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共21页。
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系列质量守恒定律 测试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姓名: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70分)1.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单质碳和一种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A.Na2SO4 B.Na2CO3 C.NaHCO3 D.NaOH【答案】B【解答】A、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硫酸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C、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氢氧化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答案】C【解答】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总显负价,如NaNO3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5价,故A错。B、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才行,故B错。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C正确;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D错。故选:C。3.用燃烧法测定某化合物的组成。现取1.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含碳元素1.2g B.该化合物中可能含氧元素 C.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4 D.该化合物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答案】B【解答】解: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0.4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4g=1.6g,1.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化合物中含碳元素1.2g,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4,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化合物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 B.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气体参加,就不遵守了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D.水结冰后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解答】解:A、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物理量是质量,不是体积,错误;B、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依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正确;D、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利用红磷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能燃烧,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答】解: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水中氢元素显+1价,故选项推理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并不是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推理错误。D、利用红磷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试推断该密闭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 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34646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A.A+B→C+D B.B+C+D→A C.A→B+C+D D.C→A+B+D【答案】D【解答】解:待测值:3+4+64+6﹣14﹣24=39,反应后A、B、D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C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因此C分解生成ABD,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A+B+D。故选:D。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也不同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AgNO3见光分解不可能得到NH3 C.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答案】D【解答】A、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也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B、硝酸银中不含有氢元素,分解不能生成氨气,该选项说法正确;C、含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1个水分子和1个甲烷分子都含有10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不一定有a+b=c+d,例如C2H5OH+3O22CO2+3H2O,1+3≠2+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461114反应后质量/g待测15084A.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一定属于化合物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2 g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111【答案】B【解答】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待测值=4+6+111+4﹣15﹣84=26,反应后甲、乙、丁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即丙分解生成甲、乙、丁,因此丙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4g+26g=3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5﹣6):111=9:1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9.用如图装置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锥形瓶引燃红磷B.红磷下方细沙的作用是隔热C.系有气球的玻璃管可缓冲气压,保证安全 D.实验后天平指针右偏可能是橡胶塞未塞紧【答案】A【解答】A、不能加热锥形瓶引燃红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红磷下方细沙的作用是隔热,以防止锥形瓶炸裂,该选项说法正确;C、系有气球的玻璃管可缓冲气压,以防止瓶塞飞出,保证安全,该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后天平指针右偏,可能是橡胶塞未塞紧,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部分逸散出去了,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0.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B.C.D. 【答案】B【解答】反应前一段时间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反应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小,锰元素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因此B选项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故选:B。11.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MnCl2+2X+Cl2↑,则X的化学式为( )A.H2 B.O2 C.H2O D.HClO【答案】C【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2X+Cl2↑,反应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0、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C。12.已知含氢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后氢元素全部进入生成的水中,葡萄糖(C6H12O6)和乙酸(CH3COOH)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A.48g B.72g C.36g D.144g【答案】D【解答】解:1个C6H12O6、CH3COOH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1,则混合物240g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40g××100%=1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16g÷(×100%)=144g。故选:D。13.下列实验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答案】D【解答】解:A、因在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能用来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故A正确;B、因在密闭的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仍在锥形瓶中,反应前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质量,能用来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故B正确;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D、红墨水和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D。14.某物质2.8g完全燃烧,生成8.8g CO2和3.6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无法确定 D.该物质由碳、氢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答案】D【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氢元素的质量为:3.6g×=0.4g,2.4g+0.4g=2.8g,与有机物的质量相等,所以该有机物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没有氧元素,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4g=6:1;故选: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30分)15.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填序号),其原因是 。(2)A图是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这里要“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是 。【答案】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装置未密闭,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密封容器,缓冲气压;防止红磷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从锥形瓶中逸出,导致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解答】(1)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B,其原因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装置未密闭,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2)在这个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密封容器,缓冲气压;这里要“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是防止红磷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从锥形瓶中逸出,导致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16.(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硫与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2)化学反应前后必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填字母)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3)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O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4)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后质量g1.5X0.82.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54C.丙、丁一定是单质 D.甲一定是化合物【答案】(1)32;32;64.(2)B(3)CH4O(4)D【解答】解:(1)由化学方程式式S+O2SO2知在点燃条件下,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2)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②分子数目可能改变,④物质种类一定改变。故选B(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后已有C、H、O原子个数分别为2、8、8,反应前已有氧原子6个,故2X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H4O;(4)反应前甲10g,反应后甲1.5g,甲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甲为8.5g,反应前丙丁为0,反应后丙为0.8g,丁为2.2g,丙丁为生成物,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故反应后乙的质量为10g+10g=0.8g+2.2g+乙物质质量,乙的质量为17g,故乙为生成物且生成了乙7g;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为分解反应,A错误;X的值为17,B错误;丙丁不一定是单质,C错误;甲分解生成乙、丙、丁,甲为化合物,D正确;故选D。17.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一: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二:质量守恒。你认为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2)B、C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但化学反应结束后称量,发现 B 实验中天平指针指向 (填“偏左”或“偏右”)。而C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分析其原因是 。(3)D组同学完成镁带燃烧实验后发现镁带质量增加了,你认为镁带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答案】后一种; 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偏右;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烧杯中逸出,被软塑料瓶收集起来;符合【解答】解:(1)由于白磷刚引燃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天平不平衡;;(2)B、C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化学反应结束后称量,发现B实验中天平指针偏右,而C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原因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烧杯中逸出,被软塑料瓶收集起来;(3)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是因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空气和氧气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馨提示,命题点一,命题点二,考试方向,变式训练,命题点三,方法技巧,命题点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分子、原子和离子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构成物质的微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试方向,变式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