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8736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8736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8736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册全册学案+练习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案 学案 7 次下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案 学案 10 次下载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 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同步练习 学案 3 次下载
-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学案设计,共9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 1. 填空:(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的作品。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_____ ,始终 ______。这首词写于1205年。当时,宰相韩侘胄要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词人既______,又______。在登上镇江东北______时,______,写出了这首词。 2. 选择:(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是 ( )A.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A. 人道寄奴曾住。( ) B.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C. 俱会大道口。( ) D. 执手分道去。( )(3)“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 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试对下列句中的“望”选出正确的解释。A. 望中犹记。( ) B. 不久望君来。( )C. 怅然遥相望。( ) D. 君还何所望。(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B.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C.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D.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的耻辱。B.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C. 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D. 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3. 问答:(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分析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试分析这里运用刘裕典故的表现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稼轩词编年笺注》 南宋 辛弃疾 力主抗金 壮志难伸 支持韩侘胄北伐 反对草率冒进 北固亭 抚今追昔2. (1)ACD (2)A.a B.d C.b D.b (3)A.d B.c C.a D.b (4)D (5)D3. (1)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现在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2)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率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 1.(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2.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山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明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1)轻微、新鲜、清爽等。(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3)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2. (1)D(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2)苏轼,辛弃疾;豪放派。(3)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例如,“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明月皎洁,那小小的船儿似乎装满了这迷人的月光;秋江澄澈平平地铺展开来。字里行间洋溢着词人无法言说的轻松与喜悦。又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粼粼细浪。”词人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将这骤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摹写得极富人情味:波神钟情于我,故意涌起波浪阻止船的行驶,好让我欣赏斜阳下的秋江景色。
《声声慢》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一剪梅》,回答问题。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1)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2)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3)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4)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问: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请赏析。 二、阅读《浪淘沙·疏雨洗天清》,回答问题。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邓剡①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1. “浪淘沙”是这首词的 。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开篇就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B. 井桐落叶勾起诗人身世之感,引出下文内容。C. “不见王谢宅”隐含对南宋即将灭亡的担忧。D. “访新亭”意味深长,为纾解自己无尽的情思。3. 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雨”意象的异同点。
《声声慢》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一剪梅: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二、1. 词牌名2. C 解析:此句用典,运用刘禹锡《乌衣巷》的典故说明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一片,长满了青青野草。表达了命运无常、国家兴亡之感。3. 相同:两首词的梧桐和雨都形象寄托了作者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不同:李清照借梧桐和雨更多抒发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表现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共3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字之源,句之美,诗之韵,拓知识,理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导学案及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