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授课课件ppt
展开1793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以达到开拓中国市场同时搜集情报的目的而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外交事件。这次会面是中英之间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第一,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第二,请中国按照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一洋行,买卖货物。第三,请与珠山附近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商使用,以便英国商船到彼即行收藏,存放一切货物且可居住商人。第四,请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
天朝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特因天朝所产丝绸、茶叶、瓷器、丝帛,为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摘编自《清实录》
思考:如何看待这两封国书,这两份国书背后又体现着什么?
清朝:“天朝上国”“无所不有”妄自尊大英国:既有改善贸易关系的愿望,又有殖民主义的侵略性质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欧洲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
英国礼单:装有110门大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天体运行仪、地球仪
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锻、画册、鼻烟壶、扇、普洱茶、茶膏和各色食品等
思考:从这两份礼单中,可以看出两国礼物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其背后又隐含两国怎样的国情呢?
从英国的礼单可以很明显看出英国的礼物具有很明显的近现代化特征,手枪、迫击炮、装备火炮的战舰模型、天体运行仪等都反映了这一点,而中国的礼物多是传统的珍宝、手工业制成品,带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征。其实,这一时期中国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据统计,1820年,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50%,英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8%。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急速上升,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
美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国起步虽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它的农业机器数量迅速超过欧洲各国。至1850年,铁路总长达1.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法国于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到19世纪中期时,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强国。16世纪后期时,沙皇俄国不断进行扩张,并逐步与我国接壤。17世纪中叶时,沙皇俄国开始侵入中国,但遭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之后先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布连斯齐条约》,边疆局势才逐步稳定下来。
归纳: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利益与侵略、主权渐失与被迫开放
材料: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前面,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土特产品的出口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是出超。以中英贸易为例,1781年至1790年,在中国销往英国的商品中,仅茶叶一项就达9600万元。而这期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600万元,仅及茶价的1/6。——李侃《中国近代史》
中英正当贸易:中国出超,英国入超
材料:为了弥补贸易差额,外国必须支付大量的白银。19世纪初,从广州流入的白银,每年约在100万两至400万两之间。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每年仍旧出超二三百万两以上。这种贸易状况,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需要是尖锐对立的。于是,英国商人便开始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李侃《中国近代史》
自19世纪初开始,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
02 破坏中国的社会经济
03 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01 破坏人的身体健康
“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蒙哥马利·马丁
鸦片战争前的40年间,外国侵略者偷运至中国的鸦片不下42.7万箱,总价值约3亿元以上。
原因:①外国鸦片商人逐步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②鸦片毒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经过:林则徐将英美商人呈缴的两万多箱鸦片烟土,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毒品的道德心
合作探究:鸦片战争爆发是否为必然
材料:鸦片战争前的1937至1938年间,英国正处于第二次经济危机之中。这一时期,英国工商业萧条,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商品积压,失业现象十分严重,英国国内的工人运动应而不断高涨。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困境,转嫁危机,更加疯狂地进行对外扩张。以武力打开中国这一市场,进而掠夺中国的财富,成为其扩张策略的重要目标。——李侃《中国近代史》
虎门销烟后,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就不会发生,真的是这样吗?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结果:1842年8月,英国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论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最惠国待遇,指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有对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条约权利。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并不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②直接原因:英国借口虎门销烟损害英国利益,发动侵略战争时间:1840-1842年过程:两阶段战争结果:1842年,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影响:《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利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两阶段战争第一阶段:1856年进攻广州;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第二阶段:攻陷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除英法外,美俄也乘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趁机抢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害,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国家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程度不断加深。
——师夷长技,向西方学习
材料: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封建士大夫集团中,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反对脱离实际,反对崇尚空疏,注重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畅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著名代表人物除林则徐外,还有魏源、徐继畲等。——李侃《中国近代史》
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组织人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籍历史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晚清名臣、学者,《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徐继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等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详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影响1.“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2.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注意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的需欸小,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要学习西方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并未付诸实施。但他们的理论研究为后来的政治与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配套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LOGO,教学过程,为什么叫鸦片战争,维护的不是正当贸易,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本质,《南京条约》,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探究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说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世界与中国,生产更多商品,消耗更多原料,碰撞与转折,重要概念解释,抗争与反思,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