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课件)-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1.地壳运动2.岩浆活动3.变质作用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018·全国Ⅲ卷)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题组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2013·广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内力作用中地壳作用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
2.(2016·泰安模拟)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地表水平运动 D.地表垂直运动
显示秦岭北坡出现多个断崖
内力作用中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的
(2016·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3.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平顶海山为火山,A项错误
由岩浆岩构成,B项错误
顶部平顶形态由外力侵蚀所致,C项错误
随着板块移动平顶海山没入水下,D项正确
题组二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4.(2015·江苏单科)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
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
(2013·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
5.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6.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C.水能 D.太阳能
(2016·惠州模拟)调查发现,台湾海峡海底地层含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古代动物遗骨化石。这表明海峡曾发生过( )A.河流改道 B.海陆变迁 C.火山地震 D.外力搬运
表明海峡曾发生过海陆变迁
(2014·全国大纲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结合六大板块的分布,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结合湖泊等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变化考查内力作用的结果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温度、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进行分解,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
风化之后的产物称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温差变化大的地区物理风化显著。分:热力风化;冰劈作用。
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生物风化不仅在于引起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能促进土壤的发育。
物理风化——石蛋地貌(花岗岩)
化学风化——红土型地貌
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沉积的红色砂砾岩、屑岩随地壳抬升后,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崩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岩层山块形成了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强调的是红色地层和陡崖坡
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搬运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016·全国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2019·全国Ⅱ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构造运动营造了该区域的整体构造地貌,而流水沉积则主要促成了山前平原的形成,故错误
山麓地带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平原,故山前平原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B正确
冰川作用多形成高原、冰斗、角峰、冰川谷等地貌,故C错误
D选项中的风力作用不能形成冲积平原,故错误
地面沉降通常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洼地是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而成,A错
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侵蚀作用、冻融作用微弱,B错
在风力作用下,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逐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
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侵蚀作用、冻融作用微弱, D错。
(2015·全国课标Ⅰ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4~5题。
4.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5.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
(2020·湘赣十四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7.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迎风坡因风力强而侵蚀作用强
破坏更严重而残留物少,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
(2018·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
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
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2018·陕西名校联考)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回答6~8题。
6.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C.冰川堆积 D.海浪堆积7.该沙丘的沙主要来自( )A.印度洋海滩 B.沿岸疏松的土壤C.塔克拉玛干沙漠 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8.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慢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该沙丘的沙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因为在谷地中,受两侧山地阻挡,外部沙尘难以进入。
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当该区域植被覆盖良好时,风力较慢,沙丘增长速度也较慢。
该区域夏季植被覆盖最好,风力最小,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慢。
(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图2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2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第3题。
3.图2谷地的成因是( )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6分)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岩石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它们存在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按成因分为侵入岩(花岗岩)与喷出岩(玄武岩)
岩浆岩的代表类岩石概况
“巨人之路”玄武岩石柱
熔岩中有均匀分布冷却中心,冷却中心距离彼此相等各向中心收缩,形成六方柱状节理位于北爱尔兰大西洋海岸
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代表岩石与特点
沉积岩有明显层理,代表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80%
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垂直下沉过程中,接近岩浆,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只能由岩浆生成如花岗岩(侵入岩) 和玄武岩(喷出岩)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常有气孔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砂岩/页岩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
(2013·上海地理)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
(2020·东北三校联考)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甲图),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1~2题。
1.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波浪岩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中①为岩浆、②为岩浆岩、③为变质岩、④为沉积岩。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图中花岗岩现在出露地表,则必然经历了地壳抬升、风化剥蚀过程,则B选项正确。
题组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题组二 地质作用发生先后顺序的判断
(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A项错误
读图可知,甲在丙之后,断层在丙之前,故甲在断层之后,B项错误
乙在岩浆岩附近,高温高压下易变质,C项正确
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
(2020·湖南衡阳二模)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 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
断层f破坏了F、T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F、T之后,则B错误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
b属于D层,而A—F均为沉积岩,上面的沉积岩应年龄较新,则E、F处岩层年龄要新于b处,即C错误。
图示花岗岩G侵入到了A、B、C、D、E层中,但没有侵入到F层,说明其形成年代晚于E层、早于F层,结合各层的年代,可判断D正确
图示花岗岩G侵入到了A、B、C、D、E层中,但没有侵入到F层,说明其形成年代晚于E层、早于F层,结合各层的年代,可判断A错误
(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5.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随岩浆一起沿地壳断裂带上升到地表,并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其产物被河流搬运过程中发生沉积,该矿物就出现河滩泥沙中 。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6~7题。
6.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7.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①②③④为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 。
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 。
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
(2020·河北质检)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充分显示了距今1800万年前火山爆发的气势。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2.若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三大类岩石类型,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昌乐火山口岩石属于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三者皆可
该岩石呈放射状排列,是岩浆喷发形成的。
根据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则甲为沉积岩;再根据乙形成丙,则乙为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丙。
3.(2020·湖北联考)下图是甲—乙之间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P类岩石的成因最可能是( )
A.岩浆喷发 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 D.侵蚀作用
P处岩石在沉积岩和岩浆岩之间,最有可能为变质岩,受到内力作用和变质作用而形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4.1 内力作用与地貌: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4.1 内力作用与地貌,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④应用,接触带,变质带,大理岩,片麻岩,石英岩,石灰岩,花岗岩,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学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力作用 课件: 这是一份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力作用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力作用,接触带,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