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A版 (2019)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重点 | 1. 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能求简单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 2. 了解面面垂直的定义,初步学会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 3. 熟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转化。 |
难点 | 1.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求法 2. 通过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 3. 通过学习二面角,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数学素养。 |
考试要求 | 考试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难度 中等 |
核心知识点一: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1. 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2)相关概念:①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②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3)画法:
(4)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或PlQ或PABQ.
2. 二面角的平面角
若有①O∈l;②OAα,OBβ;
③OA⊥l, OB⊥l,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是∠AOB。
思考: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否与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有关?
提示:无关。如图,根据等角定理可知,∠AOB=∠A′O′B′,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角的顶点的位置无关,只与二面角的大小有关。
核心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
1. 定义
(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画法:
(3)记作:α⊥β。
2. 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
图形语言 | |
符号语言 | l⊥α,lβα⊥β |
思考: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才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类型一:二面角的计算问题 |
例题1 如图,已知三棱锥ABCD的各棱长均为2,求二面角ACDB的余弦值。
解:如图,取CD的中点M,连接AM,BM,则AM⊥CD,BM⊥CD。
由二面角的定义可知∠AMB为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
设点H是∆BCD的重心,
则AH⊥平面BCD,且点H在BM上。
在Rt∆AMH中,AM=×2=,
HM=×2×=,则cos∠AMB==,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总结提升:
1. 求二面角的大小关键是作出平面角:
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是:
(1)找出这个平面角;
(2)证明这个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3)作出这个角所在的三角形,解这个三角形,求出角的大小。
2. 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1)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过该点作垂直于棱的射线。
(2)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类型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
例题2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S 中,已知∠BSC=90°,∠BSA=∠CSA=60°,又SA=SB=SC。
求证:平面ABC⊥平面SBC。
解:(1)法一:(利用定义证明)
因为∠BSA=∠CSA=60°,SA=SB=SC,
所以∆ASB和∆ASC是等边三角形,
则有SA=SB=SC=AB=AC,
令其值为a,则∆ABC和∆SBC为共底边BC的等腰三角形。
取BC的中点D,如图所示,
连接AD,SD,则AD⊥BC,SD⊥BC,
所以∠ADS为二面角ABCS的平面角。
在Rt∆BSC中,因为SB=SC=a,
所以SD=a,BD==a。
在Rt∆ABD中,AD=a,
在∆ADS中,因为SD2+AD2=SA2,
所以∠ADS=90°,即二面角ABCS为直二面角,故平面ABC⊥平面SBC。
法二:(利用判定定理)
因为SA=SB=SC,且∠BSA=∠CSA=60°,
所以SA=AB=AC,
所以点A在平面SBC上的射影为∆SBC的外心。
因为∆SBC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点A在∆SBC上的射影D为斜边BC的中点,
所以AD⊥平面SBC。
又因为AD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SBC。
总结提升:
证明面面垂直常用的方法:
(1)定义法:即说明两个半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法: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即把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
(3)性质法: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此平面。
类型三:线线、线面垂直的综合 |
例题3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C1上的动点。
(1)求证:A1E⊥BD;
(2)当E恰为棱CC1的中点时,求证:平面A1BD⊥平面EBD。
思路探究:(1)欲证A1E⊥BD,只需证明BD垂直A1E所在平面即可;
(2)要证平面A1BD⊥平面EBD,只需求出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即可,或证明一个平面内的某一直线垂直于另一个面。
证明:连接AC,设AC∩DB=O,
连接A1O,OE,
(1)因为AA1⊥底面ABCD,
所以BD⊥A1A,又BD⊥AC,A1A∩AC=A,
所以BD⊥平面ACEA1,
因为A1E平面ACEA1,所以A1E⊥BD。
(2)在等边三角形A1BD中,BD⊥A1O,
因为BD⊥平面ACEA1,OE平面ACEA1,
所以BD⊥OE,所以∠A1OE为二面角A1BDE的平面角。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棱长为2a,因为E为棱CC1的中点,由平面几何知识,得EO=a,A1O=a,A1E=3a,满足A1E2=A1O2+EO2,所以∠A1OE=90°,即平面A1BD⊥平面EBD。
总结提升:
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1)重视转化
涉及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的解题关键是转化,即证面面垂直转化为证线面垂直;证线面垂直转化为证线线垂直。
(2)充分挖掘线面垂直关系
解答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时,通常要先证出一个关键的线面垂直关系,由此出发才能证出其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因此要注意线面垂直在解题过程中的枢纽作用。
1. 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
简称为“一作、二证、三求”。
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思路
(1)本质:通过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即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2)证题思路:处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处理线面垂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处理线线垂直问题来解决。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直线l⊥平面α,l⊂平面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可能重合
C. 相交且垂直 D. 相交不垂直
2. 从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二面角的两个面引垂线,则这两条垂线所夹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系是( )
A. 互为余角 B. 相等
C. 其和为周角 D. 互为补角
二、填空题
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CA1的平面角等于________。
4. 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BAC=90°,则二面角BPAC的大小等于________。
三、解答题
5. 如图,AC⊥平面BCD,BD⊥CD,AC=AD,求平面 ABD 与平面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6.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PC⊥平面ABCD,E是PA的中点,求证:平面BDE⊥平面ABCD。
1. 答案:C
解析: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与β垂直,故选C。
2. 答案:D
解析:画图知从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二面角的两个面引垂线,则这两条垂线所夹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互为补角,所以选D。
3. 答案:45°
解析:根据长方体中的位置关系可知,AB⊥BC,A1B⊥BC,根据二面
角的平面角定义可知,∠ABA1 即为二面角ABCA1的平面角. 又AB=AA1,且AB⊥AA1,所以∠ABA1 =45°。
4. 答案:90°
解析:∵PA⊥平面ABC,∴PA⊥AB,PA⊥AC,∴∠BAC为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又∠BAC=90°。所以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90°。
5. 证明:因为AC⊥平面 BCD,BD平面 BCD,
所以BD⊥AC。
又因为BD⊥CD,AC∩CD=C,
所以BD⊥平面 ACD。
因为AD平面 ACD,所以AD⊥BD,
所以∠ADC即为平面 ABD 与平面 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ACD中,AC=AD,所以∠ADC=30°。
6. 证明:连接AC,设AC∩BD=O,连接OE。
因为O为AC中点,E为PA的中点,
所以EO是∆PAC的中位线,
所以EO∥PC。
因为PC⊥平面ABCD,所以EO⊥平面ABCD。
又因为EO平面BDE,
所以平面BDE⊥平面ABCD。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重点 | 1. 进一步学会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熟练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转化 2. 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 3. 能应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相关问题。 4. 理解平行与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 |
难点 | 1. 熟练掌握垂直关系的判定和证明 2. 通过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数学素养。 |
考试要求 | 考试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难度 中等 |
核心知识点一: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文字语言 |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
符号语言 | |
图形语言 | |
作 用 | ①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②作面的垂线 |
类型一: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 |
例题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
求证:BC⊥AB。
证明:如图,在平面PAB内,作AD⊥PB于点D。
∵平面PAB⊥平面PBC,
且平面PAB∩平面PBC=PB,AD平面PAB,
∴AD⊥平面PBC。
又BC平面PBC,∴AD⊥BC。
又∵PA⊥平面ABC,BC平面ABC,∴PA⊥BC,
又∵PA∩AD=A,∴BC⊥平面PAB。
又AB平面PAB,∴BC⊥AB。
总结提升:
1. 证明或判定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3)若a∥b,a⊥α,则b⊥α(a、b为直线,α为平面);
(4)若a⊥α,α∥β,则a⊥β(a为直线,α,β为平面);
2.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告诉我们要将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方法是在其中一个面内作(找)与交线垂直的直线。
类型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应用 |
例题2 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BD∥CE,且CE=CA=2BD,M是EA的中点。
求证:(1)DE=DA;
(2)平面BDM⊥平面ECA;
(3)平面DEA⊥平面ECA。
证明:(1)设BD=a,如图,作DF∥BC交CE于F,
则CF=DB=a. 因为CE⊥平面ABC,
所以BC⊥CF,DF⊥EC,
所以DE==a。
又因为DB⊥平面ABC,
所以DA==a,
所以DE=DA。
(2)取CA的中点N,连接MN,BN,则MNCEDB。
所以四边形MNB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D∥BN。
又因为EC⊥平面ABC,所以EC⊥BN,EC⊥MD。
又DE=DA,M为EA的中点,所以DM⊥AE。
所以DM⊥平面AEC,所以平面BDM⊥平面ECA。
(3)由(2)知DM⊥平面AEC,而DM平面DEA,
所以平面DEA⊥平面ECA。
总结提升:
垂直问题转化关系如下所示:
垂直关系的互化及解题策略:
空间问题化成平面问题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解题时,要抓住几何图形自身的特点,如等腰(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等。还可以通过解三角形,产生一些题目所需要的条件,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注意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1.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空间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垂直”与“平行”关系相互转化的依据。
2.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及线线垂直”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学中的化归转化思想,其转化关系如下: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直线a与直线b垂直,直线b⊥平面α,则直线a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 a⊥α B. a∥α
C. aα D. aα或a∥α
2. 已知l⊥平面α,直线m平面β. 有下面四个命题:
①α∥βl⊥m;②α⊥βl∥m;③l∥mα⊥β;④l⊥mα∥β.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② D. ①③
3. 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平面ABC⊥平面PAB,PA=PB,AD=DB,则( )
A. PD平面ABC
B. PD⊥平面ABC
C. PD与平面ABC相交但不垂直
D. PD∥平面ABC
二、解答题
4.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面SDC⊥底面ABCD。
求证:平面SCD⊥平面SBC。
5. 如图,四棱锥VABCD的底面是矩形,侧面VAB⊥底面ABCD,又VB⊥平面VAD。
求证:平面VBC⊥平面VAC。
1. 答案:D
解析:a⊥b,b⊥α,则a∥α或aα,选D。
2. 答案:D
解析:∵l⊥α,α∥β,∴l⊥β,∵mβ,∴l⊥m,故①正确;∵l∥m,l⊥α,∴m⊥α,又∵mβ,∴α⊥β,故③正确。
3. 答案:B
解析:∵PA=PB,AD=DB,∴PD⊥AB. 又∵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B=AB,∴PD⊥平面ABC。
4. 证明: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CD。
又平面SDC⊥平面ABCD,
平面SDC∩平面ABCD=CD,BC平面ABCD,
所以BC⊥平面SCD。
又因为BC⊥平面SBC。
所以平面SCD⊥平面SBC。
5. 证明:∵面VAB⊥面ABCD,且BC⊥AB,面VAB∩面ABCD=AB,BC平面ABCD。
∴BC⊥面VAB,
又VA平面VAB,∴BC⊥VA,
又VB⊥面VAD,∴VB⊥VA,
又VB∩BC=B,∴VA⊥面VBC,
∵VA面VAC,∴平面VBC⊥平面VAC。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秀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精品导学案,共7页。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秀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