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 学案01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 学案02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 学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精品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精品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
    《故都的秋》

    一、重点
    1. 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 学习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二、难点
    1. 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作者以景显情、以情驭景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一、整体感知
    1. 作者介绍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2. 题解
    “故”字,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故都”则表明描写的地点。“秋”字,揭示了本文的描写角度确定了描写的内容。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值得品味。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取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二、重点研读
    (一)初读课文,宏观把握
    课文分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思秋。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绘秋、议秋。
    第三部分(13-14自然段):恋秋。
    绘秋部分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胜果
    故都的秋有哪些特点?
    清、静、悲凉

    (二)文字绘画,解读秋景
    “秋景图”展示了 “秋”的“意境”,然而这些意境亦是由“秋”的色彩、音响构成的,请找出“秋景图”中呈现色彩、传递声响的词语或事物,完成下列表格。





    事物
    颜色
    声音
    芦花 柳影 夜月
    碧空 驯鸽 牵牛花
    槐蕊
    灰沉沉的天 青布
    枣子 尘沙 灰土
    灰白色
    青蓝色
    暗黑色
    紫黑色
    淡绿
    微黄
    虫唱
    钟声
    鸽声
    蝉声
    雨声
    人声
    感受
    清、静、悲凉

    (三)探讨主旨,九宫格版
    读完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抑或是有其它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
    颂秋说
    悲秋说
    恋国忧国忧民说
    陶醉自然、钟情文化说
    礼赞、感伤说
    关注生命、执著追美说
    灵魂的清醒与独立说
    秋士心态说
    追求说


    一、考点链接
    语言运用之仿写
    1. 概况
    仿写,是目前各地考试题中经常考查的一个能力点。仿写的考法比较灵活,一般在题目中出现一个或两个例句,并提出若干要求,诸如“句式(结构)相同”“运用相同修辞手法(或与例句构成排比)”“内容(意义)相关”等,有的还有字数的明确限制。仿写类试题,基本有续写式、嵌入式、命题式、开放式等类型。
    2. 解答技巧
    (1)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
    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内容等有明确规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
    (2)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
    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具体来说,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审句式,定结构。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单句、复句等。结构上,哪些词不能变,哪些词可以变,一定要清楚。阅读例句,不仅要分析句子的大结构,还要分析句内的小结构。
    ②审语境,定内容。审读时应该“瞻前顾后”,确定文段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分析各句的逻辑关系,然后确定仿写内容。
    ③用联想,定对象。仿句题形式为仿,关键在想,重难点就是要学会运用相关联想,有时也运用类比联想、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说,例句中写“花”,我们可联想到“草”“树”;例句中写“琴”,我们可联想到“棋”“书”“画”;例句中写“天空”,我们可联想到“高山”“草原”“大地”等。
    ④审修辞,定手法。仔细研读例句有没有使用修辞;如果有,仿句应使用与例句同样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比拟、反复、设问、引用、顶真等。
    ⑤审语意,合逻辑。所写仿句在语意上、用词搭配上均应做到与例句相互照应,连贯自然,合乎逻辑。(仿句内部也应如此)
    ⑥审语言,定表达。在情感的表达或抒发方面,仿句也应与例句的表达方式相吻合。例句或是平实的叙述,或是形象的描写,或是直接抒情,或是表达含蓄,或是蕴含哲理,或是包含讽刺,那么仿句也应该与之相合。一般情况下,仿写出的句子应该隽永优美有诗意,切不可俗白。

    二、精典例题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尘: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人类啊,我本不是灾害,应该好好思考我产生的原因了。
    (2)舒: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
    解析:拆拼汉字是指对文字形体加以离合、增损或只假借字形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用来表达不便直说的思想内容,突破固定的语意,产生翻新的效果;也可以使说话婉转,增强趣味性,从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答题分四步走:(1)分析例句确定内容,前一句应是拆拼汉字,后一句应是由该字引发的联想;(2)仔细观察汉字的结构,了解其形体特点,明确各偏旁或部首的组成;(3)就汉字的组成部位,找到联想点,充分展开联想想象;(4)构思有内涵或有哲理或幽默的语句,使用修辞手法,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歧(zhī)韵  一椽(y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
      B. 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
      C. 普陀(tuó)山  房檩(lǐn)   陪衬(chèn) 夹袄(ǎo)
      D. 萧(xiāo)索  着(zhuó)衣  混沌(dùn)  椭(tuǒ)圆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姿态  赏玩  即使  黄城人海
    B. 细腻  清闲  啼唱  尘沙灰土
      C. 田圆  深沉  严厉  不能自已
      D. 蓑弱  悠闲  陶然  回味不永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B.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D.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4.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C. 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 “木马”“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B. 一年一度的CCTV2006年广告招标活动已尘埃落定,宝洁公司以3.49亿元的天价蝉联了央视广告标王的宝座。
      C. 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 书写杂乱的药方,连权威专家都看不懂,如果是普通患者,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看起来绝对是天书。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辩,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①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②。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③,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要更加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造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
    (郁达夫 1935年4月)
    注:《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 第一段有三个用黑体字和序号标出的“内容”,它们的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__________  ②和③__________  ①和③__________
    2. 第三段中,作者提出“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他所说的“心”,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__________;他所说的“体”,不完全等于“体裁”,应该是我们现在常说的__________;至于他所说的“新旧等工具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__________的问题。
    3. 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第一重指□□□□□□□□。(不超过8个字)
    第二重指□□□□□□□□□□□□□□。(不超过14个字)
    4. 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不超过48个字)
    5. 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 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 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C. 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 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E. 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1. A 解析:A项“歧”读qí;“椽”读chuán。
    2. B 解析:A项,黄—皇;C项,圆—园;D项,蓑—衰。
    3. C 解析:C项,应为“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4. B 解析:A项,流风遗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这里形容“三苏祠”不当。B项,按图索骥:按线索寻找,也喻办事机械死板。C项,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谨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这里应用“浑然一体”。D项,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这里修饰网络病毒不恰当。
    5. 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宝座”应改为“称号”。C项成分残缺,最后加“等症状”。D项不合逻辑,“普通患者”包括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
    6. 不同;不同;相同(① 指《古文辞类纂》中对文章的各种分类;② 指由各类名所决定的文章的内容;③ 指文章自身的内容,它决定文章的体。
    7. 主题;表现形式;白话与文言(或“语言运用”)。
    8. 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
    9. 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意思对即可)(从“材料”和“分类”两个方面分析;有辩证特点)
    10. A、C 解析:注意“心”,即主题,而不是“体”,B、E中均有表现形式(“体”)的内容在其中,故排除;D项“应反映民族文化”显然作者没有提及,所以A、C是正确选项。


    《我与地坛(节选)》

    一、重点
    1. 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体会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智慧认识。
    2. 理清本文两条线索并行交织的结构。
    3. 体会景物描写传达出的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及感悟。
    4. 学习本文的表现手法:拟人、比喻、夸张、描写(听觉、视觉、嗅觉)。

    二、难点
    体会景物描写传达出的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及感悟。


    一、整体感知
    1. 背景简介:
    关于作者: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9年(18岁)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21岁)因高烧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双腿瘫痪后返回北京治疗。1974年到北新桥地区街道工厂工作。1980年患严重肾衰竭,手术后遂回家养病。1998年肾病再度恶化,一直靠隔天一次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双腿瘫痪后,史铁生便致力于文学创作,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主要作品: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散文《我与地坛》 《病隙碎语》《合欢树》等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导读】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易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也是作者对他作品最好的诠释。
    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阅读本篇,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
    2. 整体感知:
    本文是《我与地坛》的节选部分,这部分除了写作者“我”,写地坛外,还写到了谁?
    试概括这两部分的重点。
    【明确】还写了母亲。
    第一部分侧重于写“我与地坛”:绝望——思考——希望
    第二部分侧重于写“我与母亲”:颓废——理解——坚强
    送“我”——理解——(行为描写)
    忧“我”——坚忍——(心理描写)
    找“我”——关爱——(侧面描写)

    二、重点研读
    问题一:作者与地坛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第2自然段写“我”与地坛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作者的心目中,古园和他是息息相通的,古园能够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示,可以说,自他残疾以后再来到这里,古园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荒园的破败烘托了落魄颓唐的精神状态和悲苦的命运,野草荒藤的茂盛,自在坦荡,却让“我”感到万物盛衰皆自然。
    地坛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接纳了“我”。荒芜不衰败,生命永恒。

    “我”与地的关系(双线结构)
    地坛——“我”的精神家园,给了“我”心灵的安慰

    问题二:史铁生的散文凭借融于其中的生命意识打动了许多读者,文章中哪些语段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作者通过什么方法使文章融入这些思索?
    体会散文写景片段所表达的哲理,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景物
    (生机勃勃,亘古永恒)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想透——悠闲,有目标
    瓢虫:不耐烦、祈祷——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蝉蜕:寂寞——获得新生要像蝉一样经历蜕壳的艰难
    露水:摔开万道金光——即使生命短暂也该精彩
    落日:人生虽坎坷,但可以活得灿烂
    雨燕、孩子的脚印:落寞的时间,在高歌,生命在延伸
    古柏:镇静地站在那儿,宠辱不惊
    落叶:以各自的方式,乐观地生存着
    表现手法
    拟人、比喻、夸张、描写(听觉、视觉、嗅觉)

    语言
    质朴自然、厚重凝练
    感悟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坦然面对苦难,乐观坚强地活着。

    问题三: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地坛离我家很近:以“我家”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
    我家离地坛很近: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我家。
    二者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前二十年,他的生命按常态进行,自然是以家为中心。二十岁时突至的残疾使他的人生道路急转直下,他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困惑,来到地坛,又在地坛的启示下完成了对生命的新认识,树立起自己的生命观、世界观,从而获得全新的生命。此时,地坛已经成为他精神的家园,灵魂栖息的所在。



    ◇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捐赠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③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你用捐肝拯救我的生命,你用作品鼓励无数读者,你用行动为世人立下精神高标,你用生命书写生命。你的生命就是一本书,你的故事写尽感动。你是轮椅上的哲人,永远的大师。谢谢你,史老师,祝您一路走好……


    (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霎时(shà) 空隙(xì) 扣人心弦(xián)
    B. 脸颊(jiá) 煞尾(shā) 童心未泯(miǎn)
    C. 荫蔽(yīn) 吮血(yǔn) 汩汩滔滔(gǔ)
    D. 蕴藉(jí) 细菌(jǔn) 忸怩不安(ní)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保有强大的内心,坚持个性化的写作,作品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就好了,而不必顾忌文学上的清规戒律。
    B. 讴歌党和祖国的红歌是时代的主旋律,尽管人们对此毁誉参半,但好评呼之欲出,红歌凭借着大小赛歌会唱响了大江南北。
    C. 《天香》写了一个上海士绅家族几代人声色犬马由兴入衰的变迁,引出其女眷所习的“天香园绣”,是流传沪上的又一“传奇”。
    D. 倪瓒画风如此,下笔处总有水泽之感,竟令人无从辨别这到底是画家亲历过的山水还是这山水源自那魂牵梦萦的神游之境。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存在约300年,之后神秘消失。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B. 今年的 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C. 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
    D.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末,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4. 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5. 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1)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恋中的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7. 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 A 解析:泯mǐn;吮shǔn;藉jiè;菌jūn。
    2. B 解析: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十分生动。A.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寺规和戒律。现泛指束缚人的不合理的陈腐规章制度。C. 声色犬马: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寻欢作乐、腐朽的生活方式。D. 魂牵梦萦:在梦魂中牵挂萦绕着。形容思念情切。
    3. C 解析:A项偷换主语,“它的历史”不能与其后的几个谓语成分“存在约300 年”“神秘消失”搭配,应在“存在约300年”前加上主语“这个小国”。B项动宾搭配不当,“唤起”与“行为”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不仅”要挪到“这些作品”的后面。
    4. (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沦桑之感。(心绪感受)
    5. (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对未来充满希望。(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恋。
    6.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7. 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文件包含湖南师大附中数学附中3次pdf、湖南师大附中数学答案附中3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及答案,共25页。

    15.《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这是一份15.《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4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 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