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1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2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3页
    还剩6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共21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换算关系:,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
    ③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三节 快与慢
    (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速度 =
    (3)单位:
    ①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②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 km/h 。
    ③单位换算:

    ④速度公式变形: 或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3)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③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必须一一对应。
    第三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①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②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5、人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1、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①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②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6)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 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②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③ 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
    (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3)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2、超声: 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也叫超声(人听不见)。
    3、次声: 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也叫次声(人可以听见)。
    4、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彩超)
    (3)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四节 光的色散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 眼睛与视图矫正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个条件)
    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
    4、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800,000,000,000m)。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6、应用及现象:
    (1)激光准直。(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4)小孔成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1
    2
    3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1)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入射光线
    O
    N



    (2)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表示。
    (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4)反射类型:
    ①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③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a. 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④ 实例:
    a. 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b.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2、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②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④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中像的形成:
    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光源S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虚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
    (3)实像和虚像:
    ①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②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4)平面镜的应用:① 成像 ② 改变光路(光的传播方向)
    (5)凹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①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②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6)凸镜: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①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② 应用:汽车后视镜
    (7)平面镜成像作图两种方法:
    ① 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的步骤:
    a. 从点光源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b. 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c.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的像点S'。
    ②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步骤:
    a. 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b. 截取S'点,让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点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c. 画出像点S'(像与大小相等)。
    重点提示:作图时,光线要标明传播方向,光线和界面用实线表示,法线和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第三节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 、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5、光的折射作图步骤:
    (1)垂直于界面做出法线。
    (2)根据折射规律做出折射光线(注意空气中角大)。
    第四节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重点提示: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不同。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而两种颜料的混合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不同的色光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时,出现的情况是:
    (1)白纸可以反射各种色光,纸出现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相同。
    (2)黑纸吸收各种色光,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在黑纸上,纸都是黑色的。
    (3)各种色纸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对其它不同颜色的光都吸收。
    (4)白光照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纸出现的颜色与纸的颜色相同。
    5、不同的色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透明物体时,透色光的情况是:
    (1)若光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相同时,光可透过物体。
    (2)若光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不同时,光就透不过物体。
    6、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在光谱中,在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有热作用(即热效应),可应用在红外夜视仪、诊断疾病、遥控等方面。重点提示:红外线进不可见光,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2)紫外线:在光谱中,在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化学作用、荧光作用、生理作用,它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杀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1、透镜:
    (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如图一),反过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于主光轴(如图二)
    图一

    图二
    F
    F

    3、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1)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2)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图三)。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图四)。

    F
    图三
    图四
    F

    4、凸透镜成像的公式:,式中:为焦距,为物距,为像距。
    5、照相机的原理: 倒立 缩小 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1)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2)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3)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4)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6、幻灯机的原理:倒立 放大 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7、放大镜的原理: 正立 放大 虚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8、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9、比较: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5)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10、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11、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12、总结:三条特殊光线
    (1)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②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2)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② 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凸透镜透镜成像的特点: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相关学案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27个易错知识点汇总: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电学》部分27个易错知识点汇总,共4页。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这是一份(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共45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共3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光的色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