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必修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同步练习 学案 1 次下载
- 必修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必修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同步练习 学案 1 次下载
- 必修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优质导学案
展开热力环流原理大揭秘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图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数码为具体内容,下列组合最恰当的是
①城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垂直运动 ③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④空气水平运动
A. 甲①,乙④,丙③,丁②
B. 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C. 甲③,乙②,丙①,丁④
D. 甲②,乙③,丙①,丁④
2.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3.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盆黄沙和一盆草皮分别放置在玻璃缸两端,用平整的胶合板把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然后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最后将电灯打开(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烟雾飘动的根本原因是黄沙和草皮的热力性质差异
B. 烟雾飘动的方向应为自西向东
C. 黄沙处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D. 从该实验可得到的启发是城市建设中为减轻热岛效应应扩大草地面积
读某山脉等压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4. 已知图中等压线绘制无误,则气流运动方向有误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5. 图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同
B. 地面和空气热力性质差异
C. 大气逆辐射不同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甲所示现象出现在白天 ②图乙所示地区吹山风 ③图甲所示地区吹山风 ④图乙所示现象出现在白天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问题。
7. 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A. 甲→乙→丙→丁→甲
B. 甲→丙→丁→乙→甲
C. 乙→甲→丁→丙→甲
D. 乙→丁→丙→甲→乙
8. 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B. 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C. 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D. 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9. 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地,空气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地,空气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说明判断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白天或夜间)。
热力环流原理大揭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难度较小。掌握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从①至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存在差异⇒空气水平运动。
2.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难度中等。A图所示白天海边应吹海风。B图所示晚上山坡上空气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吹山风。C图所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近地面风应从郊区吹向市区。D图所示气温高的地区气流应上升,气温低的地区气流应下沉。
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难度中等。由于黄沙和草皮热力性质存在差异,黄沙受热快,气温高,气压低,草皮受热慢,气温低,气压高,因此烟雾飘动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4. B 5. B 6.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形式以及等压线的判读,难度较大。
4. 根据等压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图甲所示现象出现在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同一高度山谷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增温较少。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低气压,在山谷上空形成高气压,大气从山谷中心向山坡运动,故②气流运动方向有误。
5. 山谷风是由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6. 由第4题解析可知,图甲所示现象出现在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图乙所示现象出现在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为山风。
7. A 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难度中等。
7.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为近地面,甲地的气压比乙地高;丙、丁两地位于高空,丙地的气压比丁地高,所以在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方向是甲→乙,高空中大气运动的方向为丙→丁,垂直方向上大气运动的方向为乙→丙、丁→甲,所以图示环流方向是甲→乙→丙→丁→甲。
8. 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夜间的陆地或白天的海洋;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夜间的山谷或白天的山顶;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9. (1)④;⑤;
(2)B;膨胀上升;A;收缩下沉;
(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A地下沉,B地上升)。
(4)B;B地温度高,空气上升。
(5)白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难度中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突破,具体分析如下。
风的形成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hPa)中,能正确反映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 B.
C. D.
下图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 图中字母表示风向的是
A. aB. bC. cD. d
3. 导致字母a所代表的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
B. 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C.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1006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程示意图(其中a、b、c、d的高程分别为50米、100米、150米、200米),分析回答试题。
4. 图中M地吹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5. 影响M地风形成的力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
C.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
D.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问题。
6. 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A. ④或⑤B. ③或④C. ⑥或⑦D. ②或③
7. 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
A. ③或⑦B. ①或⑧C. ⑦或⑧D. ②或③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问题。
8. 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
A. P>M
B. P
C. P=M
D. 无法确定
9. 若气压P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风的形成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难度中等。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而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A正确。
2. C 3.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难度中等。
2.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c与气压梯度的方向相近,但向右偏,应是风向;b与c垂直,且向右,是地转偏向力;d与c方向相反,是摩擦力。选C正确。
3.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形成的,它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不是气压梯度力形成的原因;地转偏向力只对水平运动的物体有影响,只改变方向,并不是风形成的原因。选D正确。
总结提升: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
4. A 5.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难度中等。
4. 根据题意可知该处为一高压天气系统,M地吹东南风。
5. 近地面的空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影响。
6. B 7.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难度中等。
6. 气压场中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③④所代表的风向与此相符合。
7. 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则摩擦力可忽略不计,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8. A 9.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难度较大。
8. 风是空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的水平运动,若风向为①,则P地的气压值高于M地。
9. 若气压值P〈M,则风的方向在北半球为③,在南半球为④。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学案,共7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导学案,共6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优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优质学案及答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概念,影响因素及特征,污染源,影响,大气污染防治,八两月,A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