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阶段检测卷(一)(沪科版)
展开(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阶段检测卷(一)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1.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要戴口罩,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
A.响度变小 B.响度变大
C.音调变低 D.音调变高
2.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来进行倒车定位
B.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D.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色辨别
4.春暖花开,小华同学家中的一株君子兰盛开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花朵红色,是因为花朵吸收了红光
B.叶子绿色,说明叶子的光合作用最需要绿光
C.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这株君子兰,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D.花间的阴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5.下列事例,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筷子“折断” B.水中“倒影”
C.用放大镜看字 D.晴空“日环食”
6.如图所示,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倒立的“烛焰” ,B.变幻的“手影”
,C.“折断”的铅笔 ,D.金色的“日环”
7.平静的湖面上,翠鸟距离水面1.2 m,水深2 m,则翠鸟到它的像的距离为( )
A.2 m B.3.2 m C.2.4 m D.6.4 m
8.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中考考点周围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蒙面歌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9.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 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 s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10.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的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11.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2.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________(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4.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明在家中学习,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喧哗,他从窗外看,原来是一个不戴口罩就要出小区的人,被保安拦住而发生了争执,小明觉得这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于是关紧了窗户,在自己的房间放起了音乐,但是邻居来敲门了,对小明说“他家还有婴儿正在睡觉,希望不要放音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喧哗”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关紧窗户是在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15.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的;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传感器工作的.
16.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小明在游玩厦门土楼途中,为父母拍照时发现土楼没有完全进入取景框,为了将父母和土楼都拍摄下来,他向后退一段距离,并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向后缩”)一点.
17.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成语:①立竿见影,②潭清疑水浅,③一叶障目.其中________(填序号)与另外两个所描述的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________现象解释.
18.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时,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 km,乘坐动车约需2 h;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 m/s,则大约需要________.
19.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其中包含了一定的物理道理.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________对称,所以猪八戒照镜子看到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和猪八戒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21.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
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
2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得________(选填“快”或“慢”);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__.
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3.如图所示,人的右眼被蒙住,请在图中画出人眼(左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脚前A点的光路图(注意保留作图的痕迹).
24.如图所示,请做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5.(2020·广安)请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 4分,共8分.
26.小明和爸爸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而小明感到自己在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去呢,你能帮小明解释一下吗?
27.如图所示,这是雾炮车喷洒水雾后,在阳光下形成的彩虹.请指出彩虹形成的原因,并说明雾炮车驶过后变得凉快的原因.
五、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7分.
28.(7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出如图2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用圆纸片甲做成的应该是________(选填“丙”或“丁”)纸锥.
(2)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如图________(选填“2”或“3”)中的位置开始释放;图4是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则根据________可判断出丁纸锥下落得快.
(3)利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出相应物理量,就可以得到纸锥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其________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测量.
(4)用闪光照相机拍摄某一纸锥的下落过程,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5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经过a位置时,所受的空气阻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经过b位置时所受的空气阻力.
(5)如果实验中将纸锥改为实心小铁球,则在图6所示的四个v-t图像中,最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
29.(4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
30.(7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实验时,老师提供了无色透明玻璃板和茶色透明玻璃板,用________透明玻璃板实验效果更明显.
(3)蜡烛A和B完全相同,实验中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大小________,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光屏,光屏上没有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31.(9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 cm刻度处不动.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若将图中蜡烛向右移动到25 cm刻度处,光屏向右移动到70 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蜡烛移动到10 cm刻度处,光屏移动到________cm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在步骤(3)光屏上成清晰像后,一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它应该是________透镜.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
六、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32.(7分)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福州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 km,全程限速,一辆汽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汽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并说明理由?
(2)采用“区间测速”,该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是多少秒?
33.(8分)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 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阶段检测卷(一)(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1.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要戴口罩,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A)
A.响度变小 B.响度变大
C.音调变低 D.音调变高
2.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来进行倒车定位
B.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D.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色辨别
4.春暖花开,小华同学家中的一株君子兰盛开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花朵红色,是因为花朵吸收了红光
B.叶子绿色,说明叶子的光合作用最需要绿光
C.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这株君子兰,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D.花间的阴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5.下列事例,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D)
A.筷子“折断” B.水中“倒影”
C.用放大镜看字 D.晴空“日环食”
6.如图所示,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C)
,A.倒立的“烛焰” ,B.变幻的“手影”
,C.“折断”的铅笔 ,D.金色的“日环”
7.平静的湖面上,翠鸟距离水面1.2 m,水深2 m,则翠鸟到它的像的距离为(C)
A.2 m B.3.2 m C.2.4 m D.6.4 m
8.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A.中考考点周围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蒙面歌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9.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 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D)
A.两物体在t=5 s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10.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D)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的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11.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B)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2.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________振动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________会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4.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明在家中学习,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喧哗,他从窗外看,原来是一个不戴口罩就要出小区的人,被保安拦住而发生了争执,小明觉得这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于是关紧了窗户,在自己的房间放起了音乐,但是邻居来敲门了,对小明说“他家还有婴儿正在睡觉,希望不要放音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喧哗”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关紧窗户是在________传播过程中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15.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__声源处 减弱噪声的;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_______超声波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传感器工作的.
16.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________缩小 的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小明在游玩厦门土楼途中,为父母拍照时发现土楼没有完全进入取景框,为了将父母和土楼都拍摄下来,他向后退一段距离,并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向后缩 (选填“向前伸”或“向后缩”)一点.
17.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成语:①立竿见影,②潭清疑水浅,③一叶障目.其中________② (填序号)与另外两个所描述的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________折射 现象解释.
18.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时,是以________马(或自己 为参照物的.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 km,乘坐动车约需2 h;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 m/s,则大约需要________20h .
19.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其中包含了一定的物理道理.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________平面镜 对称,所以猪八戒照镜子看到的_______虚 (选填“实”或“虚”)像和猪八戒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______乙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21.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
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_人脸 (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缩小 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
2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得________快 (选填“快”或“慢”);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__9∶10.
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3.如图所示,人的右眼被蒙住,请在图中画出人眼(左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脚前A点的光路图(注意保留作图的痕迹).
24.如图所示,请做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5.(2020·广安)请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 4分,共8分.
26.小明和爸爸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而小明感到自己在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去呢,你能帮小明解释一下吗?
答: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空姐以飞机为参照物,要求乘客不动;小明是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和乘客是运动的,所以小明感到自己在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
27.如图所示,这是雾炮车喷洒水雾后,在阳光下形成的彩虹.请指出彩虹形成的原因,并说明雾炮车驶过后变得凉快的原因.
答:当太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就消失了,水雾是液态的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所以雾炮车驶过后变得凉快.
五、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7分.
28.(7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出如图2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用圆纸片甲做成的应该是________丁 (选填“丙”或“丁”)纸锥.
(2)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如图________2 (选填“2”或“3”)中的位置开始释放;图4是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则根据________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可判断出丁纸锥下落得快.
(3)利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出相应物理量,就可以得到纸锥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其________纸锤竖直下落高度 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测量.
(4)用闪光照相机拍摄某一纸锥的下落过程,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5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经过a位置时,所受的空气阻力________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经过b位置时所受的空气阻力.
(5)如果实验中将纸锥改为实心小铁球,则在图6所示的四个v-t图像中,最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C .
29.(4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垂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顺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0.(7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较黑暗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时,老师提供了无色透明玻璃板和茶色透明玻璃板,用________茶色 透明玻璃板实验效果更明显.
(3)蜡烛A和B完全相同,实验中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大小________相等,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在玻璃板________后 (选填“前”或“后”)观察光屏,光屏上没有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虚 像.
31.(9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 cm刻度处不动.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若将图中蜡烛向右移动到25 cm刻度处,光屏向右移动到70 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倒立、________放大的________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__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蜡烛移动到10 cm刻度处,光屏移动到________55cm 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在步骤(3)光屏上成清晰像后,一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发散 作用,它应该是______凹 透镜.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前方(选填“前方”或“后方”).
六、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32.(7分)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福州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 km,全程限速,一辆汽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汽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并说明理由?
(2)采用“区间测速”,该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是多少秒?
解:(1)因为120 km/h>110 km/h>100 km/h,所以该汽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题图中所示汽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
t=10:41-10:31=10 min= h,
所以汽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
90 km/h,90 km/h<120 km/h,
所以汽车在该路段不会被判超速.
(3)由v=可得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此时最大速度v′=120 km/h,则通过AB路段最短时间t′===0.125 h=450 s.
33.(8分)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 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解:s2=v声t2=340 m/s×0.1 s=34 m;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1-s2=68 m-34 m=34 m.
(3)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
t3=Δt-t1+t2=1.1 s-0.2 s+0.1 s=1 s,
汽车的车速v车===34 m/s=122.4 km/h,
因为v车=122.4 km/h>120 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物理沪科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二)声的世界: 这是一份2022年物理沪科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二)声的世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如图,将纸屑撒在扬声器上,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耳感受声音的第一个“部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物理沪科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一)运动的世界: 这是一份2022年物理沪科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一)运动的世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下列数字中,单位应该是cm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