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新课标教学PPT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语文1 窦娥冤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1 窦娥冤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研探新知,阅读《滚绣球》,阅读戏剧第三层,阅读戏剧第二,内容总结,戏曲鉴赏,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殿堂里,有这样一些奇女子:“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感天动地”的冤窦娥、“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她们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抗争精神,在温存娇柔的背后闪耀着中国古代女子桀骜不驯的锋芒。《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顶峰之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 盛赞该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学习本文,要在了解元杂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戏剧的“本色”语言,了解窦娥形象的典型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主题。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2.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结合注释,朗读第三折,整体感知
思考: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 “冤”?2、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对写窦娥“冤”有什么作用?3、作者写了窦娥临刑前的哪些场面来展现窦娥之 “冤” ,试 用七个字概括场面。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窦娥 的基本性格是什么?4、结合注释(1)中戏剧梗概介绍,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思考: 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冤”?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 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 怨。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2、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对写窦娥“冤”有什么作用?
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 锣鼓声缓慢沉闷,舞台氛围阴森紧张 营造戏剧悲剧气氛 戏剧节奏紧张急促 凸显人物悲剧命运
3、作者写了窦娥临刑前的哪些场面来展现窦娥之“冤” ,试用四个或者七个字概 括。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窦娥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窦娥:(1)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怨 悲 恨(2)指天斥地窦娥“怨” 清浊不辨 善恶不分 两泪涟涟 诀别婆婆窦娥“悲” 后街赴刑 婆媳诀别 感天动地窦娥“恨”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性格:刚烈 善良
4、结合注释(1)中戏剧梗概介绍,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 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个人悲剧:高利贷剥削 流氓地痞横行 贪官污吏草菅人命 → 社会悲 剧
思考:1、传统观念中天地鬼神是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化身, 何况窦娥冤是昏官所致,窦娥却指天斥地,为什么?
1)、天地鬼神在古代是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的最高秩序的象 征。人们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2)、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的社会现实使她觉醒,认识到所谓天 地也清浊不辨,善恶不分。3)、“相信——怀疑——否定”的精神历程使窦娥把矛头直指 人民心中最高秩序的象征——天地,人物的精神又进一步上 升到“反抗”
思考: 2、在这一曲词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指天斥地抒发窦娥 “怨”的?
1)、直抒胸臆,指天斥地,表达对黑暗社会强烈的悲愤之情。2)、运用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抒发了人物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之情,深化了戏剧冲突,强烈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思考:1、窦娥为什么发这三桩誓愿?三愿在内容上有什么关 系?可否调整次序?用典对写三桩誓愿有什么作用?
血溅白练:昭示冤情 (长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伸张正义 (飞霜六月)亢旱三年:惩治邪恶 (东海孝妇)千古奇冤 层层递进
思考: 2、这三愿的要“感天动地”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与第一层有什么关系? 在思想内容上与第一层赴刑场的“指天斥地”是否矛盾,该怎样 理解?
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思想的局限性。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美好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思考: 3、三愿在生活中是不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采用了怎 样的艺术手法?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与事理不和,为人情所求” 三桩誓愿的艺术手法: 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运用典故比较映衬,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却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思考:1、窦娥的善良表现在什么方面?
剧中窦娥的善良具体表现在:不走前街走后街上,也表现在窦娥决别婆婆时对婆婆的安慰上。 前街里去心怀恨 (遗憾) 细语柔声 怕只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注意窦娥与婆婆的关系。对蔡婆来说,窦首先是商品,买来的儿媳;危难之时,又变成了牺牲品。但娥对婆婆仍是生而养之,危而救之,死而念之,这种救助老人、见义勇为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以柔写刚,愈见其刚;以悲写壮,愈见其壮。
思考: 2、作者写她的“善良”对表现人物、刻画主题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凸现人物的善良也就凸现人物的冤屈,越显社会的黑暗,其抗争和反抗也就越不同寻常,令人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力度就更大! 明明是与婆婆幽明永隔的诀别,却是以小别数日的口吻嘱咐;明明是代替婆婆受了刑,却一心挂念着婆婆。多么可贵的精神,多么纯洁的品格!作家正是极力刻画出这一美好形象,使之毁灭,唤起人们对善良者的同情,对邪恶者的憎恨!鲁迅:“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此刻主人公灵魂世界的美好强烈的反衬了后文中人物的“毁灭”。深化了主旨。艺术的一张一弛,为最后的高潮奠定基础 。
作者紧扣一个“冤”字: 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超现实的浪漫主义 的艺术手法;(写作特点) 刻画了刚烈、善良、尤其是充满反抗性的窦娥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 以窦娥个人的毁灭揭示了善良的人与险恶的社会间的矛盾冲突,个人悲剧直指社会! 以指天骂地的怨气表达了对天(封建统治秩序的象征)、人关系的思考; 以感天动地的誓愿抒发了对公平、真善的呼唤。
古代戏曲语言的鉴赏:曲词 宾白
点评一: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1、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用韵; 2、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曲白相生”人们称这 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3、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昂。点评二: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滚绣球》的曲词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 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 这支曲子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不仅使主 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表达 效果。
点评三: 通俗明白、口语化 【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点评四: 通俗明白、口语化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感人。
点评五: 通俗明白、口语化 关汉卿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于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如剧中说白:“(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从中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童养媳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思考元杂剧与现代话剧的异同,然后完成下面的作业: 把《窦娥冤》(第三折)改写成话剧。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殿堂里,有这样一些奇女子:“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感天动地”的冤窦娥、“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她们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抗争精神,在温存娇柔的背后闪耀着中国古代女子桀骜不驯的锋芒。《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顶峰之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 盛赞该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学习本文,要在了解元杂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戏剧的“本色”语言,了解窦娥形象的典型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主题。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2.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结合注释,朗读第三折,整体感知
思考: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 “冤”?2、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对写窦娥“冤”有什么作用?3、作者写了窦娥临刑前的哪些场面来展现窦娥之 “冤” ,试 用七个字概括场面。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窦娥 的基本性格是什么?4、结合注释(1)中戏剧梗概介绍,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思考: 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冤”?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 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 怨。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2、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对写窦娥“冤”有什么作用?
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 锣鼓声缓慢沉闷,舞台氛围阴森紧张 营造戏剧悲剧气氛 戏剧节奏紧张急促 凸显人物悲剧命运
3、作者写了窦娥临刑前的哪些场面来展现窦娥之“冤” ,试用四个或者七个字概 括。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窦娥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窦娥:(1)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怨 悲 恨(2)指天斥地窦娥“怨” 清浊不辨 善恶不分 两泪涟涟 诀别婆婆窦娥“悲” 后街赴刑 婆媳诀别 感天动地窦娥“恨”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性格:刚烈 善良
4、结合注释(1)中戏剧梗概介绍,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 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个人悲剧:高利贷剥削 流氓地痞横行 贪官污吏草菅人命 → 社会悲 剧
思考:1、传统观念中天地鬼神是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化身, 何况窦娥冤是昏官所致,窦娥却指天斥地,为什么?
1)、天地鬼神在古代是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的最高秩序的象 征。人们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2)、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的社会现实使她觉醒,认识到所谓天 地也清浊不辨,善恶不分。3)、“相信——怀疑——否定”的精神历程使窦娥把矛头直指 人民心中最高秩序的象征——天地,人物的精神又进一步上 升到“反抗”
思考: 2、在这一曲词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指天斥地抒发窦娥 “怨”的?
1)、直抒胸臆,指天斥地,表达对黑暗社会强烈的悲愤之情。2)、运用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抒发了人物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之情,深化了戏剧冲突,强烈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思考:1、窦娥为什么发这三桩誓愿?三愿在内容上有什么关 系?可否调整次序?用典对写三桩誓愿有什么作用?
血溅白练:昭示冤情 (长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伸张正义 (飞霜六月)亢旱三年:惩治邪恶 (东海孝妇)千古奇冤 层层递进
思考: 2、这三愿的要“感天动地”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与第一层有什么关系? 在思想内容上与第一层赴刑场的“指天斥地”是否矛盾,该怎样 理解?
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思想的局限性。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美好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思考: 3、三愿在生活中是不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采用了怎 样的艺术手法?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与事理不和,为人情所求” 三桩誓愿的艺术手法: 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运用典故比较映衬,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却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思考:1、窦娥的善良表现在什么方面?
剧中窦娥的善良具体表现在:不走前街走后街上,也表现在窦娥决别婆婆时对婆婆的安慰上。 前街里去心怀恨 (遗憾) 细语柔声 怕只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注意窦娥与婆婆的关系。对蔡婆来说,窦首先是商品,买来的儿媳;危难之时,又变成了牺牲品。但娥对婆婆仍是生而养之,危而救之,死而念之,这种救助老人、见义勇为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以柔写刚,愈见其刚;以悲写壮,愈见其壮。
思考: 2、作者写她的“善良”对表现人物、刻画主题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凸现人物的善良也就凸现人物的冤屈,越显社会的黑暗,其抗争和反抗也就越不同寻常,令人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力度就更大! 明明是与婆婆幽明永隔的诀别,却是以小别数日的口吻嘱咐;明明是代替婆婆受了刑,却一心挂念着婆婆。多么可贵的精神,多么纯洁的品格!作家正是极力刻画出这一美好形象,使之毁灭,唤起人们对善良者的同情,对邪恶者的憎恨!鲁迅:“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此刻主人公灵魂世界的美好强烈的反衬了后文中人物的“毁灭”。深化了主旨。艺术的一张一弛,为最后的高潮奠定基础 。
作者紧扣一个“冤”字: 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超现实的浪漫主义 的艺术手法;(写作特点) 刻画了刚烈、善良、尤其是充满反抗性的窦娥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 以窦娥个人的毁灭揭示了善良的人与险恶的社会间的矛盾冲突,个人悲剧直指社会! 以指天骂地的怨气表达了对天(封建统治秩序的象征)、人关系的思考; 以感天动地的誓愿抒发了对公平、真善的呼唤。
古代戏曲语言的鉴赏:曲词 宾白
点评一: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1、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用韵; 2、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曲白相生”人们称这 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3、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昂。点评二: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滚绣球》的曲词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 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 这支曲子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不仅使主 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表达 效果。
点评三: 通俗明白、口语化 【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点评四: 通俗明白、口语化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感人。
点评五: 通俗明白、口语化 关汉卿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于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如剧中说白:“(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从中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童养媳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思考元杂剧与现代话剧的异同,然后完成下面的作业: 把《窦娥冤》(第三折)改写成话剧。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课件
语文必修四1 窦娥冤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1 窦娥冤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解答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