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展开《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分析多方面的实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运用视频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探究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其自我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的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
1、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观察影像资料,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理结论。
难点
1、运用科教片,通过学生的感官了解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突破
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 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与信息,促进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影视资料,“屎壳郎出国记”科教片。
2、 仙人掌一盆、睡莲一颗。
学生准备
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实验装置一套、标本瓶、玻璃板、湿土、细沙、蚯蚓若干、菜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实例描述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
②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教师启发学生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新课引言 让学生谈出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即生物也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启发:在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基础上,同学们自然会考虑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出本节新课的内容——适应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设计
学生活动的设计:
①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注意纠正补充。
③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让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师活动的设计: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2、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普遍的。
3、教师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学习了“适应的四个典型实例”和“适应的普遍性”后,在解释时要注意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动物从外表形态与内部结构方面都表现了与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那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不是绝对的呢?
4、 教师多媒体展示:北极熊、企鹅、大熊猫和家蝇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各自适应的环境温度?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并在不同范围的曲线上确定几个问题:
(1) 个点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 如果上面提到的生物的形态不是这样,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生物对每种环境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环境改变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生物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那么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
四、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一)探究实验: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
1、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探究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生物兴趣小组代表展示课前设计的实验,讲述各自的探究实验操作过程,并展示各自的实验结果。
2、 教师(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肯定和鼓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回答:
(1) 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置到黑暗处?
(2) 沙和土地分界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3) 本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实验后蚯蚓应如何处理?
(二)教师回放“屎壳郎出国记”,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提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生物对环境的作用的事例?
教师小结:通过“探究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我们知道了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的环境。
五、迁移深化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 猫为什么白天休息,晚上活动捕鼠?
(2) 秋天,为什么大雁要南飞?
(3) 夏天,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到大树底下乘凉?
(4) 山东烟台的苹果能在南方种植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目的: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全面深刻 的掌握,进而形成能力)
六、教师总结: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生物的生活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家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教学反思:
授课的教学中,好的引入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与实际相关的一些案例材料来引入新课,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我首先由事物的两面性来承接上一堂课的内容(有关生态因素),同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然后利用一些录象资料介绍昆虫的采粉过程、猎豹的捕食过程以及植物的种子形态、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热带雨林植物等,通过这些形象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并因势利导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生物对于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从而为本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利用这种方式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刚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通过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导入新课后,不是带着能够层层分析,得出答案,而是把此问题留给学生,并展示了一些与要学习的内容相关的一些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层层设问,来引导学生看书,自己总结知识上,解决问题。
在学生结合问题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后,我改变了通常的先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做法,而是采用相关的案例,来检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节课让学生多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能很好的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尽自己一份力量,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初中北京版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版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掌握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教材分析,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这是一份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相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