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优秀课件ppt
展开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下游。(2)范围:包括______、深圳、______、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____________地带。(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化由___________向由区域核心城市——________市为中心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3.城市化水平高的表现(1)________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2)城镇________多,分布密度大;(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4)______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答案】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缓,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著名的侨乡;文化、教育科技发达;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为何说“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答案】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1.工业化问题(1)大量占用______;(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3)____________严重;(4)__________层次偏低等。
2.城市化问题(1)城市__________建设亟待完善;(2)城市占用________面积不断扩大;(3)珠江水质恶化;(4)城市________现象严重;(5)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3.解决对策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___________道路。
曾经为全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现在一半的粮食要靠从其他地区调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一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粮食的需求量增加;二是工业化、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开发过快,加上农业结构的调整等导致耕地大量减少,粮食产量减少。
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答案】C【解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面积大,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特点是( )A.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主导B.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C.由城乡一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D.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因而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
3.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答案】C【解析】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工业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等的增加,农业用地会减少。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结构层次偏低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C.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答案】D【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沿海地区的转移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问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D.电子、高档服装工业【答案】C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也相对落后,产业升级面临一定困难。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增强产业升级的后劲。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如今,该地区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内部交通网络和以香港为中心的外部交通网络,为珠江三角洲迅速融入全球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一轮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将逐步成为城市主导区域,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
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变化图”,探讨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1985年城市分布图
(1)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2010年和1985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生了哪些变化?(2)试从区位条件分析该地区城镇化速度较快的原因。【思维导图】
【答案】(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城镇;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度很大;小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2)自然条件: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城市众多、靠近港澳和东南亚,是著名侨乡,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较早,经济基础较好,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等。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地缘、人缘优势,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读下图,完成第1~2题。1.上图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
2.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第Ⅲ阶段( )A.城市化发展以小城镇为主导B.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C.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减弱D.城市化向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人口、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广州和深圳,充分发挥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周边卫星城的发展,在城市周围出现了许多与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小城镇。第2题,A、B项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表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读下图,探讨下列问题。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以哪一类产业为主?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了以哪类产业为主导的特点?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轻纺工业。 (2) 技术导向型产业为主导;主要工业部门:高新技术(电子电器)工业。 (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D.第一、第三产业上升2.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A.处于稳步发展阶段B.工业结构得到优化C.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D.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答案】1.A 2.D【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波动上升。第2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工业总产值较低,说明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阅读下列材料,探讨相关问题。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材料一 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居住、教育、交通、治安管理、环境问题等。“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如上图),“城中村”就是在城市和村落之间存在的“混合社区”。“城中村”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城市化了,“村民”们也都居住在市区,甚至是中心市区,他们已经完全不再从事或基本上不属于农业范围的职业,甚至他们的户籍也已经全部或绝大部分转为城市户口。珠江三角洲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这个地区承受全省64%的工业污水和74%的生活污水。
据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近几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的监测,这个地区的酸雨已在50%以上。珠江三角洲目前酸雨的年均值已与北美、日本、西欧的重酸雨区相似。材料二 近年来,转型升级一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发展主线。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规模的不断增长,曾经支撑工业高速增长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因土地、劳动力、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有限。联手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方向。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1)“城中村”的存在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哪些城市为核心?这些城市应如何发展以避免结构趋同?(4)珠江三角洲地区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案】(1)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2)除了酸雨问题外,还包括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问题。 (3)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发展要各具特色,加强分工协作。 (4)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的部分内容:①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②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完全达标。③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 200km,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 2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特征不相符的是( )A.沿河分布B.沿河口分布 C.沿铁路线分布D.沿海分布(2)材料二中的三部分内容分别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哪种问题?
(3)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城市问题,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C.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D.改造并淘汰那些能耗高、成本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答案】(1)C (2)①——大量耕地被占用;②——环境污染严重;③——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第(1)题,由材料一可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主要沿河、沿河口、沿海分布。第(2)题,材料二①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说明其针对的是“大量耕地被占用”这一问题;②中的数据主要针对水污染治理,说明其针对的是“环境污染严重”这一问题;③主要针对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一问题。第(3)题,优化产业结构,主要是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而非第一产业(农业)比重。
教材P66 图2-35 1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2-36 201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解读说明:从图中可看出:(1)本区濒临南海,珠江的下游。(2)珠三角城市大多沿海、沿河、沿珠江口分布。(3)对照两图来看城市的数目在不断增加,有些县变为城市。说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学法提示:(1)观察珠三角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位置条件。(2)联系历史知识,总结我国经济特区最先选择这里的社会区位条件。(3)观察城市的分布,归纳其分布特点。(4)对比城市规模和数量的变化,说出城市化进程的表现。
一、教材P65活动提示:1.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①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益;②便于经营管理,改进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③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交流,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2.略。
二、教材P65~P66活动提示:1.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靠近东南亚。2.由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沿河分布: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②沿河口分布: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③沿海分布:珠海、澳门、香港等。3.新增加的城市有:四会市、从化区、增城区、高要市、东莞市、惠阳区、恩平市、台山市、开平市。
三、教材P68活动提示:“三来一补”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由外商提供。中方进行生产后,用生产的产品、商品或劳务来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贷款。
四、教材P70~P71活动提示:1.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产生贫困问题等。2.(1)观点一: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美化城市环境等。(2)观点二:把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放在首位,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3)观点三: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可以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满足不同社会层次的消费需求。
3.城市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较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解决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和保护城市环境等。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占用大量耕地,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污染水源、土壤,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用土地等。对农村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增加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促进城郊农业的发展,增加郊区农民的收入,使城乡居民在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四节 数字地球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四节 数字地球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3章第4节ppt、第3章第4节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3章第3节ppt、第3章第3节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第3章第2节ppt、第3章第2节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