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中考总复习科粤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课件+测试
展开考点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常考点)(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 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要把 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②节约原则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1~2 mL,固体取的量为盖满试管底部。③防污染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 ,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入 内。
(2)取用方法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向玻璃容器中加入固体药品时,需掌握以下原则:
②液体药品a.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b.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
c.液体量取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时,用量筒量取,量筒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2)不要把胶头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胶头滴管。(3)用过的胶头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4)严禁用未经清洗的胶头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常考点)
3.玻璃仪器的洗涤(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2)难溶物的洗涤用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洗去油污;用稀盐酸洗去难溶性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3)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
4.一般意外事故的处理(常考点)
【拓展思考1】(1)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或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答案:可以通过画简图的形式进行判断,如图所示。俯视读数时,读数值大于实际体积,偏高,仰视读数时,读数值小于实际体积,偏低。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造成了试管的破裂,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案:a.试管外壁有水,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b.加热前没有预热,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c.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d.实验完毕,没有等到试管冷却就用冷水冲洗试管,造成试管骤冷炸裂。
【拓展思考2】(1)观察到有气泡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试举例说明。答案:不一定。放出气泡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碳酸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造成的,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物质的形状或状态改变一定是物理变化吗?试举例说明。答案:物质的形状或状态改变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生石灰在空气中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熟石灰;氯化氢气体与氨气相遇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两种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考点四:物质性质的探究1.物质的性质
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步骤:观察与问题、 、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注意事项
1.注意长短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集气、贮气等多种用途。当用它集气、洗气时,气流方向应考虑从长导管进还是从短导管进。2.注意深浅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可伸进试管口内,以免沾污胶头滴管造成试剂的污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伸入集气瓶的瓶口;在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集气瓶的底部。
3.注意多少实验时,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酒精灯中酒精的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加热时,试管盛装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滴加酸碱指示剂要少量。4.注意先后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时,先移游码至零刻度,再调节平衡螺母;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固体、液体混合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连接玻璃管时,先润湿玻璃管,后稍用力插入橡皮塞孔(或胶皮管)。仪器的装配与连接一般依“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连接。
【例1】(2019长沙)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A正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故C不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D正确。答案:C
二、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他物质,并不是物质的外在形态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如果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的种类改变的是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的是物理变化。
【例2】(2019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将原料混合在一起、使泥巴成型、将瓷器晾干这些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B、C错误;瓷器烧结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D正确。答案:D
解析: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A错误;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错误;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正确;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D错误。
一、选择题1.(2019青岛)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2019济宁)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解析: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A属于物理变化;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B属于化学变化;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C属于物理变化;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D属于物理变化。
3.(2019乐山)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B.苹果腐烂变质C.矿石研磨成粉D.酸雨腐蚀建筑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苹果腐烂变质、酸雨腐蚀建筑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矿石研磨成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4.(2019雅安)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B.难溶于水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解析:能与活泼金属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A属于化学性质;难溶于水、淡黄色固体及熔沸点低,都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B、C、D属于物理性质。
5.(2019云南)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解析: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错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C正确;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正确。
6.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发展电动汽车要靠新型化学电池的开发B.研发治疗“H7N9”的新型抗病毒药物C.神舟系列航天器需要更多的合成材料D.编写新的电脑程序
解析:研究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药物都离不开化学,而编写新的电脑程序与化学研究无关。
7.(2019河北)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热水蒸发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A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的物质,B属于化学变化;滚摆上升是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C属于物理变化;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D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8.(2019广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试管口的正上方进行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A错误;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来,B错误;量取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C错误;向酒精灯加入酒精时,应用漏斗进行添加,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正确。
9.(2019河南)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红磷燃烧生成固体,消耗瓶内的氧气,所以瓶内产生压强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即氧气的量,故A不合题意;利用加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好,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合题意;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该装置是敞口容器,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符合题意;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
10.(2019烟台)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A错误;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错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C错误;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
二、填空与简答题11.(2019齐齐哈尔)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填仪器名称)里。 (2)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答一点即可)。
解析:(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2)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腐蚀胶帽(或沾污试剂)。
腐蚀胶帽(或沾污试剂)
(3)过滤液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用托盘天平称量12.6 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 。
解析:(3)过滤液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向左盘添加氯化钠(或向左盘添加药品,或添加药品,或添加氯化钠)。
向左盘添加氯化钠(或向左盘添加药品,或添加药品,或添加氯
12.(2019重庆)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如图所示玻璃仪器,回答问题。
(1)可用作热源的是 (填序号),若往仪器E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 (填“平”“立”或“斜”)放。 (2)若用仪器A和D稀释浓硫酸,则D的作用是 ,若用仪器A和D进行过滤操作,还必须用到上述的一种仪器是 (填名称)。 (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 。
解析:(1)酒精灯作为热源,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将试管平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加快散失,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3)若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溶于水。
常用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②正确取用固体药品,滴加或倾倒液体药品,并会选择合适的仪器。③正确使用酒精灯,并会选择合适的仪器给物质加热。④借助实验装置图(或文字叙述),以判断操作正误和有无安全隐患等方式,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例1】(2019德阳)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点拨: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错误;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故B正确;量取液体时要求“量一次,程最小”原则,量取5.5 mL的液体不能用50 mL的量筒,应该用10 mL的量筒,故C错误;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天平的左盘放置的是物体,右盘放的是砝码,且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故D错误。答案:B
【真题集训】 1.(2019黔西南)如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正确;振荡试管中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振荡,故B错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进行尾气处理,故C错误;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且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
2.(2019菏泽)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A错误;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B正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错误。
①以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和具体物质的应用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本质。②以图片、诗词、成语、俗语等提供信息,从具体的变化过程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③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背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2】(2019枣庄)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点拨: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A属于物理变化;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B属于物理变化;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C属于物理变化;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D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
化学变化的判断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就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为物理爆炸,液化气爆炸、火药爆炸为化学爆炸。
【真题集训】 3.(2019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增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解析: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冶炼生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故B错误;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故C错误;棉纱织布不涉及化学变化,故D正确。
4.(2019成都)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冶炼生铁C.烧制陶瓷D.棉纱织布
①提供物质的性质,根据对性质的描述,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②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其性质,从物质的用途考查对性质的理解。③由物质的用途,结合变化和性质的判断方法,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3】(2019长沙)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D.钢丝用于作导线
点拨: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A属于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B属于物理性质;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C属于物理性质;钢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钢的导电性,D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答案:A
物质的用途、性质、变化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有序的,动态的,是性质的具体体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物质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或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易(难)”等词语。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的关系如下:
【真题集训】 5.(2019德州)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用干冰人工降雨D.用氧化钙作干燥剂
解析:用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稀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A属于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B属于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C属于物理性质;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D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解析: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可燃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 B.酒精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①结合实际情况考查对科学探究各个环节涵义的理解。②通过实验探究考查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以物质的变化、性质、组成等为背景,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考查应用信息和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点拨:“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会不会是大理石呢?”这是应用了猜想的方法;“将鹅卵石放到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这是应用了实验的方法。“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这是根据在检验碳酸根离子时,将酸滴入,出现气体,做出了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推理。综合以上分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到归纳的科学方法;故选D。答案:D
【例4】(2019原创题)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鹅卵石放到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 B.实验C.推理 D.归纳
科学探究各环节的作用(1)观察与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2)假设与预测是对问题中的现象、原因依照自己的经验或理论水平进行的假设;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实验与事实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获取事实和证据的重要途径。(4)通过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或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真题集训】 7.(2019贵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A.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B.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碳元素——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C.区别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适量明矾D.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解析:不能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生锈铁钉,因为铁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不能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碳元素,故B错误;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的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的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C错误;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根据燃烧现象的不同,可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故D正确。
8.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获得证据……得出结论……
(1)他提出的问题是 。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 ,观察现象。
解析:根据该同学建立的假设可判断他提出的问题,即“袋内是什么气体”;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故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澄清石灰水。
袋内是什么气体(答案合理即可)
通入澄清石灰水(答案合理即可)
2021春中考总复习科粤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课件+测试: 这是一份2021春中考总复习科粤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课件+测试,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机溶剂,副反应,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石英砂,玻璃钢,考点三化学能的利用,化石燃料,太阳能,佝偻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春中考总复习科粤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课件+测试: 这是一份2021春中考总复习科粤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课件+测试,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指示剂,变红色,变蓝色,不变色紫色,不变色无色,~14,玻璃棒,标准比色卡,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春中考总复习科粤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溶 液 课件+测试: 这是一份2021春中考总复习科粤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溶 液 课件+测试,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能溶解其他物质,析出固体,饱和状态,变化不大,体积的溶剂,玻璃棒,考点四结晶现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变化很明显,测控导航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