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三单元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其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弗洛姆 。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培养自己健康而成熟的心灵。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阐释的爱的本质及成熟的爱应具备的条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初读课文,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曾经在汶川地震中,有一个故事非常感人:说是一个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奇怪。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父母与孩子的爱》,感受弗罗姆带给我们的那一份爱吧。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
弗罗姆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著述有《爱的艺术》、 《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
全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行为艺术。
【设计意图】了解作家作品,把握作品大致内容。
三、朗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1.学生推荐10名同学读文章,播放音乐营造氛围;
2.其他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标明段落序号,理清文章的思路。
读完后分段如下:
第一部分(1-3),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
第二部分(4-7),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8-10),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爱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设计意图】分段可以给学生一个整体思路,便于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
3.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迅速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在读课文,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与信息的提炼。
四、具体分析:用问题理解课文中所阐释的观点:
1.“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感情有何本质的区别?
明确:前一种是不成熟的爱,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来弱小、孤立无援,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哭闹。
后一种则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处于主动地位。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补充:由此可引出文章第3段结尾对于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的区分。
2.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是否真的就没有缺点了呢?他们有何有优点又有何缺点?
明确: 优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求的。
母爱
缺点: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用努力赢得。
优点: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爱
缺点: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其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
补充:两种爱的进一步区分在课文的第6段: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3.文中弗罗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要能达到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在内心建立两个形象,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达到一种综合的状态,这才算拥有成熟而健康的灵魂。
4.引申: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此处学生可以依自己的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快乐、有安全感的人;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变得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
5.尝试回答问题: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明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6.自由讨论:经典再现《背景》和相关诗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学阅读体验亦可)说说你对母爱或是父爱的感受。
7.弗洛姆想教会我们“爱的艺术”,想把爱同健全的人格结合起来。那么让我从学会感恩做起,给亲爱的父母写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直接读给他们听。
【设计意图】深入文本,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名人大家的理论;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将生活中的现象概括成理论问题,从而有所思考。
五、课堂小结:
弗罗姆认为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的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了。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设计意图】总结文章的内容,升华主旨。
六、课后作业:
1.《爱的艺术》一书相关章节“爱的理论”部分。
2.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3.巴德 舒尔伯格《我精彩糟糕诗作》。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婴儿—“自恋阶段” 母爱 + 父爱 = 成熟
儿童—“我被人爱” 无条件 有条件
少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必赢得 可以赢得
无法赢得 必须努力
教学反思:这是新课程中新教材,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对文本中纯理论的东西,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前半部分的课堂较沉闷。我在学生对理论性的句子理解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谈父爱、母爱,此时课堂气氛轻松了一些,但是学生的回答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这时我注意到要将学生重新带入课文,把握文章后几段的中心,概括出父亲、母亲的不同,进而理解父母不同的爱的意义。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爱”是能力,是在成长和学习中渐渐培养出的能力。爱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要学会在行动中体现自己的爱。 而作为父母,特别是母亲,更应具有一种宏观观念,在子女不触犯道德、原则的前提下,收起自己对孩子关注的眼光,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面对、自己承担责任。
年龄段
特征
刚出生阶段
无被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用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感受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成熟时期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语文必修四13 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13 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2 苏武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2 苏武传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8 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8 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