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空气和氧气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790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空气和氧气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790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空气和氧气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790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学案(两套)
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空气和氧气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系列 空气和氧气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馨提示,命题点一,命题点二,考试方向,变式训练,命题点三,方法技巧,命题点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空气 氧气
考试说明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4、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知识体系
知识点01 空气的成分
知识梳理
1、法国科学家 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 氧气和氮气组成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温馨提示】(1)空气中各成分含量表示的都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中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装置图
(2)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 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其体积的1/5 。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2O5
(5)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足量 ,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F、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大,其原因可能是:①没有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②燃着的燃烧匙没有迅速伸进集气瓶.
典例分类
【命题点一】空气的组成
【典例】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0.94%的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答案】D
【解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含量可知
故选:D。
【命题点二】空气成分的测定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先用止水夹夹住胶管,再点燃红磷
B.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应迅速伸入到集气瓶内
C.该实验说明氧气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D.红磷不足量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
【答案】C
【解析】A.实验中应先用止水夹夹住胶管,再点燃红磷,以防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造成测定结果偏大,故正确;B.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应迅速伸入到集气瓶内,以防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造成测定结果偏大,故正确;C.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即该实验说明氧气质量约占空气体积的,故错误;D.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故正确。故选:C。
【点拨】空气的成分内容的考察属于识记知识,在平时只要记住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在做题中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难度不大,掌握测定原理(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变小)、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考试方向】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近年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旨在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
【变式训练】
1.一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该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水蒸气
2.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不可燃且不助燃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D.实验前集气瓶中不能放水,方便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6%
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不必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就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知识点02 物质的分类
知识梳理
【温馨提示】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的。
典例分类
【命题点三】物质的分类
【典例】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B.可口可乐C.白醋D.水
【答案】D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矿泉水、可口可乐、白醋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A、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可口可乐中有碳酸、色素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白醋中有醋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祖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宏观上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上是否有一种分子构成。
【考试方向】中考对单一物质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逐渐转化为运用微观结构图表示物质,进行综合考察,及对物质的分类进行了考察,又对物质微观结构进行考察,难度较大。
【方法技巧】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变式训练】
1.下列表示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中可以用于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是构成其分子的( )
A.状态不同B.数量不同
C.质量不同D.种类是一种还是几种
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冰混合物、啤酒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加热后的混合物 D.五氧化二磷、液氧
知识点0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知识梳理
1、氮气: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用作保护气,制备氮肥,液体氮作麻醉剂等
2、稀有气体: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通常用在电光源上;还可以作保护气。
3、氧气:①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②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和宇航等都要用到氧气
4.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气体化肥、化工原料
典例分类
【命题点四】 空气是各成分的用途
【典例】(2020•望花区一模)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分数的21%
B.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可用铁丝替代红磷
【答案】D
【解析】解: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A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错误;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故C错误;D.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可用铁丝替代红磷,故D正确。故选:D。
【点拨】熟记课本中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及其二氧化碳的用途,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方向】对空气成分用途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性质出现,往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环境进行综合测试。
【变式训练】
1.去西藏旅游,为避免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可适当自备氧气瓶,通过吸氧缓解缺氧症状。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可以助燃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D.吸氧为人体提供适量氧气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D.火箭发射时,用液氢液氧作为燃料
3.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作燃料B.医疗抢救C.作气体肥料D.作保护气
知识点04 空气污染及防治典例分类
知识梳理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层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典例分类
【命题点五】 空气污染及防治
【典例】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 B.氧气C.二氧化碳D.氦气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并要了解空气的组成,解答时要回顾旧知识,对每一个选项进行比对后再做选择。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控制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等。A、一氧化碳,该气体是有毒气体,是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B、氧气,空气主要成分之一,对人和动物的呼吸有重要作用,故B不正确;C、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无毒,对植物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故C不正确;D、氦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不正确;故选:A。
【点拨】熟记空气污染物及其产生污染物的根源,要知道如何从根源上解决空气污染,及其目前的雾霾天气的防治措施。
【考试方向】“向污染宣战”是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主要与常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白色污染,酸雨,环境和能源,绿色化学 等考点的理解进行综合考查。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
B.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2.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
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
知识点05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知识梳理
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的气体,在增大压强的情况下能转化为固体和液体。
【温馨提示】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液体,固态氧是淡蓝色的雪花状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典例分类
【命题点六】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典例】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蓝色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答案】B
【解答】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考试方向】把物质的性质的区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互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熟记初中阶段课本上出现过的常见物质的其性质及现象。
【变式训练】
1、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知识点06 反应类型
知识梳理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注意:是“氧”而不只是限于“氧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其特点是放热但不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钢铁生锈等。
典例分类
【命题点七】 反应类型
【典例】下列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FeO+H2SO4═FeSO4+H2OB.CO2 +H2O═H2CO3
C.NaOH+HCl═NaCl+H2OD.2Fe+6HCl═2FeCl3+3H2↑
【答案】B
【解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拨】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记清反应特点就能迅速解题、
【考试方向】化学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相联系,方程式的书写往往与生活中和生产实际相结合。
【变式训练】
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煅烧碳酸钙固体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B.碳在空气中燃烧得到二氧化碳
C.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硝酸钠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得到氧气
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凯林、拉特克利夫、塞门扎,他们让人们理解了细胞是如何适应氧气水平的变化的。下列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①木炭 ②铁 ③石蜡 ④红磷 ⑤硫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空气成分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94%
0.03%
0.03%
特点
相对固定
可变成分
混合物
纯净物
区别
宏观
两种或多种物质 组成的
一种物质 组成的
微观
由不同种 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联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物质(颜
色、状态)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红热的木炭
①在空气中红热,②在氧气中发出白光,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eq \(=====,\s\up7(点燃))CO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热
红磷(暗红色固体)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出大量的热
4P+5O2eq \(=====,\s\up7(点燃))2P2O5
硫(黄 色固体)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淡蓝色 火焰,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③放热,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S+O2eq \(=====,\s\up7(点燃))SO2
细铁丝(银白 色固体)
①在空气中灼烧成红热,离火变冷,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eq \(=====,\s\up7(点燃))Fe3O4
项目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定义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 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_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 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_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
多变一
一变多
表达式
A+B+……→AB……
AB……→A+B+……
举例
CO2+H2OH2CO3
2H2O22H2O+O2↑
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A、CO2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O2占21%,故选项符合题意。C、N2占78%,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水蒸气和其他杂质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A
【解析】A、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水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足量的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剩余的主要气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前集气瓶中应放水,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降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A.若装置漏气,实验后玻璃瓶中的压强偏大,流入玻璃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B.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00%≈19.6%,故B正确;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C正确;D.需等温度计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才可以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因为该反应放热,会使气体体积膨胀,不等气体冷却就记录数据,测得的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D错误。故选:D。
知识点2
1、【答案】A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A表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图B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图C表示由原子组成的单质,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A、图A表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B、图B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图C表示由原子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即多种分子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即一种分子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是构成其分子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几种。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即多种分子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即一种分子构成;与状态无关,故选项错误;B、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不是分子数量不同,故选项错误;C、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不是质量不同,故选项错误;D、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是构成其分子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几种,故选项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A、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氧化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B、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啤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物质,是混合物;C、生锈的铁钉中含有铁锈、铁等物质,是混合物,高锰酸钾加热后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混合物;D、五氧化二磷和液氧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是纯净物。故选:B。
知识点3
1、【答案】D
【解析】解: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气量少,吸氧是为人体提供适量氧气,供给人类呼吸。故选:D。
2、【答案】D
【解析】A.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确;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C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是助燃剂,故D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抢救,故选项正确。C、氧气不能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错误。D、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不能作保护气,故选项错误。故选:B。
知识点4
1、【答案】C【解答】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错误,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B、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差,越好错误;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2、【答案C】【解答】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C、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准确。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C。
知识点5
1、【答案】D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知识点6
1、【答案】B
【解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解答。A、煅烧碳酸钙固体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碳在空气中燃烧得到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C、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硝酸钠,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得到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答】①木炭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③石蜡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上述反应中①②④⑤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空气氧气 (含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空气氧气(教师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 空气 氧气,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