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含答案)01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含答案)02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含答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共7页。

    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熬là bā zhōu( )。除夕夜家家灯火 tōnɡ xiā( ),biān pà( )声日夜不绝。初一这天,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bài 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赛jià chē( )和赛 luò tu( )的。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野马脱缰(jiāng) 吞噬(shì) 琼浆(qióng) 青面獠牙(liá)


    B.优哉游哉 (zāi) 招徕(lái) 随心所欲(yù) 毫无倦意(juàn)


    C.哄堂大笑(hōng) 结束(shù) 行善积德(jī) 雪域高原(yù)


    D.响彻旷野(chè) 婀娜(nuó) 赞叹不已(yǐ) 一鼓一钹(bá)


    三、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哄堂大笑 残灯未庙 青面獠牙 B.有声有光 师传生授 开山鼻祖


    C.地广人稀 零七八碎 优哉游哉 D.各行各色 随心所欲 两面三刀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10分)


    ( )然不同 万( )更新 悬灯( )彩 两( )三( )


    毫不( )奇 行善积( ) 能歌善( ) 万不( )( )


    (1)快要过年了,大街两侧的商铺门口展览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特别是夜晚,全城各处( ),一派( )的气象。


    (2)小美是艺校的高材生,她冰雪聪明,( ),而且很热心,用她的话来说,上天赐予我生命,我就应该( ),回报社会。


    五、选词填空。(4分)


    欣赏 观赏


    1.当我敲门进去的时候,他正在( )一幅书法作品。


    2.我正在( )刚买的遥控飞机,妈妈喊了我好几声,我都没听见。


    不知所措 惊慌失措


    3.碗又一次掉下来,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他有些( )了。


    4.警笛划破夜空,正在珠宝店作案的盗贼一下子( )。


    六、下面这段话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②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③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④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⑤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成为开创藏戏的开山鼻祖。


    C.藏戏的艺人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D.八儿的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腻腻的感觉。


    八、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用充满北京味的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 )


    2.《腊八粥》这篇小说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描写了煮粥、吃粥两幅画面,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 )


    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诗人用委婉的语气,暗示了相思之苦的根源。( )


    4.《藏戏》一文在表达顺序上以事情的发展为序。( )


    九、根据所学知识填空。(8分)


    1.夏日夜晚,望着夜空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会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月圆之夜,唐代诗人王建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讽刺权贵。


    2.古人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3.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家_______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的“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高潮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时间点。


    十、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10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chù chǔ)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霄 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处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以 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pù pū)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在文段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音节或汉字。(2分)


    2.文段主要描写了北京的人们在 和 时的活动情景。(2分)


    3.“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 ,在文中起 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2分)


    A.过渡句 承上启下 B.中心句 总结 C.总起句 总起


    5.读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除非”“必定”两词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时节令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趋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shǔ)”。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名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zhuàn)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1.根据第③④自然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4分)


    2.第②到⑦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5.第⑦自然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习作。(30分)


    题目:留在记忆里的味道


    提示: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饮食风俗。从舌尖上感受生活,是不是乐趣无穷?写一写你和传统节日美食之间的故事,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腊八粥 通宵 鞭炮 拜年 轿车 骆驼


    二、 B


    三、 C


    四、截 象 结 面 刀 稀 德 舞 得 已


    悬灯结彩 万象更新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五、1.欣赏 2.玩赏 3.不知所措 4.惊慌失措


    六、 C


    七、 B


    八、 √ √ × ×


    九、1.脉脉不得语 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老舍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


    十、1.chù 宵 已 pù


    2.除夕 初一


    3.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而除夕是热闹的家家户户灯火通宵。


    4.A.


    5.体会到春节对人们的重要性,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十一、1、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时间顺序。 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


    “相传”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 “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


    A


    5、引用古籍《清嘉录》中的话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


    十二、习作。略


    题号










    十一
    十二
    总分
    得分
    节日饮食风俗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1)______
    (2) ______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相关试卷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当堂检测题,共7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5页。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