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2梅岭三章 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4海燕 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5孔乙己 教案 教案 12 次下载
- 6变色龙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语文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综合与测试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3 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识记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2.联系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3.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通过诗歌触摸时代的脉搏。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诗歌既包括古代诗歌,也包括现代诗。古今中外的许多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经典的诗篇,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首现代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月夜》
1.认识作者。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发表过白话诗。工正行草书,以行书著名。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2.朗读诗歌,想象诗歌画面。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3.再读诗歌,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
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3.问题探究。
这首诗每行诗的末尾都用“着”字,有什么妙处?
明确:内容上,诗人以“着”字收束四种状态,营造出很强的画面感;结构上,四个“着”字形成统一的结构韵律,构成反复,使诗歌富有节奏感。
《萧红墓畔口占》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现代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早期作品大都吟咏个人的郁悒情怀和生活遭遇,《雨巷》《我的记忆》等作品讲究音乐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胧;后期诗作《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3.小结。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断章》
1.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2.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3.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风雨吟》
1.作者简介。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2.细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突出风雨气势之猛烈、磅礴,描绘出了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被裹挟的状态,自然的将大地与大海联系起来。
(3)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4)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发了“我”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统一》
1.作者简介。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2.细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2)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明确: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三、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其他新诗,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如沈尹默的《三弦》,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鱼化石》等。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短诗五首断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短诗五首断章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家作品,课文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教案,共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风雨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风雨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自主学习,阅读感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