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宋词,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疏通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设计意图】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二、知识链接:
婉约派词的特点:内容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爱情、友情、亲情、感时伤世之情,都是它应有之情。
手法方面: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
风格方面:温柔香艳,绮丽清新。音节谐婉,情调柔美,情致缠绵,凄恻动人。可歌性强。
婉约派词的代表词人:承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
宋初: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
继起:秦观、贺铸及旷世才女李清照。
【设计意图】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链接,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三、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著名学者。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才华出众。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人入侵,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
其词可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其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愁:闲愁、闺愁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愁:哀愁、悲愁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四、课文品析
(一)《醉花阴》写作背景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留守家中。这时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袅的烟雾。季节正值重阳,气候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冷气袭人。
(二)《醉花阴》词作分步鉴赏
选取的题材:生活感怀
描写的意象:薄雾/浓云/永昼/瑞脑/金兽/重阳/玉枕/纱厨/东篱/酒/暗香/帘/西风/黄花
构成的意境:凄凉、空虚
抒发的情感:寂寞孤独,凄清寂寥的相思之感
(三)《醉花阴》具体内容分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中哪个字是关键?为什么?
愁:“薄雾浓云”,既是写实景,又是主人公情绪的写照——她的愁思如云似雾,绵绵不绝。
“永昼” 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龙脑香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 “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同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3.“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明确:
感觉到凉意说明作者孤寂难眠而这正源于作者对丈夫的思念。
凉意从何来:
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上:重阳佳节,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和亲人的陪伴,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明确: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重难点解析
5.元代伊士珍《琅环记》:“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赏析“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明确:
(1)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2)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3)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瘦”,有这样的诗句: “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多次写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因这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
(4)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瘦的诗句不胜枚举,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温庭筠“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空子》),王实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西厢记》),他们写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设计意图】进入宋词深处,全面回顾“瘦”的诗句,加深对作者愁的理解。
五、写作特色:
1.一个比喻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均不及本篇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非常亲切。
2.两处双关
“薄雾浓云”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还是词人心境的写照。“半夜凉初透”,这一个“凉”字,也不仅仅是秋风的凉爽,更是词人心情的反映。
3.三处暗引
词中有三处暗化了诗词,丰富了词的内容。(1)“佳节又重阳”,化用了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不同的是陶诗表现出的是一种悠闲自得,而李词表现出的是独自一人的无聊寂寞。(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用了柳永的“衣带渐带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多处衬托
“薄雾浓云”,用环境的凄冷,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侧面写词人独自一人的寂寞无聊。又通过“玉枕纱厨”这样一个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暗示词人的心境。下片的“酒”“西风”也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七、小结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设计意图】总结文章的内容,升华主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播放《醉花阴》这首词,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导入: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聚心头, 无法排遣,李清照和着血泪写下了《声声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千古绝唱。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整体词眼。
三、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哀婉凄凉
表达效果: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二)赏意象 品愁情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酒:请同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酒的诗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由此我们可知酒是“愁”的象征。
风:“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风是什么季节的风?(秋风)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风指秋风的诗句? (由此我们可知秋风能渲染愁情。)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是“旧时相识”?(大雁从北飞到南方的,词人也是由北向南来的;而且鸿雁曾经为她和丈夫穿过书信。)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雁的诗句以及其他诗人作品中含雁的诗句。 (由此我们可知过雁象征离愁。 )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黄花的诗句?“黄花”一般喻指什么呢?(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对于满地黄花堆积,你们怎么理解?(花开得盛:花凋谢在地。理解为花开之盛则是以乐景哀情反衬;理解为花凋谢在地则是以花喻人正衬,写出词人的凄苦忧愁。)
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梧桐的诗句?
由此我们可知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雨的诗句?
由此我们可知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
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探讨明确:
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风 渲染愁情
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
细雨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哀伤﹑愁丝的象征
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怀乡之思 音信之盼
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
梧桐 细雨
(三)为何生愁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让我们再一次齐读此词,让自己化身为词人,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画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四、结束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的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他生命的弹簧上,但他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的越高。同学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要学会在困境中超越,带着自信与乐观微笑。
【设计意图】总结文章的内容,升华主旨。
五、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反思:
在由男人统治的封建时代,女人想要出人头地实属不易,要想青史留名也不易。但是易安居士做到了,她用她一生的经历抒写了一个才女的情怀,留给后人无限的感叹。《醉花阴》和《声声慢》。《醉花阴》是前期作品,而《声声慢》是后期作品。两首词无一例外地都写到了愁情,只不过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两首词中的“愁”的内涵也不同,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从而也让学生懂得知人论世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授完这两首词后,我让学生讨论李清照到底为何而愁。通过师生讨论,学生们明白了: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于一身,种种磨难都压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咀嚼,创造出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把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
语文必修四13 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13 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2 苏武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2 苏武传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8 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8 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