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8626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8626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8626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
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zhǎ yǎn yuán xiā tián nì nóng chóu
rǎn gāng qīn qi tān fàn kū qì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机杼(shù zhù) 正月(zhēng zhèng) 黄焖鸡锅子(mēn mèn)
蜜饯(jiàn xiàn) 哄堂大笑(hōng hòng) 迢迢牵牛星(tiá zhā)
三、请用横线划出下面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改在括号里。(4分)
1.展览 蒜瓣 轿车 恣态 ( ) 2.饺子 蜜饯 通霄 小贩 ( )
3.沸藤 间断 唾沫 骆驼 ( ) 4.脱僵 发誓 雄浑 朴实 ( )
四、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天到了,万象更新,鸟语花香,一切都是生机盎然的样子。
B.国庆节前夕,大街上张灯结彩,五光十色,一派热闹的景象。
C.李纲同学聪明灵活,两面三刀,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D.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同时也是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
五、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上都相同。
B.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找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C. 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注。
D. 为了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北京的春节》一文采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 )
2.“熬腊八粥”“熬白菜”“煎熬”中三个“熬”字读音相同。( )
3.古诗《十五夜望月》中,“十五夜”指的是上元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观灯的习俗。( )
4.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七、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7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农业产品展览会”是指 。作者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这一民俗特点。用加点词“不是……而是……”仿写句子。(4分)
2.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1分)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翻译诗句)(2分)
八、古诗句积累。(8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 。
2. ,冷露无声湿桂花。
3. ,老大徒伤悲。
4.《迢迢牵牛星》中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能,也显示出她美丽动人姿容的句子是 , ;最能表达出人间痴男怨女离恨与相思之情的句子是 , 。
九、综合性学习。(8分)
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2分)
1.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6分)
看 法: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
十、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初一,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2分)
2.作者从人们的哪些活动中,写出了“除夕真热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中较为详细地写了 和 的热闹光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信 任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自采——三公里。真有趣。终于,有一天,爸爸决定带我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公里,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汽车往前又开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红箭头又出现了。
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阴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呼,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呢。
钻进桃林,根深叶茂的桃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我立即向一棵桃树跑去。爸爸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爸爸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爸爸说。
“也许会学会的。”爸爸幽默地回答。与那几条热情好客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这时又有两辆车朝这儿驶来,人们读了桌上的留言,也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们朝果园走去。
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我不禁回头,久久注视着那片桃林,那间小屋——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收眼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我”看了画线的句子心中可能会这样想 (2分)
3.“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那是因为 。(2分)
4.“那片桃林,那间小屋—— 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4分)
十二、习作小屋。(30分)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个节日,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5)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 眨眼 元宵 甜腻 浓稠 染缸 亲戚 摊贩 哭泣
二、zhù zhēng mèn jiàn hōng tiá
三、1.恣—姿 2.霄—宵 3.藤—腾 4.僵—缰
四、C.
五、A.
六、1.√ 2.× 3.× 4.√
七、1.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 打比方 北京 春节熬腊八粥
示例:这只铅笔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
2.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3.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八、1.轻烟散入五侯家 2.中庭地白树栖鸦 3.少壮不努力
4.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九、1.A中秋节 B重阳节
2.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但是传统节日不能仅仅是“小吃节”。 标语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
十、1. 除夕真热闹。
2.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3.除夕 正月初一 作用:一是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二是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十一、1. 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或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尽收眼底: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2. 难道没有人看管,他们就很放心吗?不怕别人摘桃不付钱吗?
3. 在采摘果实的过程中,我们还体验到了劳动的愉悦。
4.“我”认为那这里的人们朴实而纯洁,是容易信赖别人的人,所以说那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5. 言之有理即可。
十二、习作小屋。(略)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