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5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杯水泼到一堆沙子上时,水迅速渗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一瓶水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
C.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答案】B
【解析】A.一杯水泼到一堆沙子上时,水迅速渗漏了,只能说明宏观物体间存在缝隙,故A错误;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所以一瓶水很难被压缩,故B正确;
C.炊烟是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固体小颗粒,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D.乒乓球在热水中鼓起来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大,不是分子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2.下面对于分子运动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物体是由大量的微小分子组成的
B.扩散现象是微观上大量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
C.阳光下可以看到漂动的灰尘是分子运动
D.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A正确;
B、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阳光下看到漂动的灰尘,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C.
3.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B.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
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答案】B
【解析】A.固体液体很难压缩,不是分子间没有空隙,任何物体的分子间都有空隙,主要是因为分子斥力.A错.
B.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故B正确.
C.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但是即使温度降到0,分子仍在运动,而不可能停止运动.C错.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因为分子间距离过大,几乎没有分子力的作用.D错误.
4.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有重力
【答案】A
【解析】当把一侧的肥皂液膜碰破后,另一侧的肥皂液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致使肥皂液的面积减小,将棉线拉了过去。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插。气溶胶是指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核心尺寸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则下列情况与气溶胶的运动相同的是( )
A.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冬天的雾霾重重
D.刮风时尘士飞扬
【答案】C
【解析】贴题意,气溶胶是指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核心尺寸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不同于分子扩散:
A.墨水在水中散开的现象叫布朗运动,表明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雾霾的形成是近地面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水汽及凝结或凝华成雾霾,与气溶胶类似,故C符合题意;
D.刮风时尘土飞扬是沙土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丁为实验中的四种状态), 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
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
C.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需要 20 天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解析】A.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如果容器底部是水,上方是硫酸铜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会迅速向下运动,所以为了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容器底部的液体应该是硫酸铜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做实验时,应该静放,不能搅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增加,扩散现象越明显,时间越久,硫酸铜溶液和水的界限越模糊,所以从甲到乙大约需要10天,从甲到丙大约需要20天,从甲到丁大约需要30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水和0.5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L
B.煤堆放在墙角处多年后,墙角处变黑了
C.将两铅块压紧后可悬挂物体,而两铅块不分开
D.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混合了
【答案】C
【解析】水和0.5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L,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
B.煤堆放在墙角处多年后,墙角处变黑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两铅块压紧后可悬挂物体,而两铅块不分开,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符合题意;
D.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混合,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红墨水在热水杯中扩散的快.关于这一实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烧杯内水的内能大小
B.比较两滴墨水的内能大小
C.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说明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答案】C
【解析】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由此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故选C.
9.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a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b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c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答案】B
【解析】为了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设计实验要具有说服力,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因ρ二氧化氮>ρ空气,为能够说明气体不是对流或气体流动引起的瓶内颜色变化.所以a图放置最有说服力,而b图因为密度大的在上,密度小的在下,最不合理.故答案选B.
10.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端来一盘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③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④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①端来一盘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①符合题意;
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发现热水变色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②符合题意;
③由于分子间的作用距离很小,两块玻璃拼在一起时,玻璃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相互作用的距离,分子力不起作用,所以两块玻璃不能拼在一起,两块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的说法是错误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④不符合题意;
能达到预期目的是①②。
故选A。
二、填空题
11.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绵软香糯,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绵软香糯”是指青团具有粘性,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能闻到“青草香气”,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________运动中.
【答案】引力 无规则
【解析】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青团”具有粘性,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我们能闻到“青草香气”,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12.山西老陈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小明周末参观醋厂,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醋香,这是________现象,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
【答案】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打开醋瓶闻到醋香是因为醋分子进入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如图甲所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该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如图乙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隙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引力)
【解析】[1]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距离较近时表现为引力,较远时表现为斥力;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4.夏日荷花飘香,这是分子_____的结果。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_____构成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
【答案】无规则运动 原子 斥力
【解析】[1]荷花飘香,是荷花的芳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
[2]从微观角度上讲,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之间虽然有空隙,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物质是不能轻易被压缩的。
15.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甲杯装有常温下水温20℃的水,乙杯装有水温80℃的热水。同时向两个水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该实验说明扩散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答案】温度
【解析】通过图可知,甲中水的温度低,扩散的慢,乙中水的温度高扩散的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三、简答题
16.小李的父亲非常喜欢喝茶,一天朋友来到他家做客,小李的父亲烧好开水并从冰箱里拿出茶叶泡起茶喝,可是茶叶包装袋打开后忘记合上,过了几天后发现茶叶变质了,请问:
(1)茶叶为什么要用开水泡?
(2)茶叶为什么会变质?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用开水泡茶,分子扩散的快。
(2)因为小李的父亲从冰箱里拿出茶叶后马上打开包装,茶叶温度比室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茶叶上,茶叶容易吸潮变质。
四、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布朗运动
1826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颗粒越小,这种运动越显著.不只是花粉,对液体中其他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例如取一滴稀释了的墨汁放在1 000倍左右的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可以看到布朗运动.图甲给出了每隔0.5 min所记录下来的3个布朗颗粒的位置.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位置,就得到布朗运动的轨迹示意图.
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体积很小,来自各个方向的水分子与小颗粒发生碰撞.当撞击不平衡时,小颗粒就会沿着冲力大的方向运动;在另一瞬间,若来自另一个方向的撞击作用较强,小颗粒又会向另一方向运动.这样不断地撞击,使得小颗粒发生了无规则运动.图乙描绘了一个小颗粒受到它周围液体分子撞击时的情景.可以想像,颗粒较小时,某一瞬间与它撞击的分子数就较少,撞击的不平衡性就较大,无规则运动就越显著;而颗粒较大时,不但颗粒自身的惯性大,而且在任一瞬间撞击它的分子数很多,它在各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基本上相互平衡,因此颗粒能保持原有的状态.可见,布朗运动本身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但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虽然布朗运动并非是分子的直接运动,但它却证实了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存在.
(1)图甲中描绘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____)
A.花粉的 B.墨汁的
C.分子的 D.固体小颗粒的
(2)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冬天还是夏天.我们总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布朗运动.这表明分子是在____________做无规则运动.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答案】C 永不停息地 提高水的温度或者使悬浮花粉的颗粒更小些
【解析】(1)由题意知,不只是花粉,对液体中其他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所以图象反映了小颗粒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B、D正确,C错误;故选C.
(2)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冬天还是夏天,我们总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布朗运动,这表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导致微粒运动越明显,即布朗运动加快;
或者使悬浮花粉的颗粒更小些,某一瞬间与它撞击的分子数就较少,撞击的不平衡性就较大,无规则运动就越显著,即布朗运动加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1分子热运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共12页。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