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7.2 函数的图象 第四课时 函数图象(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58620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2 函数的图像2. 函数的图象第四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2 函数的图像2. 函数的图象第四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从所给的图象中获取信息,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课时 函数图象(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图象的形成。
2、会从函数的图象中获取信息,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解释、分析。
3、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函数图象。
难点:如何从函数的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从所给的图象中获取信息
§.例1、王教授和孙子小强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两人都爬上了山顶.如下图所示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米)与爬山所用的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1)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
(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是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
(3)小强通过多少时间追上爷爷?
分析:从题意可以知道,线条①表达了小强离开山脚的距离与爬山所用的时间的关系,线条②表达了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与爬山所用的时间的关系(这两条线并不是小强与爷爷的爬山路线)。刚开始计时时,爷爷已经在小强的前方米处,小强先让爷爷先上米;从上图来看,山顶距离山脚米;因为小强登上山顶用的时间比爷爷少,所以,小强比爷爷开登上山顶;小强用了分钟追上了爷爷。
§.例2、王强在电脑上进行高尔夫球模拟练习,在某处按函数关系式击球,球正好进洞.其中是球飞行高度,是球飞行的水平距离。
(1)试画出高尔夫球飞行的路线;
(2)从图象上看,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是多少?球的起点与洞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解析:(1)球的水平飞行距离,同时飞行高度。当时,说明开始时球放在地面上,飞行一段时间后,球又落在地面上恰好入洞,即时,或,因此的取值范围是。
(2)在的取值范围内列表、描点、连线。
(3)从图象上看,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就是图象最高点的纵坐标的值是米,球的起点与洞之间的距离是米。
C M A N
B Q P
试一试:画出的“试一试”中问题(3)的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指出重叠部分面积的最大值。
二、巩固练习
教材 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正确理解函数的图象,正确识图,用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画函数图象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理解画函数图象关键是正确画出有代表性的一些点(五个点或更多点),另外连接时要用平滑曲线。
四、课外作业
1、教材 习题 17.2
2、选用课时作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 函数的图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 函数的图象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 函数的图象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