可看到悬吊的金属圈 (填序号)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铁圈 银圈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问题与收获】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襄阳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及答案(选修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题内容为化学选修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二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3 kJ·ml-1,5 kJ·ml-1,8 kJ·ml-1,0×10-12 ml•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二化学下册化学电源练习题(选修四),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