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北师大版第一单元 发现诗意*4 观 火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兵车行》、《丽人行》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顿挫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飞鸟 :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 怎样的特点?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
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月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逼而一下子涌了出来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思考: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理解: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不受皇帝的重用,又遭到了同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效果: 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
延伸: 诗人好以鸥鸟自况 : 1、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析: 这是作者英锋俊采的象征,
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析:这是古人笔下的隐士的伴侣.
3、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析:写燕鸥有一种忘记不疑,乐裙适性的意趣。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高中北师大版*14 谈挑花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14 谈挑花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四5 故都的秋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必修四5 故都的秋备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悲凉”,视觉效果,触觉效果,三听觉效果,秋蝉的残声,衰弱悲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四杜甫诗二首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四杜甫诗二首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近作者,学习目标,背景介绍,新课学习,聆听欣赏领悟情感,课文研读,赏悲秋画面,品家国之愁,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