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第4章 综合能力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 )
A B C D
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燃烧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C.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3.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方法,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方法的是 ( )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4.燃气热水器中的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5.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6.下列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
A.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B.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C.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D.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7.2018年11月28日河北张家口一化工公司发生爆炸起火事故,致多人伤亡,令人痛心。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
①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 ④撤离时,可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离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只有②④ D.②③④
8.有关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6 g硫和32 g氧气反应生成48 g二氧化硫
B.8 g硫和8 g氧气反应生成16 g二氧化硫
C.32 g硫和16 g氧气反应生成48 g二氧化硫
D.2 g硫和1 g氧气反应生成3 g二氧化硫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 g水和10 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 g,可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碳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一定大于参与反应的红磷质量
D.2 L氢气和2 L氧气燃烧,生成水的体积一定等于4 L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Ca(OH)2+CO2CaCO3↓+H2O B.H2CO3CO2↑+H2O
C.2H2+O22H2O D.KClO3KCl+O2↑
11.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 4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
A.C2H4 B.C2H5OH C.C2H2 D.CH4
12.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13.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11。若2.4 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
A.17∶9 B.25∶9 C.5∶2 D.25∶18
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有a gY2完全反应,生成b g Z,则同时消耗(b-a)g X2
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3N
D.m g X2和n gY2充分反应,则生成Z的质量一定不大于(m+n)g
15.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 s、t2 s时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34分)
16.(3分)根据有关燃烧和燃料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蜡烛放在空气中,蜡烛没有燃烧,原因是 。
(2)把冷的白瓷碟子从上方移近蜡烛火焰,过一会儿,在碟子上出现了炭黑,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元素。
(3)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提供充足的 都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17.(13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1)、(2)、(3)后面的括号中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 ,( )。
(2)加热高锰酸钾 ,( )。
(3)过氧化氢分解 ,(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5)酒精(C2H6O)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8.(4分)一定条件下,物质A()与B()反应生成C(),下图是其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1)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填“是”或“否”)。
(2)按物质分类的方法,在A、B、C 3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3)请列举一个符合上述微观示意图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5分)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硅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 元素。
(2)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R↑,则R的化学式为 。
(3)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未来的新能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4分)同学们知道点燃的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剧烈燃烧,并生成碳和氧化镁,则其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反应,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有: ; (任写两个方面)。
21.(5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①和图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 , ② 。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 ,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的火焰的方法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2.(5分)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A B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23.(10分)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1) |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 酒精 ,蒸馏水 |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
(2) |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 比硬纸片的低 |
(3) | 在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 ②蜡烛火焰a (填“先于”或“后于”)b熄灭 |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
|
(4) |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 ①烧杯底部变黑; 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 先熄灭的原因是 |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4.(6分)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
(1)生成CO2质量为 g;
(2)求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
第4章 综合能力检测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C | A | C | D | A | B | A | B | C | B | C | A | B | C | D |
1.C 【解题思路】 油罐车内的汽油或柴油等属于易燃液体,故选C。
2.A 【解题思路】 燃烧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
3.C 【解题思路】 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方法是清除可燃物灭火。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空气灭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与“釜底抽薪”的灭火方法相同;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是隔绝空气灭火。
4.D 【解题思路】
选项 | 正误 | 分析 |
A | √ |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氧 |
B | √ | 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C | √ | 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
D | ✕ |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无法溶解和吸收一氧化碳,不能防止CO中毒 |
5.A 【解题思路】 从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所以“火要空心”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烧得更旺。
6.B 【解题思路】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且遇到明火。故选B。
7.A 【解题思路】 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①正确;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②正确;发生火灾时不能跳楼,由于楼层很高,跳楼可能会造成更坏的结果,③错误;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烟尘,为了防止烟尘被吸入体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由于温度高烟尘会聚集在上方,所以要低姿行走,快速离开,④正确。故选A。
8.B 【解题思路】 根据化学方程式S+O2SO2,参加反应的硫、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2。故选B。
9.C 【解题思路】 10 g水和10 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 g,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A错误;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中,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参与反应的碳和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总和,B错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质量一定大于参与反应的红磷质量,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C正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质量,不适用于体积,D错误。
10.B 【解题思路】 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排除A、C项,D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没有标出反应条件。
11.C 【解题思路】 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1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得2个X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2。
12.A 【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H2CH4O,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甲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B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C错误;1个丙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D错误。
13.B 【解题思路】 根据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1,假设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11,设生成8.8 g 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2A + 5B2C + 4D
2×9 4×11
x 8.8 g
,x=3.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6 g+8.8 g-2.4 g=10 g,则B与C的质量比为10 g∶3.6 g=25∶9。
14.C 【解题思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3N)。
15.D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反应进行到t1 s时各物质的质量不再变化,即反应已经结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为:甲的质量由16 g变为8 g,则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由4 g变为32 g,则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始终不变,丁的质量由24 g变为4 g,则丁是反应物。该反应由甲和丁生成乙,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B正确;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g-4 g)∶(24 g-4 g)=7∶5,C正确;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 g-8 g)∶(32 g-4 g)=2∶7,D错误。
16.【参考答案】 (每空1分)(1)温度没有达到蜡烛的着火点 (2)碳 (3)氧气
【解题思路】 (1)蜡烛属于可燃物,蜡烛放在空气中,与氧气(空气)接触,蜡烛没有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碟子上出现了炭黑,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提供充足的氧气,均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17.【参考答案】 (1)3Fe+2O2Fe3O4(2分) 化合反应(1分)
(2)2KMnO4K2MnO4+MnO2+O2↑(2分) 分解反应(1分)
(3)2H2O22H2O+O2↑(2分) 分解反应(1分)
(4)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5)C2H6O+3O22CO2+3H2O(2分)
18.【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否 (2)B
(3)2CO+O22CO2(合理即可,2分)
【解题思路】 (1)由题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2)A物质的分子和C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因此这两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B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物质B为单质。
(3)观察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有2个B物质的分子没有参与反应,该反应是2个A物质的分子与1个B物质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C物质的分子。化学反应2CO+O22CO2符合。
19.【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非金属 氧(或O)
(2)CO
(3)Si+O2SiO2(2分)
【解题思路】 (1)硅属于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名前四的是氧、硅、铝、铁。
(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可推断生成物R的化学式为CO。
(3)根据题中所给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SiO2。
20.【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2Mg+CO22MgO+C(2分) 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1.【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①隔离可燃物 ②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水的密度比油大下沉,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2分) 盖上锅盖(或倒入大量青菜等)
22.【参考答案】 (每空1分)(1)向右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
(2)不变
(3)密封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3.【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实验探究】(1)燃烧起来 没有燃烧 (2)着火点 (3)先于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4)烧杯内产生的热使二氧化碳气体上升(或热的CO2气体膨胀后密度变小,2分) 【拓展】堆积面粉与空气接触面积小,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少;撒向空中的面粉与空气(或氧气)接触面积大(或充分接触),同一时间(瞬间)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气体多,膨胀而爆炸(3分)
24.【参考答案】 (1)2.2(1分)
(2)解:设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为x。 (1分)
CaCO3+2HClCaCl2+CO2↑+H2O (2分)
100 44
x 2.2 g
x=5 g (1分)
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100%=50% (1分)
答: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0%。
【解题思路】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就是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 g+36.5 g-44.3 g=2.2 g。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可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