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登 高达标测试
展开一、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解答后面的题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答: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解答问题。
绝 句
王 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3.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解答问题。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 ①诗人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内),当了六七年州府下属的小官吏。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这首诗是这年或之后二三年内,离开竹下时写的。②吹:通“炊”。
5.颔联描写了诗人清晨一路跨马山行时所见景色,简析诗人是怎样写雾写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颈联和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解答问题。
海上吊吴野人[注]墓
于 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 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7.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答案:“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2.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答案: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3.解析: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细雨”和“轻寒透夹衣”,将晚春的景象描绘出来,为整首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答案:诗歌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细雨迷蒙,若有若无,路上虽无泥泞,但云雾却阴沉不开。寒气没有冬天凛冽,不过春风如剪,透过夹衣,有时还是会使人感到寒意。描绘了一幅天气阴沉,寒风料峭的晚春图,为送春、伤春营造了氛围。
4.解析:这首诗的末句“看春归”,写春尽而归,写诗人的伤感之情,最能体现全诗的题旨。
答案:“看春归”三字是全诗的主旨。“春归”,指春天离去,春尽而归,花盛而谢。诗人不写他对花弹泪的送春情怀,却说处处园林有主,残存的春光都被人占尽,眼看春光归去,却无法找到驻足放眼之地,表达了诗人欲送春而无地的怅惘之情。
5.解析:这首诗的颔联诗人写山写雾,除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外,在语言上还运用了叠词的手法,作答时,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运用叠词。用“薄薄轻轻”写雾的虚无缥缈,用“重重叠叠”写山的连续不断,写出了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②采用动静结合。一个“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一个“放”字,仿佛一座一座的山,千姿百态般从身边奔放而出,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两者相生相映,构成一幅扑朔迷离、奇趣横生的画面。
6.解析:这首诗的后两联主要写景,选取了富有特色的意象来写早春山村的秀美景象,将轻松愉快的情感寓于其中。
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早春秀美的山村画面。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垂直升起,绿绸般的溪水从小桥下弯弯流过,林间的百鸟迎着诗人欢呼歌唱。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到郊野散步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7.解析:这首诗的首联作者选取了“日落”“海气”“一坟”“空村”等意象,渲染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
答案: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
8.解析:这首诗的后两联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比的手法,作答时要结合诗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②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吴野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吴野人不幸命运的悲叹。
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第82课《登高》同步检测原卷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82课《登高》同步检测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