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八章单元测试题(精品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八章单元测试题(精品解析)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八章单元测试题(精品解析)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八章单元测试题(精品解析)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版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1N的力大约等于,1kg=100g,, 作用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1N的力大约等于


    A. 拿起一支钢笔所用的力


    B. 拿起两个鸡蛋所用力


    C. 提起一个书包所用的力


    D. 拉动一辆人力车所用的力


    【答案】B


    【解析】


    解答:重为1N的物体质量约为m==0.1kg=100g,


    A. 一只钢笔的质量约为20g,不符合题意;


    B. 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2=100g,符合题意;


    C. 书包的质量(包括书)约为4kg,不符合题意;


    D. 拉动一辆人力车的力约为几百至几千牛顿,或更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重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不多见的物理量,我们可以根据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生活经验做出选择.


    2.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





    A. 图(a)和(b)B. 图(a)和(c)C. 图(a)和(d)D. 图(b)和(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图(a)和图(c)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而力的方向(F1向左,F3向右)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故ACD错误;B正确.


    3. 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


    A. 大小B. 方向C. 作用点D. 以上都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位置,这里的恰当位置指的就是力的作用点。


    故选C。


    4.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一个静止的小车上有一弯杆,其下端固定一个小球,小球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从图中小球受力情况可知,小球受到的重力和F是一对平衡力,故A受力分析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受到的F和G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的受力分析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受到的F和G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的受力分析错误;


    D.显然重力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下,故D错误.


    故选A。


    5.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如图所示,队员们拿着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直冲.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 龙舟B. 水


    C. 运动员D. 船桨


    【答案】B


    【解析】


    用船桨奋力向后划水时,船桨对水向且施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会给船桨一个向前的力,此力使船前进,所以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故选B.


    点睛:相互作用力成立的条件: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6. 足球已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必修内容.下列与足球有关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A. 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B. 使弹起的足球落回地面的力


    C. 头球攻门时头对球的顶力D. 踢足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足球与地面直接接触,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使足球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属于弹力.不符合题意;


    B.使弹起的足球落回到地面的力是重力,是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不属于弹力.符合题意;


    C.头球攻门时,头与足球直接接触,头对足球的作用力使足球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属于弹力.不符合题意;


    D.踢足球时,脚与足球直接接触,脚对足球的作用力使足球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属于弹力.不符合题意.


    7. 将一准确的弹簧秤的弹簧截去一段后,重新调整好零点,再测量同一物体的重力时,其读数与原来相比


    A. 变大B. 变小


    C. 不变D. 无法确定是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一根弹簧截去一段后,在同样拉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要变短.


    解:一根弹簧截去一段后,在同样拉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要变短.所以,将一准确的弹簧秤的弹簧截去一段后,重新调整好零点,再测量同一物体的重力时,其读数与原来相比要变小.


    故选B.


    8. 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选取弹簧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不变的量是


    A. 弹簧长度B. 弹簧材料C. 弹簧伸长量D. 拉力


    【答案】D


    【解析】


    实验课题是探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需要保持外在因素的相同.即保持拉力相同,研究增加量与弹簧长度、材料的关系.故选D


    9. 小枫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重力( )





    A. 一定等于11NB. 一定等于9NC. 一定大于11ND. 一定小于9N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拉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弹簧相连的挂钩受到的力的大小;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再提着挂钩时,挂钩受到的力应该是物体重力和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之和。


    10.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相同,重力均为1N,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甲乙的示数分别为





    A. 1N,2NB. 0N,1NC. 1N,0 ND. 1N,1N


    【答案】D


    【解析】


    因为力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弹簧不可能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图甲中,弹簧静止,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其示数就是1N;


    图乙中,弹簧也是静止的,因此也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弹簧的示数也等于物体的重力1N.


    故选D.


    【点睛】弹簧不可能仅一端受力而存在示数,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端用力另一端固定,和两端同时拉效果是相同的,了解这一点是关键.


    二.多选题


    11. 用脚踢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脚是施力物体,所以它不受力


    B. 脚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C. 脚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足球


    D. 脚踢足球的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用脚踢球时,脚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球同时也给脚一个反作用力,此时球是施力物体,脚是受力物体,故BCD正确,故选BCD.


    12.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 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 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 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推车时车也推人,故该选项说法正确;B、两个物体即使相互接触,但是如果不相互挤压,也不会发生力的作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捏易拉罐,易拉罐瘪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D


    【点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 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


    A. 撑杆跳高


    B. 跳远


    C. 玩具弹簧枪射击子弹


    D. 守门员用力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


    【答案】D


    【解析】


    A、撑杆过程中,杆发生了弹性形变,正确.


    B、跳远过程中,人的身体发生了弹性形变,正确.


    C、枪内的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正确.


    D、守门员对足球施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和弹力无关,错误.


    故选D.


    三.填空题


    1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


    【答案】 (1). 作用 (2). 相互的


    【解析】


    【分析】


    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详解】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打击、排斥、吸引等叫做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也就是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5. 滑板车是中学生喜爱的玩具之一。用脚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的。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在运动中受到阻力,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滑板车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人与车自身的重力和 _____力。


    【答案】 (1). 相互 (2). 运动状态 (3). 地面的支持


    【解析】


    【分析】


    【详解】[1]用脚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在运动中受到阻力,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滑板车静止时,人与车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点睛】


    16.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它们都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 (1). 大小 (2). 方向 (3). 作用点


    【解析】


    【分析】


    【详解】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只所以称为力三要素,是因为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7. 因物体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就是弹力.


    【答案】发生弹性形变


    【解析】


    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通常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属于弹力.


    18. 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是: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_____成正比;弹簧测力计_____(能/不能)在月球上测出拉力的大小.


    【答案】伸长量 能


    【解析】


    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可以在月球上测出拉力的大小.


    四.实验探究题


    19. 如图所示,货物A随小车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货物A所受力的示意图.


    ( )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货物A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G与F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符号为G;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符号为F,注意两个力长度相同,如图所示.





    20.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____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__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_______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______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选填“A”或“B”)。


    (3)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秤,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____N。


    【答案】 (1). 16 (2). 8 (3). B (4). A (5). 20


    【解析】


    【分析】


    【详解】(1)[1][2]由图乙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接力不大于10N的情况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接力不大于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Δx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Δx与受到接力F成正比例函数的关系,设


    FA=kAΔxA,FB=kBΔxB


    由图知,当


    FA=5N,ΔxA=10cm


    FB=10N,ΔxB=10cm


    将上面的数据分别代入


    FA=kAΔxA、FB=kBΔxB


    得:kA=0.5N/cm、kB=1N/cm,因此FA=0.5ΔxA,FB=ΔxB,所以,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ΔxA=8/0.5cm=16cm


    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ΔxB=8/1cm=8cm


    (2)[3][4]测力计是根据在测量范围内,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接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由图乙知,A的量程为0~10N,B的量程为0~15N,则用橡皮筋 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3)[5]将本实验中两根相同的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因作用在每根橡皮筋上的力相等,所以应以A的测量范围为基准,每根橡皮筋最大受到10N的拉力,根据合力的知识,“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的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2×10N=20N


    五.计算题


    21. 蜂鸟是人们已知的质量最小的鸟,它的卵也是人们已知的最小的卵,有一种蜂鸟,产下了一只卵后自己的质量仅为2g,若这枚卵的重仅仅1.96×10-3N,那么这只蜂鸟产卵前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2.2g


    【解析】


    解答:蜂鸟卵所受的重力G=1.96×10-3N,根据公式G=mg得:


    蜂鸟卵的质量m==2×10-4kg=0.2g,


    蜂鸟产卵前的质量:m′=2g+0.2g=2.2g.


    答:蜂鸟产卵前的质量为2.2g.


    点睛:已知蜂鸟卵所受的重力,根据公式G=mg,求出蜂鸟卵的质量;蜂鸟产卵前的质量等于蜂鸟的质量和蜂鸟卵的质量和.


    22. 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的航天员在月球表面时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196N,则他返回地球后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20kg


    【解析】


    【分析】


    根据“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的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求出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重力,根据G=mg求出他返回地球后的质量.


    【详解】因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的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连同随身装备的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重力: ,


    由G=mg可得,他返回地球后的质量:.


    23. 远距离货物流通大多采用集装箱运输,某规格的集装箱参数如下表所示.


    (1)若g=10N/kg,该集装箱装满货物时总质量为27.3t,则总重力为多少?


    (2)若该集装箱体所用材料密度ρ=2.5×103kg/m3,则该箱体所用材料体积为多少?





    【答案】(1)2.73×105N;(2)为0.92m3.


    【解析】


    【分析】


    (1)知道该集装箱装满货物时总质量,利用G=mg求其重力;(2)知道材料密度和质量,利用V=求其体积.


    【详解】(1)总重力为:G总=m总g=27.3×103kg×10N/kg=2.73×105N;(2)由表格数据可知集装箱体的质量:m=2.3t=2300kg,由ρ=可得,该箱体所用材料体积: V==0.92m3.


    六.解答题


    24. 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___________(只填序号)。





    【答案】2、4、5、7


    【解析】


    【分析】


    【详解】两个物体接触且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1错,2对;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铁能吸引不接触的铁钉,故3错,4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既要有施力物体也要有受力物体,故5、7对,而6、8错。


    点睛】


    25.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着,如图所示. 问:





    (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


    (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力 F ,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


    【答案】由图可知,物体靠墙壁静止时,物体与墙壁之间虽有接触但没有互相挤压而发生形变,所以物体和墙壁之间没有弹力作用.而当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之后,物体与墙壁之间由于互相挤压而发生形变,这时墙壁与物体之间存在着弹力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物体靠墙壁静止时,物体与墙壁之间虽有接触但没有互相挤压而发生形变,所以物体和墙壁之间没有弹力作用.


    (2)当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之后,物体与墙壁之 间由于互相挤压而发生形变,这时墙壁与物体之间存在着弹力作用.


    考点:弹力;力作用的相互性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检测


    1. 下列实例中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B. 汽车驾教员在驾驶汽年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自身的惯性


    C. 以较大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比较困难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D. 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会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所以不能立刻停下,故A正确;


    B.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所以汽车驾教员在驾驶汽年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故B错误;


    C.以较大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比较困难,是因为速度大,动能大,而不是惯性大,因为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故C错误;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了惯性,不能增大惯性,故D错误;


    2. 根据如图所示,可以判断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 )





    A. 一定向左减速B. 一定向右加速C. 可能向左减速D. 可能向右减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也可理解为“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详解】假设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使得木块会向右倾倒,同理如果此这情况下小车加速运动,则木块会向左倾倒,所以可能小车向右加速;假设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会向左倾倒,同理如果此这情况下小车加速运动,则木块会向右倾倒,所以可能小车向左加速。


    故选C。


    3. 如图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速度向下撞击坚硬的凳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锤柄撞击凳面( )





    A. 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B. 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C. 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 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答案】B


    【解析】


    将锤子倒着举起来向下撞击时,原来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碰到板凳后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能紧紧的套在锤柄上,故B正确.


    4. 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的装置,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量是( )





    A. 斜面的倾斜角度


    B.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C. 小车释放时的运动状态


    D. 小车释放时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


    【答案】B


    【解析】


    在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实验时,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需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长短;所以,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是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5. 如图所示,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用不同的力推,结果都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讲台桌不受摩擦力B. 推力小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


    C. 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D. 推力等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则讲台桌仍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人对讲台的推力与地面对讲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选D.


    点睛:要解决此题,首先要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知道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相互平衡,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6.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路面对汽车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汽车的行驶速度大惯性大


    D.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路面对汽车的阻力不够大


    【答案】B


    【解析】


    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汽车上,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作用在路面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 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都作用在汽车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C. 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D错误.


    7.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绳拉牛的力与牛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A. 因为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说法正确;B. 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分别作用在牛和绳上面,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绳拉牛的力与牛受的重力两个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 因为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大小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8. 一个重为40牛的物体被15牛的水平力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 15牛,方向竖直向上B. 40牛,方向竖直向下


    C. 25牛,方向竖直向上D. 40牛,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


    用15N的水平力将重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为40N,方向竖直向上.


    点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块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二者等大反向.


    9. 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与支持力平衡的力是( )





    A. 地球对西瓜的重力B. 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


    C. 西瓜对桌面的压力D. 桌面对西瓜的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点睛: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


    10.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力时,钩码处于静止状态,则


    A. 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跟钩码对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钩码所受的重力跟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钩码所受的重力跟钩码对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


    解答:静止的钩码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钩码所受的是平衡力,即钩码受到的重力和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C. A中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了测力计和钩码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错误;B.中的两个力一个作用在钩码上和另一个作用在测力计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D中的两个力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


    点睛:当钩码处于静止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再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进行解答.


    11. 小明在实验室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使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水平桌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如图所示.开始时只用2牛的力拉物体,物体没有动.逐渐增大拉力到5牛时物体开始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拉力始终保持沿水平方向大小5N不变.物体从M点运动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问,仪器记录的物体的位置如图(用虚线框表示),物体在MO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物体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Q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 MQ段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C. MN段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


    D. 用2牛的力拉物体时,物体没有运动,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MN段受到的摩擦力为5N.故C正确;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OQ的路程大于MN,故物体在OQ段做的是加速运动,说明此时受到的摩擦力要小于MN段的摩擦力,即小于5N,故AB错误;D. 用2牛的力拉物体时,物体没有运动,是因为摩擦力平衡了拉力并非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


    12. 有以下几种现象:(1)汽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2)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3)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面上铺设滚木;(4)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这些现象中,采取措施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A. (1)、(2)B. (2)、(3)


    C. (3)、(4)D. (1)、(4)


    【答案】C


    【解析】


    (1)汽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2)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3)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面上铺设滚木,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4)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综上分析,这些现象中,采取措施减小有害摩擦的是(3)(4),故C正确为答案.


    13. 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当物体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关于该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 )





    A. A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B. 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B所受摩擦力


    D. 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小于A对B的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因为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因此A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说法错误;


    B、因为A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受到地面对A和B对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则A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说法错误;


    CD、由于B处于静止状态,因此B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A对B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D说法错误;


    故选C.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暗含的条件,讲台桌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14. 在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自行车仍然是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最佳交通工具。长春市正在围绕“两横三纵”快速路建设长春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其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D.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不合题意;


    B.给车轴加润滑油是形成一层油膜,使接触面变光滑来减小摩擦,故B符合题意;


    C.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C不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5. 使重60牛的物体沿着长5米、高1米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必须用沿斜面向上的32牛的拉力F,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12NB. 20NC. 32ND. 80N


    【答案】B


    【解析】


    拉力做功等于克服重力做功和克服摩擦做功之和,即:FL=fL+Gh,


    32N×5m=f×5m+60N×1m,解得:f=20N.


    点睛:利用斜面使物体升高,拉力要克服摩擦做功,要对物体做功,所以拉力做功等于克服重力做功与克服摩擦做功之和.列出等式,求出摩擦力大小.


    16. 工业北路高架路开通当天,小明和爸爸开车出去体验,在他们快速行驶中,前方一车辆突然变向,爸爸急踩刹车,但由于车子具有_____,无法立即停下来,最后还是造成了追尾,小明看到自己家的车头保险杠被撞的凹陷进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


    【答案】 (1). 惯性 (2). 物体的形状


    【解析】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急踩刹车,由于车子具有惯性,无法立即停下来,车头保险杠被撞的凹陷进去发生了形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形状.


    17.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小阳同学对甲、乙两个物体分别进行了受力分析,如图(a)、(b)所示,其中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_与_____.





    【答案】 (1). F甲对乙支 (2). F乙对甲压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作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显然符合这个要求的是乙对甲的压力和甲对乙的支持力.


    点睛:(1)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一个受力物体.(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两个受力物体.


    18. 如图所示,杂技艺术中,重500N的表演人员爬杆过程,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为_____N,摩擦力方向为_____;片刻后,表演人员适度减小握杆子的力量使自己匀速滑下,此时他受到摩擦力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500 (2). 竖直向上 (3). 不变


    【解析】


    ( 1)表演人员爬杆过程中,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他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f=G=500N,摩擦力方向为竖直向上.


    (2)表演人员适度减小握杆子的力量使自己匀速滑下,他仍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他受到摩擦力等于重力,大小不变.


    19. 小佳同学手边有两块质量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他利用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及其它一些实验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写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小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图甲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水平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1,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如图乙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通过比较F1和F2的大小,小佳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佳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块相对于木板运动的速度大小_____(选填“有关”或者“无关”)


    (2)小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


    (3)请你针对小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_____。


    【答案】 (1). 无关 (2).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3). 甲图中将铁块放在木块上方,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1,并记录在表格中;乙图中,将木块放在铁块上方,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记录在表格中。


    【解析】


    【分析】


    【详解】(1)[1]实验过程中,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此时木块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绳子的拉力与A对木块施加的摩擦力为平衡力,故测力计示数大小即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块相对于木板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2)[2]由题,两块质量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由于体积相同,铁块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根据可得,故铁块的质量大于木块的质量,铁块的重力大于木块的重力,即铁块对木板A的压力大于木块对木板A的压力。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因此小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3)[3]为使压力相同,甲图中,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1;并记录在表格上;


    乙图中,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2;并记录在表格上。


    20.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_______.


    (2)实验中将水平面上换成毛巾,棉布,木板,目的是: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可以___________ .


    A.说明运动的物体需要力来维持B.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4)在实际实验中,常常发现小车会滑出水平桌面,无法记录其滑行距离,在不更改实验器材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使其不再滑出水平表面.


    【答案】 (1). 使在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 (2). 使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阻力不同 (3). B (4). 降低小车在斜面上的下滑高度


    【解析】


    (1)每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水平面上铺有不同材料的毛巾、棉布、木板的目的是:使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阻力不同;(3)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同时,此实验的探究过程也表明,通过实验无法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必须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推理.故AC错误、B正确.(4)为了不使小车滑出木板,可适当降低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所以可以降低小车在斜面上的下滑高度.


    点睛:使小车在水平面的初速相等,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小车运动的距离得出小车运动距离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此实验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小车滑出木板,说明其初始速度太快,可降低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来减小其到底水平面的速度.


    21. (1)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__.





    (2)图乙为是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小车的运动速度改变的影响情况,在实验中木板表面分别铺上毛巾,木板,玻璃的目的是为了改变__


    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填“远”或“近”).由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假如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保持_____________状态.


    【答案】 (1). 不能 (2). 相互平衡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3). 阻力大小 (4). 远 (5).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2)先后三次让小车以同样的初速度滑行在铺上毛巾的木板表面、铺上棉布的木板表面、光滑的木板表面,可以探究小车初速度相同时,滑行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越远,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越慢;由此实验现象推理: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永远运动下去;


    故答案为(1)不能;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2)阻力大小;远;匀速直线运动.


























    类型
    内长/m
    内宽/m
    内高/m
    自身质量/t
    载货重/t
    普通箱
    5.93
    2.35
    2.35
    2.3
    25
    正方
    反方
    观点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物体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版8.3 摩擦力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8.3 摩擦力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综合同步练习———摩擦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8.2 二力平衡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8.2 二力平衡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综合同步练习———二力平衡,05G倍,5×103N,4×103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精品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