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人教版 河南南阳 化学质量检测试卷(4)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655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 人教版 河南南阳 化学质量检测试卷(4)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655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 人教版 河南南阳 化学质量检测试卷(4)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655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 人教版 河南南阳 化学质量检测试卷(4)
展开化学测试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佛山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
3.以下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倾倒河沙 B.用稀盐酸除水壶中的水垢
C.住户烧天然气煮饭 D.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熔化 B.液化气燃烧 C.汽油挥发 D.湿衣物晾干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错误的是( )
7.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1.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2.一位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做出结论
3.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灯焰上,待1~2s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中上部
4.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该操作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 )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 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5.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飞鹿”牛奶
8.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硫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
10.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通电时一般都能发出有色光 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 D.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
11.氮气的用途也很广泛,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A.合成氨制作氮肥 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C.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 D.医疗上可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
12.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1.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 )。
A. 铅笔 B. 圆珠笔 C. 红墨水笔 D. 碳素笔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 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CO B. CO2 C. O2 D. CuO
4.请回答下列与木炭、氢气、一氧化碳有关的问题:
(1)其中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 ;
(2)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前都需要 ;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它们都具有 性。
5.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金刚石、石墨、C60三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石墨变成金刚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B. 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 C60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6.木炭可以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CuO+C=高温=Cu +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方程式中X为CO B. 反应中C被氧化
C.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 该反应CuO为还原剂
7.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出现的情况是( )。
A. A处下降,B处上升 B. 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上升,B处下降 D. A、B两处都不变
8.右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 在实验过程中,红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黑色
C. 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 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冰箱中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
B. 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D. 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分
10.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作燃料、冶炼金属等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1. (1)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①图a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②图b、c、d对应三种碳单质,图b单质的名称是 。
③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基本类型是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1.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许多化学式实验都要用到水.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冰块 B.干冰 C.食盐 D.酒精
(2)生活中常用 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有色有味 B.支持燃烧 C.能够燃烧 D.易溶于水.
2.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6.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分离
7.把少量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冰 C.植物油 D.蔗糖
8.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10.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醋酸 B.花生油 C.蔗糖 D.食盐
1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纯碱 C.食盐 D.花生油
(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3)为了保护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4)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知道水是由 组成.
1.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温度升高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10°C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C,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40°C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2.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着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
3.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 。
(2)t1℃ 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 ,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的溶液。
(3)t3℃ 时,将X、Y、Z 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 ,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 大的顺序为 。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 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 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 溶剂的方法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为50%
7.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KCl微溶于水 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
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
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 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温度 | 溶解度(g) |
20℃ | 34 |
30℃ | 37 |
8.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9.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见下页).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g KCl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
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温度/℃ |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KCl | 34.0 | 37.0 | 40.0 | 42.6 |
KNO3 | 31.6 | 45.8 | 63.9 | 85.5 |
10.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B.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 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 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为20%
化学方程式书写: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氯酸钾制氧气:
3、双氧水制氧气:
4、铝与氧气反应:
5、铁与氧气反应:
6、铜与氧气反应:
7、乙醇与氧气反应:
8、碳还原氧化铁:
9、碳还原二氧化碳:
10、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3、高温煅烧石灰石:
14、电解水反应:
15、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2024年宁德市4月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宁德市4月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答案】,共10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7×1021个水分子,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