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2 次下载
- 《祝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4 次下载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4 次下载
-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5 次下载
- 《马嵬》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4 次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2 祝福教学设计
展开《祝福》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的教学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鲁迅小说,自主阅读《祝福》并初步掌握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探讨,达到对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理解小说主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本文的教学采用分组探讨,诵读分层,播放影视作品等方式来授课。
教材分析
《祝福》是一篇传统课文,其深邃的思想,启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无以复加的,它极大地阻碍,甚至是牢牢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脚。封建的伦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通过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毒害。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小说《祝福》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对小说文本的鉴赏解读上,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了解并能运用小说中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性格,认识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
2.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倒叙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透过鲁迅朴实冷峻的叙述语言,体会文中蕴涵的激愤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性格;
2.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祝福》电影,多媒体课件,文学知识卡片,导学案;
2.学生:自读课文,搜集文学常识,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 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 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 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寒暄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
门槛 咀嚼 渣滓 炮烙 窈陷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唾弃
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启发思考
1.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1—2):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3—33):祥林嫂寂然死去——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端(34—53):祥林嫂初到鲁镇——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展(54—65):祥林嫂被卖改嫁——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潮(66—111):祥林嫂再到鲁镇——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声(112):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 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 深冬。夏末。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
3.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本文的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三、自主探究
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部分,并思考其作用。
2.小说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不可以删去?
3.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1)找出全文中三次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并分析这些肖像描写分别反映了祥林嫂怎样的生活状态?
项 目 | 内 容 | 作 用 |
第一次初到 鲁四老爷家 | ① | 年轻守寡,营养不良,青春尚在,安分守己,好劳动力。 |
第二次再到 鲁四老爷家 |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 ② |
第三次与 “我”河边相遇 | ③ | 精神完全麻木,木偶人,活僵尸。 |
(2)鲁迅说,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大声朗读一遍,并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找 眼 睛 | 论 特 点 |
初到鲁镇:顺着眼 | ① |
再到鲁镇:② |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 | ③ |
捐门槛:分外有神 | 又有希望 |
不让祝福:④ | 再受打击 |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 | ⑤ |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 | ⑥ |
(3)祥林嫂是否有反抗精神?
4.本文以“祝福”为题目,有什么意义?
四、协作交流
1.探究问题一: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
(1)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3)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2.探究问题二:
(1)“我” 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的有无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从中也可以看出“我”的软弱。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3)“我”既是线索,也起到交代社会背景,深化主题的作用。
3、探究问题三:
(1)①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二十六七岁,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壮大,顺着眼。②年轻守寡,营养不良,青春早逝,精神上受到极大摧残。③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①安分 ②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③精神有些麻木 ④失神、窈陷 ⑤麻木 ⑥一线希望
(3)抗争过的理由:逃、撞、捐、问
没抗争过的理由①逃和撞都是为了守节;②捐门槛是认为自己有罪;③怀疑灵魂的有无只是害怕受惩罚,但又希望自己能见到自己的儿子;④在婆家和鲁家都逆来顺受,毫无反抗。
4、探究问题四:
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抗争的只是她的命运,而不是那个社会,不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抗争行为是自发的、盲目的。
五、总结提高
(一)审美探究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我们知道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等。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采用多种写作手法。
《祝福》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为: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从故事情节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双重框架式结构、叙述视角的转换、语言的讽刺和对比等手法反映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小结
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教学反思
略。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9 劝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9 劝学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示点拨,利(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10 过秦论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10 过秦论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迁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1 *师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1 *师说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