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展开§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
学习目标: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学习重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学习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导学过程
一、完成学习目标
1、启发自学
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是黄金搭档,经常综合应用来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复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试练讨论
1、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c=1:1:,试判断△ABC的形状。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B=1,BC=,CD=,AD=3,且AB⊥BC。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4、已知:在△ABC中,∠ACB=90°,CD⊥AB于D,且CD2=AD·BD。
求证:△ABC中是直角三角形。
3、穿插讲解
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满足a2+b2+c2+338=10a+24b+26c。
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⑴移项,配成三个完全平方;⑵三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都为0;⑶已知a、b、c,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例2(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D∥BC,AB=4,BC=6,CD=5,AD=3。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⑴作DE∥AB,连结BD,则可以证明△ABD≌△EDB(ASA);
⑵DE=AB=4,BE=AD=3,EC=EB=3;⑶在△DEC中,3、4、5勾股数,△DEC为直角三角形,DE⊥BC;⑷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可解,或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例3(补充)已知: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且CD2=AD·BD。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AC2=AD2+CD2,BC2=CD2+BD2
∴AC2+BC2=AD2+2CD2+BD2
=AD2+2AD·BD+BD2
=(AD+BD)2=AB2
例1(补充)利用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补充)使学生掌握研究四边形的问题,通常添置辅助线把它转化为研究三角形的问题。本题辅助线作平行线间距离无法求解。创造3、4、5勾股数,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DE就是平行线间距离。
例3(补充)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注意条件的转化及变形。
二、小结点评:
⑴研究四边形的问题,通常添置辅助线把它转化为研究三角形的问题。
⑵构造勾股数,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⑶注意给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题目中应用的规律。
⑷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
三、达标测试
1、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c2+50=6a+8b+10c,求△ABC的面积。
2、在△ABC中,AB=13cm,AC=24cm,中线BD=5cm。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3(选做题)、已知:如图,∠1=∠2,AD=AE,D为BC上一点,且BD=DC,AC2=AE2+CE2。
求证:AB2=AE2+CE2。4、已知△ABC的三边为a、b、c,且a+b=4,ab=1,c=,试判定△ABC的形状。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